摘要:堅定文化自信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四個自信的重要方面,是中國方案的中心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與新興媒體產業的快速發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國方案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所關注。本文針對這一社會現象,就數字媒體藝術在中國方案傳播中的應用進行討論。
關鍵詞:十九大報告;中國方案;數字媒體藝術
中圖分類號:G20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7-0012-02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與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繁榮和美好未來。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方案、中國理念、中國智慧日益受到全球關注,中國同世界關系更為緊密。中國故事為世界其他國家謀求發展提供借鑒,為各國共同發展提供啟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對全球治理的貢獻將由硬實力向軟實力轉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要把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努力爭取國際話語權增強文化傳播親和力。”[1]而數字媒體藝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將數字媒體藝術與中國方案相互融合,可以吸引更多的受眾參與互動交流與文化傳播。
一、中國方案及其傳播中的問題
習主席從2013年開始,在多種國際和多邊場合提出中國方案,他指出: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全球治理中國方案具有世界意義。中國愿以開放包容心態加強同外界對話和溝通,“我們將從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義出發,貢獻處理當代國際關系的中國智慧,貢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為人類社會應對21世紀的各種挑戰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中國方案傳播過程中,存在一些技術性難題,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語言障礙;二是文化差異;三是宗教信仰,四是空間距離。因此,充分運用數字媒體藝術把中國在經濟治理、扶貧、氣候治理、互聯網應用等方面的經驗、做法、途徑、正反面經驗,立體化、多維化、形象化地告訴、傳達、呈現給世界人民,讓各國聽得懂、理解透、用得上、感興趣,對于推動中國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二、數字媒體藝術及其發展現狀
(一)數字媒體藝術特點
數字媒體藝術跨越了新聞傳播學、信息學、藝術設計學幾個不同學科領域,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初隨著藝術學、信息學和傳播學飛速發展而興起的一門邊緣型藝術專業,尤其是進入數字時代,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也為人類把網絡技術、通訊技術有效結合起來提供了可能。這門新興學科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可編輯、可復制、互動性等特點;與數字化、交互化、立體三維、視頻、聲音、圖像和文字等多媒體內容緊密結合。滲入了社會、自然、人文等多門學科中的理論知識,集中體現了人文和科學意識相互融合的理念。在世界一體化格局下,數字媒體藝術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進一步豐富數字媒體藝術的思想內涵、人文內涵,為大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藝術體驗。
(二)數字媒體藝術的傳播優勢
在數字經濟時代,與傳統傳播途徑相比,數字媒體藝術在中國方案傳播中具有以下優勢:一是具有強大的綜合性和適應性,能與傳統藝術、傳統文化進行交互融合,能在最短時間內傳達最多最準確的信息;二是能實現信息的交互體驗,表現形式更豐富生動,使受眾更易接受和理解;三是數字媒體藝術可為中國方案提供更廣闊的表現手段和表現空間,揭示其深刻內涵。
數字媒體藝術使藝術、科學與技術完美融合,為文化創意的傳播途徑帶來了革命性變革,以高端科技帶動傳統文化,實現數字化的脫胎換骨。數字媒體的廣泛應用于傳播使文化創意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機遇。[2]
(三)數字媒體藝術發展現狀
自“十一五”以來,我國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已得到國家的重視和關注,相關部門為促進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和規范,為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并且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新領域。國家“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重點行業發展。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質量在逐漸提高,逐漸開始應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我國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積極意義。[3]目前,我國的數字媒體藝術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相關數字媒體藝術企業逐漸崛起,近年來在全國迅猛發展,有著無限發展空間。
數字媒體藝術作為現代技術與傳統藝術的有機結合,拓展了藝術的表現力和空間,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取得了較大發展。但在創意、人才、內容、技術和衍生產品的開發方面,仍遠落后與日本、美國等國。[4]仍存在創新不足、技術手段依賴、文化背景薄弱、優秀技術人才短缺、在國際數字媒體藝術原創市場中比重較小等問題,在藝術創作中仍缺少中國文化特色。
三、數字媒體藝術在中國方案中應用策略
數字媒體藝術為中國方案傳播帶來多樣化呈現。中國方案博大精深,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文化。中國方案的傳播需要借助數字媒體藝術的模式,使其以多元化、親民化、藝術化、便捷化的方式,跨越時間與空間,發出中國的聲音,講出中國故事,提升國民及世界人民對中國方案的理解,使其在世界各國廣泛傳播。
(一)在藝術設計上,利用數字圖形設計、數字動畫設計、用戶體驗與交互設計、網頁設計詮釋中國方案
1.要研究設計方法
我們過去的信息傳播手段比較單一,主要是文字傳播、聲音傳播。隨著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大量的視頻傳播、影像傳播開始成為傳播的主角。可以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點、不同空間,運用不同的設計方法。如在一些大型的國際會議上,就可以運用數字圖形設計、動畫設計布置會場;在一些文化交流會議上,就可以運用用戶體驗與交互設計、UI設計進行互動;在日常的宣傳、傳播中,就可以運用網頁設計等。
2.要研究交互對象
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制度、不同文化背景,基于地理環境與歷史文化背景等存在較大差異,中國方案的傳播應具有不同特點、不同設計方法。在藝術設計過程中,應針對不同地域文化、宗教文化,融合各本土文化元素將中國方案呈現給不同受眾,增強其認同感和情感共鳴,進而達到傳播中國方案的目的。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形式與方法也要與物質環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相協調。比如對一些中等發達國家,就可以多采用一些現代數碼和多媒體設計,把中國方案的核心內涵、主題要義進行全景式的呈現;對一些不發達國家地區,就可以采用一些圖形、簡單形象化的文字、聲像系統進行設計;對一些高度發達國家,就可以把我們文化創意產業前瞻性的研究,甚至是一些不成熟的、探討性的設計理念放入中國方案中,進行交流性、研究性、征詢性設計。
3.要研究設計效果
數字媒體設計要通過多種方法了解、傾聽我們的設計效果的反饋。根據不同的要求和需求,進行創意上、呈式上的修改,力求清晰引人入勝,簡潔明了。不能單純為了設計而設計,而要把設計的著力點、落腳點和出發點更多地放在所要傳達的對象能否接受、贊許,還想再聽、再看、再琢磨上。
(二)在計算機應用上,利用數字特效合成、三維數字基礎等,形象生動地宣傳中國方案
計算機圖形學是一門新興科學,是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重要支撐,他通過計算機將數據語言鏈接轉化成圖形語言。在計算機圖形學初期,主要是解決計算機如何呈現出三維幾何圖形。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大眾傳播迅速增長的需求,在數字媒體設計上對計算機的要求已經出現了革命性變化,帶來了爆炸性的發展。如虛擬現實(VR)、通過計算機模擬,是關注產生一種面對現實、身臨其境的感覺。利用計算機圖形產生器、位置跟蹤器、多功能傳感器和控制器進行實際情景模擬,使受眾與網絡空間進行超現實交互。再比如可視化,就是將用文字和語言不可言全的事物轉化成圖形和圖像,不僅可視,還可以進行人機交流、可視化分析等等。這些都可以在中國方案在很好地運用和發揮。
四、結語
數字媒體藝術的運用歸根結底是為了更好地傳播,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介,數字媒體藝術在信息傳播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方案的宣傳非常適合運用這些傳播手段加以傳達。中國方案是中國形象的重要符號,把中國方案傳達好,可以分享人類共同的文明,彰顯大國的責任意識,推動全球共同發展,也可以更加堅定我們的“四個自信”。讓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擔當重要角色、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鄭淑芬.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辯證關系[J].奮斗,2016(9).
[2] 姜德紅.數字媒體藝術影響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J].藝術教育,2015(6).
[3] 羅思懿.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現狀及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5).
[4] 林 鑫.數字媒體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系探究[J].傳媒論壇,2019(23).
[責任編輯:方 曉]
收稿日期: 2020-03-06
作者簡介: 王嘉憶(1998- ),女,哈爾濱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