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靖恩 曾雪琦


摘要:農業供應鏈金融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對精準扶貧也有著重要意義。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廣東省恩平市將馬鈴薯產業作為全市扶貧的主導產業,建立馬鈴薯脫貧基地,以“龍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打造馬鈴薯供應鏈,帶動貧困戶就業脫貧。現主要分析了恩平市馬鈴薯產業扶貧現狀與政策支持,針對供應鏈扶貧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宏觀環境;微觀主體兩大優勢路徑,以提高貧困戶再生的能力。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造血式”扶貧;多主體合作
中圖分類號:F47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7-0038-03
我國的貧困人口多分布在農村地區,金融資源少、扶貧難度大,財政扶貧作為“輸血式”扶貧,難以解決貧困戶自主脫貧,因此農村金融扶貧是實現我國2020年全面脫貧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恩平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郊,截止2020年4月1日,恩平總貧困人數和農村貧困人數在江門六個地區排第三和第二,貧困人口較多。恩平市政府選擇馬鈴薯產業作為全市扶貧的主導產業,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恩平土地資源豐富,冬季氣候溫暖,適宜秋冬季進行馬鈴薯大范圍播種,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二是恩平馬鈴薯種植歷史悠久,農戶擁有豐富的種植經驗。三是恩平馬鈴薯的高品質讓恩平成為農業部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新品種、新技術示范縣之一,同時也是國家馬鈴薯萬畝高產創建示范區。恩平政府大力推進馬鈴薯產業發展,打造馬鈴薯供應鏈扶貧模式,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
一、扶貧現狀
恩平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郊、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瀕臨南海,是粵中粵西地區交匯處,是珠三角地區得天獨厚的山水名市。恩平全市總面積1 698平方公里,總人口五十多萬人,其中有856戶貧困戶,共計2 816人。2016年至今,恩平市切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確保“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實施多個農業產業扶貧項目,馬鈴薯產業是恩平全市扶貧的主導產業。
恩平市冬種馬鈴薯秋季播種,第二年收獲的特點極具優勢,可以使馬鈴薯錯峰上市,減少競爭并獲得較高的價格。恩平市結合馬鈴薯種植的優勢及特色,大力推進馬鈴薯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如今,恩平市馬鈴薯的種植已遍布全市的11個鎮(街),2019年,恩平全市有75戶貧困戶參與馬鈴薯種植,種植面積達280畝。330名精準扶貧對象通過季節性就業增加了收入。28戶入股馬鈴薯脫貧示范基地的貧困戶,每戶獲得分紅4 800元,馬鈴薯產業成為恩平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一環。
二、政策支持
(一)幫扶財政資金
2017年至2019年,恩平市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6 788萬元,實施農業產業扶貧項目和資產收益項目26個,扶持帶動120戶貧困戶發展種養業,456戶貧困戶受惠,累計增收一百五十多萬元,恩平市成為江門三區四市內首個實現鎮(街)扶貧產業全覆蓋的市(區)。為將馬鈴薯產業打造全市扶貧主導產業,恩平市投入二十萬元扶貧資金,建立面積達56畝的馬鈴薯脫貧示范基地,助力馬鈴薯產業發展。
(二)政策性馬鈴薯種植保險
2013年10月,廣東省農業廳等部門正式將馬鈴薯納入廣東政策性涉農保險補充項目。同年11月,江門市出臺《江門市政策性涉農保險補充項目工作實施方案》,率先在恩平試點馬鈴薯種植保險,馬鈴薯保險金額為1 000元/畝,保險費率為5%,即50元/畝/造,投保人只需承擔20%,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均可投保。2018年起,廣東省政策性馬鈴薯種植保險的保額從1 000元/畝/造提高到1 200元/畝/造。2019年,恩平政策性馬鈴薯種植保險的參保戶數達319戶,投保面積為8 384.5畝,覆蓋率達41.7%,各級財政保費補貼資金共計400 488元。
(三)農業“政銀保”
“政銀保”以財政投入資金作為扶持專項資金,以銀行金融資本為基礎,以保險公司的保證保險為保障,運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金,進而促進銀行等金融主體向缺乏充足抵押物的個人或小微企業授信貸款的金融創新模式。2014年,“政銀保”被率先引入江門農業產業政策支持體系,恩平市深入開展農業“政銀保”合作貸款試點工作,發動農業企業、種植大戶等申請“政銀保”資金扶持,擴大生產發展,推動現代農業發展。2019年3月,恩平全市農業“政銀保”合作貸款項目放貸突破2 000萬元。
三、扶貧模式
上圖是目前推行的供應鏈扶貧模式,恩平市牛江鎮以“龍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建立56畝的馬鈴薯脫貧示范基地,打造馬鈴薯供應鏈。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3個,28戶入股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4 800元,2019年全鎮馬鈴薯種植面積為1.1萬畝,吸納勞動力3 000多人。
政府投入20萬元扶貧資金建立的馬鈴薯種植基地,貧困戶可以通過入股基地獲得分紅,有意愿和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可以到基地種植馬鈴薯。政府還為貧困戶提供一定的政策性薯種補貼和金融免息貸款,幫助貧困戶緩解資金問題。
為穩定馬鈴薯的生產,保證貧困戶的收入,合作社以“訂單農業”的形式,保價收購貧困戶的馬鈴薯,若當年馬鈴薯市場價格低于國家公布的最低收購價時,合作社將按國家政策收購,若市場價格高于國家公布的最低收購價時,合作社的收購價則隨行就市。同時,合作社為貧困戶提供優質的薯苗及肥料,給予貧困戶專業的馬鈴薯種植及蟲害防治的技術指導,幫助貧困戶解決種植難題。
為拓寬馬鈴薯的銷售渠道,恩平政府努力打造本地品牌,將農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申請本地農產品進入中國扶貧產品交易網站,并舉辦一年一度的馬鈴薯產銷對接大會,進一步打開本地農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的消費市場。同時,升級冷藏技術實現延后銷售,延長馬鈴薯市場的銷售時間,加強收獲調度,采取“抓兩頭,促中間”的辦法,錯開集中上市時間,避免出現農產品價格低于生產成本的現象。
四、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機構活力不足
馬鈴薯產業作為扶貧的主導產業,雖政府推出相關的政策支持,但金融機構未能充分發揮其在緩解資金問題上的重要作用,缺少針對性的農業貸款產品。馬鈴薯是恩平的特色農產品,種植面積廣,且種植戶多為普通農戶或貧困戶,融資需求較大。將馬鈴薯的種植現狀與種植戶的融資需求結合,設計特色的馬鈴薯種植貸款產品,才能更利于有限資金的流轉。
(二)供應鏈缺少信息傳播機制
合作社作為鏈條的核心,連接供應鏈上下游的主體,具有信息掌握與傳播的優勢,如農戶、消費者的信用狀況及農戶所種植的馬鈴薯的品質等,這些信息都可成為供應鏈再生產、再銷售時的合作依據及標準,有利于降低違約風險。但龍頭合作社未能利用其優勢建立供應鏈的信息傳播機制,為供應鏈的其他主體傳遞有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供應鏈的發展。
(三)供應鏈金融尚未發揮作用
供應鏈金融是我國推進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馬鈴薯供應鏈由龍頭合作社帶動發展,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倘若以強帶弱,將鏈上各主體進行信用捆綁,發展供應鏈金融模式,可以進一步擴大供應鏈規模。但馬鈴薯供應鏈各主體在信貸問題上仍較為獨立,貧困戶的可抵押物少,信貸能力弱,自身難以解決融資問題,供應鏈金融的融資優勢未能體現。
(四)“造血式”供應鏈有待完善
“造血式”扶貧是指通過扶貧能夠讓貧困戶擁有再生產的能力。如今,恩平政府在馬鈴薯供應鏈的生產、銷售環節都給予了有效的政策支持,但政府扶持力度過大會抑制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企業的功能,在資源較少的農村地區更不利于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讓貧困戶真正擁有再生產的能力,需要供應鏈自身發揮引導作用,帶動貧困戶提高生產能力,實現供應鏈自產自銷,保證持續穩定的增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讓供應鏈由“輸血式”變成“造血式”,降低貧困戶返貧的可能性。
五、優化路徑
(一)宏觀環境
我國致力于鄉村產業振興,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落實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的推廣,但在實行過程中仍然存在制度障礙。一方面,貧困戶抵押物少,應在有限資產中進行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避免資源浪費。對于擁有土地經營權的貧困戶,應完善我國在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和產權制度的相關規定,避免出現土地多次抵押的不良貸款,進一步降低貧困戶信用等級。另一方面,由于配套政策和設施不夠完善,部分村落內交通較落后,交通工具少,不利于貧困戶對外交流,而金融機構又缺少經驗和貧困戶的信任,不利于金融產品的推廣和落實。
在金融信息的傳播方面,金融機構可以與各地的地方政府合作,一是聘請對村內權威的組織機構和干部,對他們進行簡易的培訓來解答貧困戶的問題,二是與黨組織合作,帶動村內的黨員進行宣傳,提高貧困戶對金融產品的接受度。
(二)微觀主體
1.龍頭合作社。恩平運行的供應鏈模式是“龍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龍頭合作社作為供應鏈的核心,應完善相關運營制度,提高供應鏈的管理能力。同時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吸納貧困戶入社或入鏈,通過減少租金、入股分紅和帶動上下游中小主體發展的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
2.金融機構。商業保險公司應推出適合恩平馬鈴薯的對應險種,并建立完整的理賠程序,及時有效的對受損作物進行評估和賠償,便于農戶下一輪的農業生產。銀行方面,在完善了信息傳播和信用綁定的基礎上,可以結合恩平馬鈴薯產業訂單農業的特點,采用應收賬款來創新金融產品。保險公司還可以與銀行共同合作,在農業政銀保的基礎上延伸創新金融產品,擴大政銀保的保障范圍。
3.多主體合作。“多級擔保模式”即貧困戶信用與多個主體鏈接,不再單一的捆綁在龍頭企業上,而是通過設立兩個基本的擔保層級。一是與政府合作,采用“多對一”將貧困戶根據村落的分布按村對接到扶貧辦的具體負責人,負責人通過抵押部分的資金來提高貧困戶的信用。二是依附政府設立的馬鈴薯扶貧基地或工作的生產合作社,借助基地、合作社的資產作抵押物提高信用。在兩個基本擔保層級的基礎上,還可以根據實地情況如村內設立的一些權威性的組織為依據增加層級。設立對接機制方便進行統一管理,利于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推廣和落實。信用等級的提升幫助貧困戶從銀行獲得貸款,多個層級的擔保降低了單個擔保人的風險,也加強了對于貧困戶資金流向、生產活動的監管力度,多個主體的協同合作提高工作的精準程度,加快恩平市脫貧進程。
參考文獻:
[1] 裴 光.產融結合支持鄉村振興的地方實踐[N].金融時報,2019-08-12(10).
[2] 雷 曜.農村金融發展與金融扶貧工作思考與展望[J].金融與經濟,2016(9):13-17.
[3] 宋旭剛,胥鴻浪.馬鈴薯產業扶貧新路徑——供應鏈金融模式[J].寧夏農林科技,2019(3):49-52.
[4] 王勁屹.農地流轉運行機制、績效與邏輯研究——一個新的理論分析框架[J].公共管理學報,2019(1):138-152+175-176.
[5] 吳 比,張燦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金融的需求[J].農村金融研究,2017(12):40-41.
[6] 章 新,趙慧峰,杜 娟.農業供應鏈信貸在農超對接中的應用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2(4):91-93.
[責任編輯:王功巧]
收稿日期: 2020-05-06
基金項目: 2017年度廣東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GDJX2017011);2019年度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項資金(S201911349065);2020年“攀登計劃”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pdjh2020b0611)
作者簡介: 阮靖恩(1998- ),女,廣東江門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金融學;曾雪琦(1999- ),女,廣東韶關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