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
摘 要:志愿服務是當代大學生普遍參與的一項實踐活動,也是高校共青團的重要工作。作為近年來志愿服務發展的趨勢之一,專業志愿服務,同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對于更加注重技能培養與實踐鍛煉的高職院校而言,專業志愿服務活動發揮了實踐育人作用,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針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共青團可以從增加參與機會、提高活動質量、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著手,讓專業志愿服務活動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共青團;專業志愿服務;育人
共青團是黨聯系青年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的群團組織。在高校,共青團組織與大學生聯系十分緊密,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共青團提出更高要求,要動員廣大青年把報國之志轉化為實際行動,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志愿服務,作為共青團的重要工作領域,是服務社會需求的重要舉措,也是教育引導青年的重要載體。1993年,共青團中央開始組織實施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此后,青年志愿者隊伍日益壯大。如今,在高校,志愿服務活動已經成為大學生普遍知曉與參與的一項實踐活動,廣大青年學子在志愿服務活動中鍛煉進步、成長成才。
近年來,專業化成為志愿服務活動的發展趨勢之一。國務院在2017年發布的《志愿服務條例》中,明確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成立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專業志愿服務活動,鼓勵和支持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志愿者提供專業志愿服務”,并且“開展專業志愿服務活動,應當執行國家或者行業組織制定的標準和規程”。專業志愿服務,對志愿者提出掌握一定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額外要求,而高校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園地,開展專業志愿服務活動,具有明顯的優勢。
與其他志愿服務活動相比,專業志愿服務活動對志愿者的要求更高,參與的機會也更少。但是另一方面,大學生參加專業志愿服務活動,可以鞏固專業知識,鍛煉專業技能,激發專業學習興趣,積累工作經驗,培養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等,并且作為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可以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和發展打下一些基礎。通過對杭州六所高校的276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85%的學生在校期間參加過志愿服務活動。目前高校普遍設有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專門的志愿服務組織,約68%的學生曾經加入過這些校內組織。同時,對某高職院校578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顯示個人參與專業志愿服務次數占參與過的全部志愿服務的比例少于30%的有約79%。學生聽到過或自己參與的專業志愿服務活動,約七成是通過校內志愿服務組織、其他學生組織和專業班級開展的。所以,高校共青團在提升專業志愿服務活動育人質量方面,確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也是十分必要的。結合高職院校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動手操作、實踐鍛煉,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特點,專業志愿服務可以作為高職院校共青團育人的重要抓手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目前,大學生參與專業志愿服務活動的障礙主要有與個人學習生活時間沖突、參加的機會較少、專業能力不夠、制度保障不足、激勵機制不健全、組織性不強等。針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共青團可以從增加參與機會、提高活動質量、建立長效機制三個方面著手,通過提升專業志愿服務活動整體質量,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一、增數量,讓更多學生參與其中
參與專業志愿服務活動,既要具備主觀的意愿,又要滿足客觀的條件。從客觀條件來看,高職院校學制多為三年,且一般安排較長的校外實習時間,所以學生在校時間相對有限,加之繁重的課程和其他學生活動安排,都可能導致他們沒有更多的空余時間參與到志愿活動中。另一方面,現在校內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多為不需要運用專業技能即可參與的類型,比如打掃衛生、撿拾垃圾、看望老弱病殘、整理書籍等。專業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往往需要組織者擁有更多的渠道、進行更多的溝通、耗費更多的精力,對于專業班級團支部等基層團組織來說,組織此類活動確實存在一定難度。部分志愿服務活動組織者也缺乏組織專業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識,“想不到”而不是“做不到”,導致想要參與的學生真正能接觸到專業志愿服務活動的較少。所以,即使學生擁有參加的主觀意愿,真正能參與其中的機會有限。
對于高職院校共青團,創造更多專業志愿服務活動參與機會,必須要關注的就是活動組織者。在專業班級團支部等校內基層共青團組織中,活動組織者一般為團支書或其他團支部委員。團支部活力的高低、活動成效的好壞,往往與他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密切相關。要引導學生團干部增強對專業志愿服務活動的認識,擺脫“志愿服務就是去看老人、撿垃圾”等僵化印象,鼓勵他們多結合本專業特點,將專業志愿服務活動融入主題團日等日常支部活動或打造成為團支部的特色活動,有效整合支部活動安排。團總支、團委等上級團組織,也要及時給予支持、指導和幫助,在溝通聯系、經費報銷、成果認定等方面降低學生團干部的工作難度,減輕他們的擔憂。除各團支部外,團總支與團委也可以積極與校外有關方面對接,主動拓展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多機會。加強青年志愿者協會等校內志愿服務組織的管理與創新,積極開發專業志愿服務活動類別,通過豐富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加入。
二、提質量,讓參與學生更有收獲
現今,很多大學將參與志愿服務作為評獎評優的必備條件或是制定參加時長標準,一些學生為了完成學校的硬性要求,以敷衍了事的心態參與,將其看作一種負擔。也有部分團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是為了應付學校要求,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所以,讓專業志愿服務活動更多出現在學生面前的同時,也要注重保障活動質量。
從團組織自身而言,組織專業志愿服務活動需要認真選擇活動方式,提前制定活動計劃,并做好活動的記錄。團總支、團委應該規范過程管理,可以對活動進行事前審批和事后總結,對于質量較差的專業志愿服務活動,不予審批通過或與組織者加強溝通提供相應幫助。從參與學生方面,專業志愿服務作為一項實踐活動,在受到歡迎的同時,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要求也讓部分學生望而卻步。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書本知識或實驗實訓室操作與實際工作還存在著不少的差異,特別是一些專業志愿服務活動對專業技能的要求相對較高,需要額外進行專業的培訓與指導。共青團可以關注學生的這一需求,充分利用校內師資與實驗實訓資源,邀請專業教師或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專題培訓、主題講座、實操訓練等,教育內容也可以擴展到職業規范、應急處置、安全知識等方面,讓學生從樂于參與到善于參與,不僅自身增長才干,也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得到更大程度的認可,在社會中提升學校美譽度,讓校外合作走上良性循環,將短期的一次活動轉化成可持續的志愿服務項目。此外,可以選拔優秀學生組建專門的專業志愿服務隊伍,選拔優質的專業志愿服務項目參與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等賽事。
三、管長遠,讓志愿活動良性發展
專業志愿服務活動涉及的方面較多,且很多在校外開展,需要加以嚴格管理。為了保障活動的長期順利開展,共青團組織可以制定專門的管理制度,包括對活動全過程的管理辦法和配套的保障、激勵措施等,也可以與專業教師、相關專家合作,組織編寫通用的培訓教材,將專業志愿服務活動引入制度化、規范化發展的道路。
志愿服務活動不求回報、不計報酬,所以在保障方面,除了給予學生培訓教育等外,可以視情況給予學生一定經費支持。特別是對于參與校外大型活動的專業志愿服務的學生,他們的交通、住宿等問題,都可由共青團組織來幫助解決,讓學生無后顧之憂,安心服務。可以制定經費報銷標準,并將其作為活動管理的手段之一,對于表現較好的活動,給予更大比例的經費支持,對于敷衍應付、效果不好的活動,減小經費報銷的比例。
在激勵方面,一方面要維護志愿服務志愿性、無償性、公益性的特點,另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因此以非物質激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如對表現優異的志愿服務者,授予榮譽稱號、發放紀念章、評獎評優中給予適當傾斜、優先發展入團入黨等。此外,要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可以充分運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也可以利用校內的廣播站、宣傳欄、電子屏、橫幅等,展示專業志愿服務活動的風采、介紹優秀志愿者事跡等,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營造良好氛圍,傳播正能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志愿服務條例[EB/OL].(2017-09-06)[2020-05-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9/06/content_5223028.htm.
[2]張朝暉.聚焦共青團主責主業 全力提升高校志愿服務[EB/OL].(2019-06-26)[2020-05-19].http://zgzyz.cyol.com/content/2019-06/26/content_18054013.htm.
[3]張貴禮.實踐育人視角下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5.
[4]袁冬梅.高校志愿服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研究——以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