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巖
摘 要:武城縣政府高度重視林果業發展,把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工作來抓。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并重和適地適樹原則,優化種植結構,推廣優良品種,推進標準化建設,創新林果業發展模式,加強果品質量管理,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論述了武城縣林果業的發展現狀和主要工作,分析了果品生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林果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建議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4-008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27? ? ? ? 文獻標志碼:A
武城縣位于山東省西北邊陲,處于魯西北平原地區、京杭大運河東岸,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氣候為大陸性氣候,冷熱干濕變化明顯,雨熱同期,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近年來,武城縣高度重視發展林果產業,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并重,林果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1? 林果業發展現狀
截至2019年底,武城縣林果總面積約753 hm2,產量8 300 t,產值超過4 000萬元。主要林果品種有蘋果、桃、梨、葡萄、大櫻桃、核桃等。其中,蘋果面積246 hm2,產量3 450 t;梨面積43 hm2,產量970 t;桃面積253 hm2,產量3 130 t;葡萄面積18 hm2,產量460 t,大櫻桃面積10 hm2,產量150 t;其他果樹面積180 hm2,產量100 t。現有林果專業合作社10家,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個,注冊商標1個。
總體來看,武城縣林果業規模化程度偏低、規模小、產量不高,大部分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種植,種植區域分散,缺乏專業組織,品種分類多,難以形成統一的生產規模和優勢。縣城周邊存在較多低產、低效林。由于緊靠縣城,開發空間大,農戶可能會占用耕地,這種性質的果園缺乏專人管護,種植間距小,產量低。
2? 開展的主要工作
(1)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林果產業發展與造林綠化、生態修復結合起來,努力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實現綠色發展。
(2)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經濟效益。果品觀光休閑采摘業發展迅速,多數果園在果品成熟期采摘,促進了農民增收,同時提高了果品的宣傳度。充分利用經濟林下的土地資源,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積極探索認養農業新模式,與認養人簽訂果樹認養協議,認養人可全程參與果樹生產管理或者委托代管。記錄果樹生產情況,做好認養服務工作,及時向認養人傳達果樹生長情況[1]。
(3)嚴抓質量,加強水果安全生產監管。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按照“安全、生態、優質、高效”的發展理念,圍繞重點區域、重點環節和重點品種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整治。嚴格管控農藥、化肥的使用,實現林果產品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確保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完善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生產記錄可查詢、產品流向可追蹤、安全責任可追究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積極做好省、市、縣果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圓滿完成省、市、縣檢測任務,全年未發現不合格品。
(4)開展食用林產品安全宣傳工作。食品安全關乎人們的健康,為全面提高人們的食品安全意識,武城縣一直堅持開展食品安全周宣傳活動。通過設置展板、懸掛橫幅,深入果園面對面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工作、發放宣傳材料,加深群眾對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2]。
(5)抓好林果品牌建設,促進果品提質增效,引導實行品牌化經營。鼓勵果品生產經營者積極參與產品交易、展銷、博覽會,通過平臺推介優質產品,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品牌示范帶動作用,逐步促進當地林果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6)開展科技進果園活動,提供科技推廣服務,提高果農素質。發放果園管理技術資料,深入果園對果農進行現場指導。推廣果樹標準化生產、集約化栽培、無公害綠色防控等先進技術,提升果品的科技含量。
3? 果品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3.1? 發展較分散,不利于形成產業規模
受個人主義思想的影響,農民不愿意讓別人管理自己的果樹,難以實現規模化管理,不利于打造規模化的商品生產基地。
3.2? 園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綜合管理能力較弱
存在明顯的“大小年”現象,防災抗災能力差,不能有效減少災害對果園造成的損失。災害少的年份果樹豐產,災害多發的年份就會減產。
3.3? 盲目栽植,品種結構老化,適應性差,品牌意識不強
缺少充分調研分析,盲目種植,栽植密度、栽植品種不合適,栽后樹木生長情況差,后期影響果園效益。老果園存在品種老化現象,果農不及時更新品種,產量較低,品質較差,效益受到影響。品牌認識不強,缺少“三品一標”、注冊商標等能體現產品價值的標志,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難以提升。
3.4? 產業化程度不足
經營粗放,重種輕管,重生產輕加工,產業鏈不完善。保鮮、貯運、加工、營銷體系不健全,產品積壓滯銷現象依然存在。
3.5? 從業人員層次不高,管理能力不強
自我國城鎮化建設以來,出現了進城務工的熱潮,很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入城市務工,因此從事林果業種植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或婦女。發展林果業時,這樣的勞動力必然會導致管理出現問題,影響效率。林果栽培成本高、收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果農栽培的積極性。同時,由于缺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現代化的生產設備,果品質量和效益難以提升[3]。
4? 發展林果業的建議
(1)通過改良品種,提升產量。以市場為導向,引導種植戶合理調整樹種、品種結構,重點發展適合在武城縣生長、市場競爭力強、能體現地方特色的果樹品種。積極發展名特新優品種,加快更新老舊品種的速度。
(2)加大技術培訓和指導力度,提高果農的技術水平。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服務果農。推廣果園標準化生產,推廣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提高果園生產管理水平。
(3)探索發展“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通過招商引資、融資等方式引進產銷一體化的林果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形成長期穩定的產購銷合作關系。
(4)引導社會資本注入林果產業,通過合理流轉土地,實現區域規模化生產。發展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引導和鼓勵生產者加入合作社、企業,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模式開展生產,促進林果業提質增效[4]。
(5)多措并舉,加強品牌建設,提升果品影響力。樹立品牌觀念,增強品牌意識,積極開展“三品一標”等認證工作,把產品做精、品牌做響、規模做大。通過宣傳推介,擴大知名度,提高市場占有份額。實施“線上+線下”營銷戰略,培育發展電商、中介服務機構和經紀人隊伍,提高果業銷售的組織化水平。同時,引進水果加工企業,提升果業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崔琦.濱州市特色果業在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J].中國果菜,2020(2):60-63.
[2]岳美云.淺談現代林果業轉型[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4):167,165.
[3]鄧敏超.新建區水果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考[J].江西農業,2019(23):14-15.
[4]李德明,金榮芬.對祿豐縣加快林果產業發展的思考[J].農業科技通訊,2020(2):51-54.
(編輯: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