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凌鵬
摘 要:為了與新課改的要求相適應,強化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讓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閱讀教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對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從閱讀前激發興趣、閱讀中研讀語篇、閱讀后進行綜合實踐、語篇教學材料的選擇、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五方面,論述了新課改下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閱讀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閱讀教學
在整個英語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語篇屬于綜合性特點較強的語言材料,其中涉及的詞匯、句型等設計十分得當,可以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所以說,語篇閱讀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語篇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語篇材料的選擇
(一)語篇材料的選擇原則
首先是難易適中原則,也正是在該原則的約束下,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需要對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進行全面控制。如果閱讀材料難度過大,學生難以理解語篇內容,必然會對后續學習興趣產生影響。如果閱讀材料過于簡單,學生在閱讀一遍之后就能看懂,則會導致教學工作喪失挑戰性,同樣會降低學生對英語語篇的學習興趣。其次是內容適用原則,該原則主要指學生在英語材料閱讀過程中,其內容應該與學生自身興趣和愛好相符,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英語語篇材料的魅力,促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語篇學習之中,在最短時間內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再次是多樣性原則,該原則主要是將英語閱讀材料的多樣性需求呈現出來,這其中包括形式多樣性和內容多樣性,確保題材的有效變換。另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讓閱讀材料選擇更加合理。最后是語言真實性原則,所選擇的英語材料需要保證規范性和地道性,與英語的正常用法相符,并將英語學習設計和材料編寫內容有效結合在一起。
(二)語篇材料選擇的依據
現階段,《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之中將語言技能分成了五個等級,即聽、說、讀、寫和分項描述,上述內容之中存在較強的關聯特性,既能相互補充,又能相互促進。例如,在二級標準設計過程中,主要以“故事語篇”為最佳設計目標,確保前后的相互照應。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配置一些學生能看懂的圖片和故事。或者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可以將故事內容表演出來。在整個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工作執行上,最終目標就是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并將體驗性課程特點展示出來,做到對信息的有效吸收和處理。除此之外,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針對于語篇內容的有效閱讀,完成實際閱讀活動,將實際閱讀信息轉化成書面語言,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和吸收,最終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強化,為其后續學習奠定基礎[1]。
二、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篇導入設計過于隨意
在實際語篇閱讀環節中,語篇導入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在語篇閱讀前端設計時,可以將其作為英語語篇教學的基礎條件,確保語篇教學能夠順利完成。在該階段設計過程中,主要包括的內容有兩方面,其中一個是課前導入,另一個為語篇預測。但從實際語篇導入過程中,教師存在很多不合理操作:首先,由于部分教師對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沒有進行充分考量,在導入環節中過度使用虛擬化方式,讓學生無法與實際教學情況相適應。其次,很多教師容易受到自身教學習慣的影響,沿用之前傳統的導入形式,這也使得導入形式和語篇教學活動相背離,對語篇教學有效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最后,大多數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會使用多媒體設備,但在后續任務傳達和指導上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進而導致學生個人理解能力受到了嚴重影響,學習效果也會大幅下滑。
(二)教師自身素質明顯不足
語篇教學對于教師的個人能力要求極高,而很多語篇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主要是教師個人能力不足的直接或者是間接體現。一般來說,教師綜合能力與授課水平存在直接關系,尤其是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等內容設計上,教師綜合素質表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F階段,從新教師授課狀態觀察結果中能夠看出,雖然很多高年級小學英語教師畢業于高等師范院校,但自身在教師行業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實際優化整合和學生興趣激發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這也使得教師們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學生的個性差異。還有很多教師雖然對語篇教學觀念進行了深入性理解,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而導致新舊內容無法真正融合在一起,降低了語篇教學的整體效果。
(三)學生受漢語思維的影響
站在實際語篇教學角度來說,同樣屬于語言類教學范疇,但由于漢語的影響,學生很容易在語篇學習中出現“負遷移”現象:第一,詞匯和語法的負遷移。在語篇教學活動執行上,主要是為語篇教學提供服務,但并不能將部分教學工作忽視,尤其是在單詞“同音不同意”等教學上,負遷移率極高,稍有不慎,學生便會在該類問題面前出現錯誤。第二,語篇結構的負遷移,在實際語篇擴展活動開展過程中,由于在語篇教學工作執行上,學生需要從整體范圍內對語篇進行把握。因此,很多教師需要對語篇文體進行重新構造,這也是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的基本過程。但從實際學習過程中可以看出,學生經常用漢語思維去思考英語語篇問題,在實際語序翻譯上,也會以直譯法為主,進而對學生的語篇學習成效產生很大影響。
三、新課改下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閱讀教學方法
(一)閱讀前激發興趣
在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語篇教學環節之中,教師需要在學生聽力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很多時候,小學生在課余時間很少能夠聽到英文,所以說,在學生聽力訓練上,教師應注重課堂上的日積月累。倘若語篇之中的生詞內容不多,教師可以通過聽力活動開展教學導入操作。對聽力方法的應用,可以通過泛聽來實現,以此來幫助學生對文章背景進行全面了解。另外,在實際英語語篇閱讀上,可以借助于插圖來進行,確保其作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幫手。通過以圖引文形式,不僅能夠將圖片與文章內容結合在一起,還能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觀察操作,強化其學習興趣。另外,教師也可以借助于視頻短片形式,將語篇重點內容呈現出來,幫助學生直奔主題,并將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調動起來,使其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狀態[2]。
(二)閱讀中研讀語篇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理清語篇思路,使其能夠迅速理解文章大致含義,并制訂實際表格,將問題和答案對應在一起。也正是在表格的作用下,能夠將整個語篇中的內容展示出來,在突出要點的同時,對語篇整體思路和內容進行全面把握。其次是仔細閱讀,解答疑惑問題。當學生對語篇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其進行分段操作,進而將學習難度分解開來,并賦予其更多的語篇閱讀方法,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最后,通過多次閱讀培養學生語感。此時,教師應注重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并將教學目標向語感方面傾斜。
(三)閱讀后進行綜合實踐
第一,復述課文。在口語練習過程中,復述項目有很大難度,學生需要提前了解課文內容,并對生字和生詞進行掌握,隨后讓學生根據教師所給的關鍵詞或者是配圖等,對語篇內容進行復述。在原文復述上,并不是簡單、機械地重復內容,而是展示出一定的創新性特點,強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第二,續寫結尾。很多時候,小學英語語篇結尾并不是學生愿意看到的結果。此時,教師可以發起文章結尾續寫活動,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和語篇結合在一起,在激發其想象力的同時,做到語言的有效組織。例如,在It was there復述環節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在最后加上一行字,即At last,之后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續寫結尾,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四)語篇教學材料的選擇
由于英語閱讀資源較多,但想要將其合理地帶入課堂,各個英語教師還需要下一番功夫。各個教師需要對學生興趣點進行合理把握,之后再配合有效引導,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性。在此之前,教師應事先做好材料篩選操作,之后根據學生實際水平進行改編操作,為后續教學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務。例如,在小學高年級英語公開展示課設計上,教師可以對國外的短視頻進行合理應用,開展拓展教學課Duck。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回答相關問題,當問題全部回答完畢之后,教師便可以將后續視頻內容播放出來,開展有層次的教學工作,此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便能更好地調動起來。
(五)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當學生對文章內容全部理解之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信息收集、歸納和拓展操作,進而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例如,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兩方面活動:第一,說的活動?,F階段,微信和QQ聊天深受學生歡迎,教師可以利用該類軟件,讓學生分別扮演Gao Shan和Peter,并根據文章內容完成相應對話。在此類活動之中,學生可以初步了解對話信息,并開展有效的語言表達操作。第二,開展與寫有關的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對重點句型的應用,如利用I am going to句式寫一篇Planning for the weekend,強化學生的讀寫能力。
綜上所述,在實際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材內容和本地資源進行全面開發,并對教學有效性和教學模式進行全面探索。另外,教師在閱讀教學設計過程中,應做到多反思、多分析,密切關注學生發展情況,并幫助其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習興趣,為后續學習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時婷.精心鋪墊,引領學生走進語篇閱讀:淺談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教學的讀前鋪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6):131-132.
[2]陳靜.復述:讓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教學更精彩[J].華夏教師,2018(21):59-6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