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言誠
摘 要: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為互聯網與金融行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同時為小微企業的創業孵化帶來了更多機遇。為進一步提升互聯網金融助力小微企業創業孵化效率,深度解析了當前互聯網金融助力小微企業創業孵化的機遇及不足之處,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小微企業;創業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4-0120-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75;F49;F832? ? ? ? 文獻標志碼:A
小微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小微企業創立之初普遍缺少實體質押物及擔保機構,導致融資困難。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解決了小微企業的創業融資問題,為資金有限群體創立小微企業提供了基礎。
1? 互聯網金融下小微企業創業的機遇
1.1? 滿足小微企業信用空白情況下的融資需求
我國大部分金融信貸機構與銀行不會為缺少抵押物資、擔保人或信用不足的對象提供貸款服務。但網絡眾籌平臺、P2P網商貸、支付寶等各類形式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出現,打破了傳統金融業務的限制。互聯網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了解個人信用情況,并對收集到的小微企業相關數據及已有創業資本進行分析,最后為此類缺乏擔保人、抵押物的對象提供信用貸款服務[1]。
1.2? 降低服務成本,提高融資服務的可獲得性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一大優勢,有助于推動金融的創新發展,極大地降低了小微企業的創業成本及其在創業過程中的經濟損失。在傳統金融信貸機構貸款時,繁雜的審核流程、過長的審批時間、苛刻的貸款條件均成為阻礙小微企業創業融資的因素。相較于傳統的貸款流程,互聯網金融擺脫了傳統信貸的束縛,小微企業創業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進行信貸申請,節約了大量的審批時間,顯著提高了創業者的融資可獲得性,降低了信貸機構的人工服務成本[2]。
1.3? 降低信貸風險,維護良好的創業環境
相比于傳統的信貸風險防控機制,互聯網金融可借助網絡平臺的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從多元化、合理性等多個角度出發,對創業者信用進行評估定級,在降低借貸門檻的同時,加強對創業者的貸前審查、貸款發放、資金利用等全過程的實時監督,以便及時采取適當的風險防控及應對措施。此外,借助互聯網金融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創業者的資金使用行為,從而營造良好的信貸及小微企業創業環境[3]。
2? 互聯網金融助力小微企業創業存在的不足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小微企業創業者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支付方式與融資路徑,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互聯網金融在支持小微企業創業方面仍存在以下問題。
2.1? 創業扶持專項業務不足
當前,互聯網金融在保險產品、網絡融資服務、借貸融資擔保等方面雖已開展大量業務,但針對小微企業創業的仍然較少,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針對創業階段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較少,缺乏針對性,無法為不同創業階段的小微企業提供專業的信貸服務。其次,大部分小微企業創業者均以互聯網創業的方式進行創業,互聯網金融的特性使其在創業過程中受益,但由于互聯網金融對大數據的處理方式具有較高的統一性,導致大部分小微企業難以實現較高水準的創業。再次,隨著我國網絡經濟大力發展,國家經濟政策改變,網絡保險業務逐漸完善,但其中針對小微企業創業的網絡保險產品卻很少,無法給小微企業提供更好的保障。互聯網金融專項保險業務的缺失已逐漸成為制約小微企業創業的主要因素之一[4]。
2.2? 創業融資優惠力度不大
對于小微企業創業者而言,創業期需要較多的資金,高額的創業資本成為小微企業創業的“攔路虎”。盡管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較多,例如支付寶中的“借唄”,阿里巴巴的“阿里小貸”均針對小微企業的創業需求建立了小額貸款業務,但仍無法滿足大量創業期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且資金缺口正逐年擴大。此外,由于考慮到信貸回收風險等諸多因素,互聯網金融機構大多僅對小微企業提供小額的信貸服務。盡管互聯網金融機構也會從創業項目前景及信貸人資質等方面進行審查,并適當提高信貸資金額度,但對于大部分前期投資額較大的小微企業而言,遠無法滿足需求。同時,與傳統的信貸業務相比,互聯網金融的運營成本及人工成本更低,但相應的利率及費率并未隨之降低。因此,互聯網金融融資優惠力度較小,導致小微企業創業者不僅需償還相應的本金,同時需支付高額的利息。
2.3? 創業幫扶市場環境不佳
不同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適合的市場領域也不同。首先,在小微企業創業過程中,所接觸的金融產品較多,但由于金融業缺乏對金融產品的介紹、宣傳,導致大部分創業者無法準確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其次,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快速發展,導致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將目光轉移到小微企業創業者身上。例如作為小微企業創業者主力的大學生,其在創業過程中會接觸到大量的校園貸平臺。此類平臺借助各網絡平臺發放高利貸,嚴重擾亂了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秩序,打擊了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
3? 互聯網金融助力小微企業創業的改進對策
3.1? 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手段
互聯網金融主體應不斷拓寬其服務深度與廣度,在原有的金融服務項目上積極創新,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利用新型的金融產品與優質的服務理念,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降低交易過程中的成本。
3.1.1? 創新金融產品,降低申貸門檻
各互聯網金融平臺應響應國家號召,加快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開通無障礙小額貸款模式,積極幫扶小微企業創業。各金融企業應根據小微企業的創業需求,積極開發適合小微企業創業期的金融信貸產品,并對信譽良好的創業者適當降低申貸門檻,給予更多的資金支持,實現低門檻、放貸快、無需擔保的信貸方式。
3.1.2? 拓寬服務渠道,增加服務手段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服務質量方面,應加快引導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平臺對接,并積極利用各類移動網絡平臺推廣新型互聯網金融產品。例如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支付寶等支付平臺為創業者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此外,各互聯網金融平臺應積極擴大服務范圍,除提供資金外,可通過創建整合各類行業、產品等相關信息的網絡平臺,為小微企業創業者提供創業方向方面的指導與幫助。
3.2? 加大政府部門的扶持力度
目前,大部分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創業融資情況尚處于觀望階段,此時需要政府部門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加大對小微企業創業的扶持力度。首先,政府部門應與金融機構共同商討設立新的“容錯”機制,打破現有的制度體系限制,對創業融資采取“無審批、重承諾”的審批流程。對自身條件不成熟的創業者,可根據實際情況,在其承諾后發放一定數額的金融貸款,使其在完成創業融資后兌現承諾。其次,政府應協調財政部門、科技部門、高校、創業園、金融機構等,為創業者提供更為專業的創業指導。再次,設立小微企業創業專項扶持基金會,并加大對此類基金會的財政投入。同時可鼓勵工商、稅務等部門對小微企業創業者開通綠色服務通道,實行“多證合一”的業務辦理模式。
3.3? 完善相關制度體系的構建
為打造良好的互聯網金融市場,需完善目前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秩序。就互聯網金融本身而言,因其發展時間較短,運行模式尚未完善,在操作時存在較多的風險因素,極易對小微企業創業者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應依據不同的創業階段及規模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明確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責任與義務。同時,加強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及小微企業創業資金用途的監管,嚴厲打擊違法行為。此外,互聯網技術作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基礎,應加強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安全技術要求,不斷提升互聯網安全標準,并成立專業的督查部門,不定期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息、技術安全進行抽查。
3.4? 搭建創業幫扶綜合平臺
在小微企業創業的各個階段,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銀行及金融信貸機構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合不同創業階段的多種金融業務。例如可通過整合線上與線下的金融資源,為處于萌芽期、建立期、發育期、成熟期、穩定期與撤出期的小微企業提供行業資源配置、項目發展前景預估、場地選取、市場推廣學習、產品資源對接以及風險評估等眾多服務項目。同樣以作為小微企業創業主體的大學生為例,可通過整合互聯網金融、第三方評價機構、眾創資源及產品銷售等,構建符合大學生創業需求的服務鏈。首先,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為小微企業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對其投入進行風險預估,并不斷創新融資擔保方式,為小微企業創業提供多種高質量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其次,政府、金融信貸、銀行、第三方機構等可為小微企業創業者提供更為專業的、對創業項目可行性和風險大小等多方面的項目預估評價。再次,創業空間的市場化運行機制可為小微企業創業提供更為合理的資源配置指導服務,例如建設團隊、辦公場地、技術服務、業務咨詢等。
4? 結束語
銀行信貸服務作為傳統的金融融資模式,對小微企業創業者存在過多的制約因素。在未來的發展中,應對小微企業創業融資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保證金融機構利益的同時,提升小微企業的創業成功率。
參考文獻:
[1]李建軍,李俊成.普惠金融與創業:“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J].金融研究,2020(1):69-87.
[2]程靜,胡金林.互聯網金融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路徑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9(1):174-177.
[3]劉滿鳳,趙瓏.互聯網金融視角下小微企業融資約束問題的破解[J].管理評論,2019(3):39-49.
[4]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發展的三大機制[J].銀行家,2018(7):127-129.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