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菜市場是居民隔三差五要去的地方。菜市場,又叫農貿市場,給人們的印象是“臟、亂、差”。臟,是指菜市場的地面不干凈,拖泥帶水的,總是濕漉漉的,空氣中彌漫著活禽的怪味。亂,是指菜市場在購菜高峰時,人多聲高,摩肩接踵,來來往往。差,是指菜市場中的垃圾不能及時處理,衛生條件差。
此外,傳統農貿產業還存在著上游種植和下游采購銷售環節冗長、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武漢就一直在著手改造農貿市場。去年5月,武漢實行數字化菜市場改造。在上游,廣大菜農未來將不再是傳統地看天吃飯、悶頭種菜,而是可提前按菜市場訂單種菜、隨時按市場銷路決定來年種植情況;在下游,市場管理方可更精細化地經營管理,買菜的居民也可獲得更優質、更實惠的農產品。
此時,武漢鐵機農貿市場、街道口農貿市場、獅城匯農貿市場等8家農貿市場作為“菜籃子數字化”的首批試點市場,率先實現智能運營、智能管理。買菜的居民不用帶錢包也能來買菜。市場管理方也會在交易流水數字化的基礎上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大幅提高運營效率。
在疫情之下,大家更加關注智慧菜市場的建設。比如,希望菜市場絕大多數交易不要使用現金,避免傳染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再比如,能夠通過攝像頭挑選菜品,再通過外賣小哥送到家里。
在5G時代正在到來之際,“互聯網+夜市”都已經問世了,“互聯網+菜市場”也不是什么難題。
6月19日,由河南汝州市政府與阿里合作打造的全國首家數字化“便民夜市”開市。夜市建于汝州市洗耳河濱河路,設南區夜市點和北區夜市點。南區夜市點設攤位500余個,發展穩定后,北區夜市點將增設攤位300余個,屆時可解決1000人至1600人就業。
它最大的特點是貼有一張“便民夜市經營碼”,將提供打卡簽到、經營評分、服務監督等數字化工具。消費者也可以掃碼查看商戶信息,對商戶進行評分和投訴。支付工具也接入“經營碼”,商戶可以依此積累信譽、增加賒購額度。阿里巴巴建立提貨倉,通過夜市攤運營數據,做到提前鋪貨到倉,實現不壓貨、周轉快,隨時補貨隨時提貨,早上下單采購,晚上就能擺攤營業。
不管菜市場、夜市怎么改造升級,商品的價廉物美是最重要的。
現在通過直播、電商等方式推銷,還是存在一些夸大其詞的現象。要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通過區塊鏈的方式。利用區塊鏈不可修改的特點,保障貨品的貨真價實。
早在2018年,白茶股份便在運用當今最先進的區塊鏈與物聯網技術,解決白茶行業的痛點,將具有收藏價值的白茶產品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構建不可偽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塊鏈式數據結構,將商品的溯源信息寫入區塊鏈中,實現每件白茶產品獨一無二的區塊信息,從而打造具備金融屬性的白茶消費產品。
在此次疫情的沖擊之下,“區塊鏈+”也是一種辦法。
5月12日,《經濟日報》刊文《區塊鏈變身新“農具”》。文章稱,疫情期間,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茶農廖紅軍將大竹白茶的原產地、環境、加工、運送等各個節點信息通過物聯網傳感器數字化并存入螞蟻區塊鏈開放聯盟鏈上,基于智能合約功能,構建起從一線采茶人到消費者的“端到端”全鏈路溯源鏈。當地像廖紅軍一樣的茶農有3600多人。疫情期間,他們都用支付寶區塊鏈技術實現了生產全流程透明化。疫情未能阻斷商機,區塊鏈成了新“農具”,茶農們運用科技力量成功為自身發展保駕護航。目前,這套區塊鏈方案已經在大竹縣大規模應用,將來還會引入云南保山等地,成為農戶們的科技新“裝備”。
因此,如果菜市場中的商品也能夠像白茶這樣,進行區塊鏈技術的管理,菜市場的檔次一定會進一步提高,生意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