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靖
摘 要:隨著移動閱讀日漸成為廣大讀者網絡化生存的常態化選擇,基于移動閱讀創新讀者服務已成為公共圖書館的未來方向。這不僅是因為快節奏生存方式使移動閱讀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也是由于移動閱讀有助于增強讀者與讀物、圖書館的黏合度,同時,移動閱讀模式有助于圖書館服務立體構建、全面覆蓋。不僅如此,傳統服務模式的短板正在成為影響公共圖書館服務水平提升的負面因素。這不僅表現在公共圖書館服務傳統模式吸引力顯著下降,也由于移動閱讀正在大量分散公共圖書館讀者存量。因此,公共圖書館基于移動閱讀創新讀者服務首先應當立體聯動、尋求合作,走融合發展道路,同時精細化操作、人本化服務,提高讀者服務的針對性,以及深化互動交流,從讀者中來、到讀者中去。
關鍵詞:移動閱讀;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
2019年8月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四十四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就網絡基礎設施、網絡應用、網民結構與數量等進行了全景展示。其中,涉及網民結構與數量方面的內容顯示,截止2019年上半年,我國網民總數已超過8.5億,網絡普及率已超過60%。而全體網民中超過99%的人群使用移動通訊設備上網,總數超過8.4億。可見,在移動過程中與互聯網相連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中國網民的常態。
1 公共圖書館基于移動閱讀創新讀者服務的重要性
1.1 快節奏生存方式使移動閱讀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化的生產方式不僅推動中國實現了大踏步前進,累積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同時顛覆性地改變了絕大多數國民的生活方式。快節奏正在成為當代國人最具代表性的生存標簽,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許多人的閱讀狀態。
尤其是當步出校園進入社會,職場競爭、事業發展、婚姻家庭等現實壓力紛至沓來。長時間的潛心閱讀早已成為奢望,不少人的閱讀只能從小時壓縮到分鐘。然而人類發展不可能缺少閱讀的陪伴,當現實中缺少大段時間的客觀條件,越來越多人開始轉向尋求技術的支撐。
隨著互聯網全面滲透至幾乎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間隙,閱讀不再只是紙張的專利,屏幕同樣能夠提供相似的感知。隨著一機在手,成百上千冊讀物便能被輕易壓縮進方寸之間。不必背負沉重的書本,只要掏出手機,上下班通勤、等待用餐、排隊結帳……一切碎片化的時間都可用來閱讀。
生存節奏固然在加快,但技術同時提供了化整為零的便利。快節奏生存方式使移動閱讀成為未來發展趨勢,公共圖書館勢必需要與時俱進,搭乘移動閱讀的技術快車大幅提高讀者服務品質,才能有機會和條件突出重圍,實現逆勢發展。
1.2 移動閱讀有助于增強讀者與讀物、圖書館的黏合度
在移動閱讀出現之前,紙質讀物是典型的閱讀目標。無論是視覺接觸的鉛字印刷,還是翻動書頁時指尖的觸感都會給讀者帶來閱讀的愉悅感受。然而這種司空見慣的閱讀方式卻潛藏著極為顯著的缺陷,那就是人書分離同樣是司空見慣的狀態。
而在移動閱讀狀態中,提供閱讀內容的移動電子設備不僅是文字的載體,更是重要的通訊器材。因此,即便中斷或暫停閱讀,作為通訊工具的電子設備還是需要牢牢掌握在所有人手中。也就是說,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人機分離的可能性遠遠低于人書分離。
不僅如此,隨著紙質讀物與讀者分離的時間越長,讀者遺忘閱讀內容的可能性隨之增加。生活中不難見到如下場景:如果合上書頁時沒有及時插進書簽,下一次拿起來極有可能需要反復回憶或翻閱。但在電子設備上的移動閱讀卻不同。由于系統預設了記憶功能,只要讀者打開同樣一本讀物,則前一次暫停的內容便會準確無誤地出現在頁面,既不需要耗時費力地回想,也避免了對已讀內容的重復。
可見,移動閱讀強大的輔助功能能夠大幅提高閱讀的精確性,減少對時間的不必要浪費。讀者也能在這種更有效率的環境中提高持續閱讀的興趣。由此,讀者與讀物之間其實建立起更加緊密的黏合關系。一旦公共圖書館采取移動閱讀的方式為讀者提供閱讀服務,則當讀者與讀物之間增強黏合度時,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黏合度亦同樣增加。
2 公共圖書館基于移動閱讀創新讀者服務的迫切性
2.1 公共圖書館服務傳統模式吸引力顯著下降
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加速推動著高新技術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比如兩億學生在線上課使眾多網絡教育機構業務量呈現爆炸式增長。相比之下,不少傳統產業本已不甚景氣的狀態更加雪上加霜。
以公共圖書館為例。互聯網支撐下的移動閱讀自出現起便開始動搖傳統圖書館閱讀的核心地位。固定的閱讀場地、限定的閱讀時間都在成為阻礙讀者的障礙物。加之傳統模式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習慣了坐等讀者咨詢,缺少主動性和針對性的服務也是許多讀者漸漸止步的重要原因。新時期,一連數月停止服務讓眾多業內外人士意識到,公共圖書館服務傳統模式吸引力已然顯著下降。無疑,客觀分析移動閱讀的技術優勢、在讀者服務系統中更加充分地借助技術的先進性已到刻不容緩之時,公共圖書館基于移動閱讀提高讀者服務水平已是迫在眉睫。
2.2 移動閱讀正在大量分散公共圖書館讀者存量
互聯網出現并快速普及后,眾多傳統產業曾經固若金湯的受眾或客戶基礎仿佛一夜之間便土崩瓦解。由于網絡與信息技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項選擇,無論受眾還是客戶都出現了自然而然的分層和分化趨勢。不同消費需要的群體能夠在網絡技術支持下獲得更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小眾化和分眾化便成為線上消費的必然趨勢。
而移動閱讀同樣具有相似的消費方向和特點。互聯網海量資訊和光速傳輸的核心特點決定了每個讀者獲得的閱讀服務更加具有針對性和精準性。而讀者必定更加愿意接受和認同近乎私人定制的個性化方案。這是移動閱讀自出現便迅速占領公共圖書館傳統市場份額的主要原因,也決定了移動閱讀必然大量分散公共圖書館讀者存量的宏觀趨勢。顯然,后來居上的移動閱讀給公共圖書館造成巨大壓力,迫切需要有所創新以提升服務品質,以盡力避免繼續喪失讀者基數。
3 公共圖書館基于移動閱讀創新讀者服務的途徑
3.1 立體聯動、尋求合作,走融合發展道路
基于移動閱讀創新讀者服務首先需要積極擁抱互聯網,構建線下加線上的服務模式。即,在堅持傳統線下閱讀服務優良傳統基礎上,公共圖書館應當回憶建設線上閱讀服務的系統與模式。
比如開發公共圖書館自有的線上閱讀App。圖書館既可以參考現有主流閱讀平臺的基本模式,也可以立足于圖書館本土特點全新打造。
又如,與時下流量充沛的大型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借助平臺讀者基數進一步擴大圖書館的讀者基礎。圖書館可以在平臺上開辟專有讀書角,以鏈接等方式實現與圖書館電子讀物資源的聯接。
通過立體聯動、尋求合作,走融合發展道路,公共圖書館不僅能夠構建本土化的移動閱讀模式,而且能夠充分發揮圖書館自有館藏資源豐富的優勢,將傳統紙質書籍等讀物進行電子化、數據化轉換,實現從線下到線上的遷移。
通過線下融合線上,公共圖書館能夠借助移動閱讀模式突破傳統讀者服務的時間與場地局限,提供7*24小時的不間斷服務。不僅如此,相較于普通平臺更加傾向于提供娛樂性讀物,公共圖書館更具專業性、學術性和文化性優勢。因此,公共圖書館能夠在移動閱讀平臺上為讀者提供與教育教學、學術研究緊密相關的內容,同時,在平臺推介上增加對學術類、科研類讀物的內容提要或簡要介紹等附加內容。如此,公共圖書館的移動閱讀將與線下閱讀體驗產生更為相近的體驗,這對維護傳統讀者基礎非常有益。
3.2 精細化操作、人本化服務,提高讀者服務的針對性
在傳統的線下閱讀場景中,公共圖書館普遍采取以不變應萬變的一元化服務模式。也就是等待讀者提出要求,館員或管理員再應要求提供解答或服務。但即便是這種極為滯后的服務也缺少足夠的深度和廣度,尤其是讀者提出較為模糊的問題而希望尋求相對精準的解答時,館員或管理員通常無能為力,只能相應給出較為泛化的方向或范圍,再由讀者自行尋找或瀏覽。因此,傳統模式的讀者服務模式需要改進。
新形勢下,公共圖書館基于移動閱讀創新讀者服務就需要精細化操作、人本化服務,提高讀者服務的針對性。
比如,在線上平臺中為讀者提供菜單式選項。讀者既可以根據年齡、社會身份、閱讀愛好等選擇系統預設和推薦的目標讀物,也可以根據學習專業、崗位職業等充分縮小搜索范圍,從而獲得更具專業特點或職業特色的內容讀物。
又如,一些讀者的閱讀目標并不明確,只能憑借零散記憶或片斷內容試圖查找特定讀物。此時,平臺可以利用關鍵詞或句等提供鏈接,或者借助智能聯想幫助讀者進一步明確方向。
3.3 深化互動交流,從讀者中來、到讀者中去
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公共圖書館的本職工作之一是為廣大讀者提供優質閱讀服務,但傾聽讀者心聲也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組成部份。這不僅是因為讀者的意見和建議是公共圖書館改進工作方法的重要方向,也因為讀者的聲音反映了社會與時代發展的主要特點,能夠幫助公共圖書館進一步完善戰略規劃。
不過傳統模式下的讀者交流活動深受時間和場地限制,不僅交流頻率極低,且能夠提供意見和建議的讀者數量往往只占總量的少數。因此,借助移動閱讀的技術支持,公共圖書館能夠與讀者深化互動交流,從讀者中來、到讀者中去。
比如,移動閱讀的App不僅能夠提供豐富的內容讀物,而且附帶意見反饋或實時社交功能。這些技術設施不僅能夠實現線上交流,同樣可以離線留言。公共圖書館便可據此了解和掌握讀者的現實要求,在線上和線下的服務中不斷修正、補充、優化。
又如,普通的閱讀平臺雖然內存海量內容讀物,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和讀者進行交流,但無論是互動討論的豐富性還是專業性遠遠不及專業圖書館的高水平。因此,公共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館藏珍品豐富、專業化與科研水平較高的優勢,在移動閱讀平臺上與讀者進行更加深入的專業討論或內容分析。這不僅有助于吸引讀者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也是對圖書館提高管理與服務專業性與科學性的極大促進。
4 結束語
當快節奏已經成為社會中絕大多數人生活與工作的常態,移動式閱讀、碎片化閱讀也相應成為閱讀活動的大勢所趨。互聯網的全面普及不僅深度影響著社會公眾對于閱讀的態度和習慣,同樣對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形式和內容提出考驗和挑戰。從表面上看,移動閱讀或許存在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的膚淺,然而,技術卻能夠將原本忽視或浪費掉的片斷時間用于閱讀,本質上是對時間更加充分的利用。不僅如此,由于能夠突破傳統服務模式下時間與空間的阻礙,移動閱讀事實上進一步密切了讀者與讀物的關系。而讀者和讀物的關聯同樣是與圖書館的關聯。可見,基于移動閱讀創新讀者服務其實是在拓展服務范圍、鞏固服務基礎。因此,公共圖書館不僅需要更加積極地融入移動閱讀的技術圈,而且應當主動尋求與平臺的合作,打造更具文化內涵與專業屬性的移動閱讀立體模式。這不僅是公共圖書館基于移動閱讀創新讀者服務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勢下公共圖書館突破傳統服務模式局限、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加速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肖金華,黃麗紅.基于移動閱讀的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19.33(6):55-57.
[2]韋敏革.基于移動閱讀的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服務研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9(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