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敏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企業政工工作環境變得更為復雜,政工干部在管理方法、知識結構及領導能力等方面出現較多不足。為了提高政工干部的工作能力及思想水準,企業應強化政工干部的培訓與管理工作,提出可行的建議與措施,從而滿足新形勢下企業的政工需求。
關鍵詞:政工干部;培訓;管理
為了更好的適應新形勢與新變化,國有企業在政工干部培訓方面應做到與時俱進,及時針對培訓管理問題采用合理的解決措施。同時,還應針對自身的經營現狀建立干部培訓體系,創新教育思路,打造考察、評價、控制、跟蹤、培訓全方位的政工干部模式,在提高政工系統執行力的基礎上,保證政工干部的業務水準,提高培訓管理水平。
1 企業政工干部培訓管理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思想觀念比較落后,整體而言,企業政工干部培訓與管理水平均有待提升,這主要因為企業缺乏先進科學的政工干部培訓管理理念,大多企業在選拔培訓管理人員時只看重選拔對象的思想政治理論與學歷水平,沒有關注政工培訓與管理經驗,且在制定培訓與管理制度時也并未結合實際發展情況。同時,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大多企業更為關注生產經營與銷售管理事項,并未重視政工干部的培訓與管理工作,在干部培訓方面缺乏針對性,依然采用統一的培訓模式,無法提供足量的培訓資源,且缺乏培訓管理人員,無法達到預期的政工培訓效果。除此之外,部分企業并未針對政工干部培訓管理工作制定可行的管理標準,重形式而輕實質,重過程而輕結果,無法保證培訓管理質量。其次是管理不規范,部分企業在政工干部培訓管理方面缺乏規范性,很多企業在培訓政工人員時沒有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也沒有重視員工的思想政治問題,培訓內容脫離實際,培訓模式比較簡單,無法獲得預期的培訓效果。除此之外,部分企業意圖通過一次培訓工作便將政工干部培養為復合型人才,在培訓期間更為看重培訓內容高度,忽視了培訓的實質性,無法激發政工干部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也有部分政工干部人員沒有認識到政工工作的真正意義,認為企業應更為看重生產經營,以致在學習中存在隨意與盲目心理,降低了培訓水平。最后是隊伍構成問題,企業政工培訓工作也受到政工隊伍的年齡狀況、專業能力以及知識結構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大多企業并未建立專業的政工隊伍,很多干部人員由行政人員兼任,部分政工工作雖然起步較早,但政工隊伍建設在專業結構以及年齡構成等方面卻并不合理,部分政工人員年齡偏大,沒有形成梯形的知識結構。且在人員構成方面,部分政工干部由部門負責人與車間組長中選拔,大多沒有接受專業的管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自主學習與創新意識。這些均導致政工干部人員的文化水平偏低,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以致影響政工培訓與管理效果。
2 強化政工干部培訓與管理的策略
2.1 提高認識,完善機制
當前企業過分看重經濟利益,放大了自身的市場逐利性,忽視了社會責任感,以致政工干部培訓與管理期間頻繁出現問題。為了保證政工干部培訓與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企業應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水平,切實做好基層黨建工作,且政工干部人員應統一思想認識,強化政治學習,堅定政工隊伍的共產主義信念與理想。在政工干部培訓與管理過程中,企業應結合實際自身經營情況,設防增強政工干部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結合政府深化改革與發展的要求,正確做好政工人員與政工培訓人員的選拔與管理工作。同時,企業還應強化培訓內容建設力度,完善政工干部培訓機制,創新培訓方法,真正保證政工干部培訓方法與內容均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滿足政工的工作需求。比如在政工干部的培訓工作中,企業可以引入觀摩實踐、多媒體培訓等方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真正體現培訓內容與形式的先進性與科學性。除此之外,企業還應完善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責任機制,通過政工干部人員在培訓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引導員工強化政工思想,為此后政工干部培訓與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2.2 強化培訓管理,創新培訓方法
為了進一步保證企業政工干部的培訓效果,應充分激發其學習積極性。首先,企業應完善培訓制度,為政工干部的培訓與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條件。其次,應保證政工干部短期與專業培訓效果,確保政工干部培訓的常態化。企業應選拔文化素質水平高、工作能力強的政工培訓人員到高校或黨校深造,全方位提高政工干部培訓人員的素質水平。再次,培訓中應結合政工工作實際,比如在政工干部培訓中開展職工道德實施、職工干部職業發展以及政工開展渠道等內容,激發政工干部的受訓積極性與主動性。企業應在結合政工干部自身學習需求與發展意愿的基礎上,以政工干部為學習主體,針對性打造菜單式的培訓模式,包括專題講課、讀書推薦等,通過創新實用的培訓方法與手段,為政工干部開闊眼界,提高其思想認識。最后,企業應將政工干部培訓與政工學習型組織建設結合起來,針對政工干部的實際情況制定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計劃與培訓方案,統一政工干部個人發展需求與企業培訓模式,保證學習熱情,強化培訓效果。
2.3 完善培訓考核,運用考核結果
為了進一步優化政工干部的培訓效果,企業還應做好政工培訓考核與評級工作,避免政工培訓的主體缺位與效能不足等問題。企業應改變“重形式輕效能”的管理理念,在明確政工干部培訓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建立可行的培訓評估體系,在考核范圍內納入目標實現程度、培訓管理水平、培訓師資結構以及培訓模式運行質量等內容,保證培訓評價的客觀性與全面性,保證做好政工干部培訓材料的統計與分析工作,為此后政工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參考依據。同時,企業還應完善政工干部的培訓檔案,為政工干部培訓對象建立完善的能力考評機制,通過走訪、測試以及座談等方式積極了解培訓對象,跟蹤考評政工干部的能力水平,為此后的評價工作提供更多參考數據。為了保證整個干部培訓工作的實效性,企業還應將政工干部培訓結果與政工干部晉升晉職、表彰獎勵充分結合,重點表彰重用群眾威信高、能力突出的政工干部人員,在優化政工隊伍年齡結構與專業能力的前提下,保證政工干部的責任心與工作熱情,促進政工工作的持續發展。
3 結束語
為了進一步提高政工培訓隊伍的管理水平,工作實踐中應合理采用正確的指導方法,研究當前面臨的新挑戰與新形勢,在結合企業政工工作新特點的前提下,尋求科學可行的工作方法,真正打造出一支合格的政工干部隊伍,提高國企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莫坤.試論如何提高國有企業政工干部的素質[J].科技經濟導刊,2016(05).
[2]易大勇.新時期如何有效提高基層政工干部的素質[J].現代國企研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