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巖
摘 要:學生心理安全現狀、心理安全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心理安全教育的對策、心理疾病的種類表現和個人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健康心理環境;壓力;心理疾病
安全是家和之基,業豐之本,人人之所向,世代之所求,對于個體而言安全大致分為身體健康安全與心理健康安全兩個方面,心理健康安全是人在安全的內外環境中保持平穩思維的一種心理機制,是支配行為安全的基本準則,心理健康安全問題在中學時期顯得尤為重要。這個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廣泛社會關注。
1 中學生心理安全現狀
1)環境問題及自我質疑。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后,往往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中學生正處在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并逐漸成型時期,對新環境感到陌生,引起學生的焦慮心理,面對新的交往對象,有的學生有恐懼、自卑心理,害怕與人交往,有的學生盲目自大,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學生則敏感多疑,長期處于緊張和矛盾中,由此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2)青春期對異性的感情會影響心理的發展。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懵懂的時刻,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這是人的正常心理表現,但過分關注與異性的情感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內心狀態,年齡的因素導致感情穩定度不高,受感情影響而多發生不理智行為,偏重感情而忽視了學習,當在感情中經歷挫敗的時候,心理發生改變,可能出現偏激,報復的情緒,嚴重的會有犯罪行為產生。
3)壓力是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中學生正處于學習任務繁忙,人生轉折的重要階段,大部分學生都會產生壓力,這種壓力不僅來自學習,也存在于學生自己的內心,遇到壓力缺乏自信,厭學,承受能力差,責任心不強,面對難題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經受不住委屈和挫折。在壓力下會產生不良的心理,甚者發展成為心理疾病。
4)其它問題。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抖音、快手和微博等手機軟件更加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在心智不成熟的情況下,他們極其容易模仿網絡上的行為言語,但網絡存在著較多的不良言論及行為,會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造成巨大的沖擊。
2 心理安全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1)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接受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當今社會的安全教育中引起重視,但是教育的定位發生了偏差,在心理教育中太重視對于中學生思維的疏導而忽視了教育的可接受性,很多課本上的字句對于學生而言就像是泛泛之談,可接受性不強,上課學生十分放松,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更不能得到學生的理解,教育方面廣泛不能讓學生聯系實際,缺乏針對性,發展心里安全教育不能單純改變學生的思維,更要改變心理教育的傳播方式。
2)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匱乏。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國家大力發展的必備教學科目,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總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達不到標準水平,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每兩千到三千學生就需要一名心理老師的關注照顧,但是目前的比例為1:4000。在一些偏遠的山區,留守兒童居多,也是心里安全問題發生的高頻地帶,心理教育卻發展十分滯后,這表明心理健康安全教育還處在發展階段。
3)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單一。在心里安全教育中都是以書本字面方式進行教育,通過案例來引起學生興趣,在經過簡單介紹心理方面涉及的心理問題和成為受害者是自救方式,但這些無法在給學生深刻記憶和理性思考,缺乏對事件的剖析,對思維的考慮和做法的演示,導致學生接受效果一般,重視程度也受到影響。
3 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開發多樣的教學理念。不僅局限于書本的字面教育,可以開發錄像,音頻等傳播形式,讓學生從多方面入手了解心理疾病的危險和心理安全的重要,通過個人展示的方法深入學習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發展師生間的廣泛溝通交流,做到師生間零代溝,讓老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情感,做到針對性備課,設計不同境況讓學生發揮看法。學校不能僅在課堂教育心理健康問題,需要組織開發學校的公益活動,集體項目在豐富的室外課堂中完善學生的內心品質。
2)加強對心理教育學科的重視。堅決維護好課堂紀律,不能以散漫的形式進行上課,強調該學科的重要性,引起學生的關注,明確該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同樣有作業和考試,記錄學生的檔案。將學生心理檔案前置,成為各個方便選拔人員的前提。不僅在思想上引起重視,更要在政策上引起改變,當心理成為評判一個人的標準時,心理健康教育就變得尤為重要。
4 心理疾病的種類、表現以及個人解決方法
當面對來自外界壓力而無法排解時,思想便會產生變化,審視自我的角度產生變化,這樣便誘導心理疾病的產生,心理疾病分為四種:抑郁癥、強迫癥、焦慮癥和自閉癥。
1)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表現出悲觀的生活狀態,無法向外界展示自己,獨處而缺乏主動,思維遲緩、睡眠差,身體上感覺多處不適,嚴重的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2)強迫癥則是身體行為被特殊的意念所強迫自己行為的癥狀,明知不愿意或不必要卻仍然被支配去做。
3)焦慮癥有持久性的焦慮、擔心、恐懼等負面情緒的產生,會有坐臥不安的表現。
4)自閉癥可以通俗理解為空間思維的自我封閉,有著不同程度的語言溝通障礙,交往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對事物產生不了興趣。
這些癥狀之所以在心理方面被稱為病癥就存在本身所包含的危險,輕者對生活失去熱情,精神低迷。重者則放棄自我,自殘輕生。但是必須清醒的認識到負面情緒也是人的正常情緒,合理的解決尤為重要。
(1)宣泄法,在面對較大壓力時人會有放聲大哭的表現,哭泣是宣泄自己負面情緒的一種有效方式,同樣摔東西,消耗體力,瘋狂購物等都屬于宣泄情緒的方式。
(2)轉移法,因為某一方面給自己帶來負面情緒時,往往會將注意力和思緒都集中在這一方面,導致因愁而想,因想而愁的惡性循環,這需要尋找突破口,將注意力轉移便是很好的方法,用積極的行為轉移消極的情緒。
(3)任務分級法,將自己的任務分成細小而具體的事項,使每一項都具體可靠,在不斷完成每一項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忘記負面情緒,專注實際生活。
(4)改變對自己的定義,將自己定義為想要成為的一類人格,反復告訴自己自身的發展方向,時刻提醒自己的定義而努力滿足這個標準。
(5)及時就醫,醫生對于患者的病情比較了解,可以準確究其根源,疏通思緒,打開心扉,在專業的指導下會更好的排解負面情緒。
人的思維是強大的,比任何一臺計算機都要復雜的多,可能面對心理問題到來時,很難去應付,很難來自我調整,但在科學系統的治療下,終會改變,再難涉的水也有船只,再難攀的峰也有嘗試者,為什么這船只和嘗試者不是自己呢?困難都是暫時的,沒有永恒的刁難,只有不想改變的自我折磨,當度過心靈的敏感時期會換來人生的光輝時刻。
總之,中學生正處在人生旅途中特殊的時期,如果缺乏在心理方面的溝通、指導和疏通,容易找不到性格的發展方向,走岔路。心理健康是青少年順利發展、幸福一生的基礎,也是家庭、社會和諧的基石,讓每一位中學生調整好健康的心理狀態順利度過特殊時期,讓他們用心靈去感受生活的芬芳。
參考文獻
[1]佚名.中職生安全教育讀本[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