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劉重發?吳恙
摘 要:在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中,學生“學中做,做中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效果。但此模式對授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的內容設計、時間設計、問題應對措施、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等都是制約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內容設計;時間設計;問題策略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作為高校一門很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所有學電的學生都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對于理論與實踐并重,既要求有較強邏輯思維又要求較強形象思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學生學習起來往往比較吃力。為了使高職學生更好的學習《模擬電子技術》這門課,理實一體化教學是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
理實一體化即理論實踐一體化,它突破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教學環節相對集中。[1]它突出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強調充分發揮授課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授課教師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學中做,做中學”,提高課程教與學的質量。而《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要想達到預期授課效果,是與優秀的理實一體化的課堂教學設計分不開的。
1 課堂內容設計上理論與實驗融合
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的最大優勢在于可以做到理論與實踐教學相長,理論知識點與實踐技能點有效融合為一體,互相促進、互為補充,學生在理論學習中學會知識,在實驗動手操作中驗證理論、鍛煉實踐技能,同時可能產生新的疑問,進而促進新的知識內容學習。
課堂內容設計考驗授課教師的綜合能力水平,包括教師本身的知識水平、授課經驗等,特別是對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要有清醒的認識。教師根據課程總體要求,將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解析、重構,再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例如,在進行直流穩壓電源的整流電路課堂設計時,我們采用以下思路。
1)授課教師介紹橋式整流電路的電路結構、工作過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橋式整流電路的電路板(未通電)。
2)授課教師根據學生電路制作過程出現的問題,講解分析常見的3種電路故障的原因、現象及故障排除思路。
3)學生排除電路故障,觀察電路波形,記錄電路數據。
理實一體化課堂內容設計忌只是將理論與實驗簡單羅列,導致理論是理論,實驗是實驗,理論和實驗還是“兩張皮”,形式上理論與實驗相結合,內在還是嚴重脫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論與實驗互不相干,完全起不到“學中做、做中學”的效果。
2 課堂時間設計上飽滿有序
授課老師在確定課堂內容設計后,下一步考驗授課老師“功力”的就是課堂時間設計,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對授課老師的時間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授課老師對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有極為深入的了解。單純的理論教學,授課教師完全可以自主掌控課堂時間,自我要求較高的教師可以做到內容和時間設計上的完美契合。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不同于單純的理論教學,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教與學之中,在“學中做、做中學”的同時,必然影響教師的課堂時間安排。
因此,授課教師在進行課堂時間設計時就要憑借豐富的教學經驗,憑借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進行合理化的授課內容時間設計,以確保在課堂規定時間內,大多數學生能夠完成知識學習和技能養成,達到課堂教學目標。
很多入職時間較短、教學經驗不是很豐富的授課教師往往在課堂時間設計環節把控不好,主要表現在:
1)客觀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實一體化教學,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教與學過程中的同時,無形之中加大了課堂時間控制上的難度。
2)知識點講解的過深、過細,將過多的知識點推送給學生,或技能點要求面面俱到等會使得課堂時間不夠用,導致課堂教學快結束時趕進度,出現學生課堂學習“吃不了”的情形,反而會弱化教學質量。
3)知識點內容設置的不飽滿,或技能點設置的過于簡單,導致課堂教學過程早早結束,學生課堂學習出現“吃不飽”的情形,最后授課教師只能用很長時間小結或湊授課內容。
3 課堂任務組織上要有應對措施
有時盡管授課教師已經進行了合理的時間設計,但在實際課堂授課中,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還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而如何合理、高效的處理解決這些問題,會考驗授課教師的課堂組織、應急反應等能力。以下是我們在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的一些情況以及問題處置策略。
問題1:有的學生實踐操作進行的比較順利,早早的完成了實踐內容。若不做其它安排會使得這些學生造成時間上的浪費。措施:每個課堂任務預先設定幾個拓展任務,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安排這些學生完成拓展任務。
問題2:有的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產生了電路故障,遲遲無法排除故障拖慢任務完成進度。若這部分學生故障無法排除可能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措施:安排已經完成任務的學生進行幫帶,或者授課教師進行故障排除指導。
問題3:有時會遇到某些元器件故障率偏高,有些學生做的電路板遲遲無法調試出電路現象的情況。若問題無法解決會導致學生對授課教師產生質疑,甚至對整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策略:明確電路故障排除思路,加強學生故障排除鍛煉,引導學生盡快找到故障器件。
問題4:偶爾會因為個別學生電路短路故障,導致實驗室線路跳閘實驗教學無法正常進行的情況。策略:一方面聯系教學保障人員盡快排除故障,另一方面將實驗制作轉化為其它形式的學習,比如電路圖分析、小組問題討論等。
在教學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正常的,但如何合理、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衡量作為課堂設計師的授課老師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
4 彰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突出動手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能的養成。授課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負責課堂教學的總體設計、組織引導、動態調控和過程考核學生的學習活動,關注學生的反饋,靈活使用教學策略等。[2]學生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標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既反映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效果,也反映了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主體能動作用的發揮,是課程教學活動取得實效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證。但在我們課程的實際教學活動中,往往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1)部分教師的“教師中心論”觀念難于轉化。有些教師教學中還是以“我”為主,死抱著教材大綱不放,課堂教學照本宣科枯燥講授,使學生感覺課程內容乏味,提不起學習興趣,更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這種單調的教學方法下,教師為了“教”而教學,學生為完成任務而聽課,嚴重的制約了課堂教學效果。
2)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不夠,主體性地位的發揮不明顯。學生對課程的感興趣程度、主體發揮程度、教學活動參加的積極程度等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與學習效果。但是,當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往往是授課教師的“設計”,能夠主動參與的程度不夠。為此,應倡導在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多讓學生參與其中,更多的根據學生實際設置課程內容,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熱忱,更好的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馮丹.理實一體化教學概念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博覽,2013(23):330-330.
[2]于夕真.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的英語教學模式構建[J].教育探索,2007(9):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