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佳,張 婧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23)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肺氣腫或慢性支氣管炎疾病,可逐步發(fā)展為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存在嚴重威脅[1]。COPD病發(fā)與吸入有害氣體、有害顆粒引發(fā)的異常炎癥存在密切關聯(lián),病死率與致殘率均較高,全世界4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超過9%。為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本文分析我院自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接收的76例COPD患者,接受優(yōu)質護理措施,現(xiàn)匯報分析結果。
分析我院自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接收的76例COPD患者,均分為對照組(38例,常規(guī)護理)與觀察組(38例,優(yōu)質護理)兩組。對照組:38例患者中,男19例,女19例,年齡57~83歲,平均年齡(69.2±4.1)歲,病程2~4.5年,平均病程(3.5±1.2)年;觀察組:38例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59~84歲,平均年齡(68.8±3.7)歲,病程0.5~6年,平均病程(4.4±1.5)年。觀察患者臨床資料,年齡、病程等數(shù)據(jù)差異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對比。
1.2.1 做好基礎護理,實施健康指導
部分COPD患者受病情影響,難以提升自身生活自理能力,為此,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清潔工作,為患者安排定期擦身,使患者定時更換衣物,協(xié)助患者妥善翻身,同時,定時為患者安排按摩服務,加速患者血液循環(huán)與流通。針對部分神志不清患者,應做好臨床鼻飼護理。
為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將慢性阻塞性肺病知識、病因、保健常識及治療方法講解給患者,指導患者正確掌握呼吸操,嚴禁患者吸煙。對患者所服藥物的不良反應,予以有效觀察。呼吸功能訓練前,護理人員應將其對患者病情影響與改善作用做重點說明,提高患者與家屬的重視程度;為患者制定呼吸功能訓練目標,以演示、病友相互學習、發(fā)放呼吸功能訓練宣傳冊及觀看視頻等方式,讓患者正確掌握呼吸功能訓練方法;待患者學會呼吸功能訓練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呼吸訓練情況予以觀察,指出不足,觀察患者對訓練方法的掌握程度,在正確指導下,使患者持續(xù)改進,最終有效提升患者肺功能。
1.2.2 安排心理防護,開展康復訓練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臨床護理干預,如果患者病情仍未得到改善,患者極易引發(fā)焦躁、厭煩等不良情緒,甚至因為長期接受治療,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的心理與經(jīng)濟壓力。為此,護理人員應站在患者角度,及患者之所想,增加與患者的溝通機會,了解患者產(chǎn)生心理壓力的原因,并以這些原因為依據(jù),實施有效的心理防護,既緩解患者情緒,又增加患者干預依從性。
建議患者以自身情況為依據(jù),進行長時間鍛煉,但不宜開展運動量過大項目,可適當選擇慢跑、散步、打太極等項目,為提升患者運動耐力,并適當延遲運動時間。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呼吸功能訓練,促進患者肺功能恢復。
1.2.3 制定合理飲食計劃
由于患者長期處于病態(tài),如果未給予合理膳食,極易引發(fā)營養(yǎng)不良情況。建議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低脂肪食物;為有效預防便秘發(fā)生,囑咐化患者多食新鮮蔬菜與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注意休息。
統(tǒng)計分析患者對呼吸功能鍛煉方法的掌握程度,并登記患者臨床干預依從情況。
觀察組對呼吸功能訓練掌握率34(89.5%),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患者對呼吸功能訓練方法掌握率對比表(n,%)
觀察組患者依從性35(92.1%),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患者干預依從性對比表(n,%)
COPD作為一種發(fā)病率高、病程長、病情復雜的疾病,不僅易增加患者疲勞感,還易引起神經(jīng)中樞嚴重損傷。為提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一定的干預方式,對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對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通過穩(wěn)定患者情緒、提升患者對疾病認識、讓患者掌握正確的呼吸功能訓練方法,適量增加運動,改善了患者呼吸功能,加速了患者的病情恢復,不僅提升了患者對呼吸訓練方法掌握率,還提高了臨床干預依從性。
結果分析表明,觀察組對呼吸功能訓練掌握率34(89.5%),干預依從性35(92.1%),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COPD患者應用優(yōu)質護理,便于患者正確掌握呼吸功能訓練方法,提升了患者的臨床干預依從性,促進了患者的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