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管理學家伊查克·愛迪思(Ichak Adizes)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研究得出了企業生命周期理論,該理論把企業生命周期分為10個階段,即: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壯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并羅列出企業在不同時期可能面對的挑戰以及應對方法。
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創業者和投資者并沒有耐心等待企業的成長,于是,企業用2倍速、甚至是3倍速的進程快速壯大,在不同的成長期都重復了伊查克·愛迪思所擔心的錯誤,卻沒有采用相應的對策,短短幾載就結束了生命歷程。
2015年,共享單車的種子破土而出,開始生根發芽。這類型企業將目光鎖定在“最后一公里”,緊抓這一空白市場,在接下來的兩、三年內,瘋狂進擊,將共享單車、乃至是共享經濟,這股“妖風”吹遍神州,吹向世界。
摩拜單車以及ofo之間的博弈,在2017年便已經白熱化,攻城數量以及價格戰是雙方戰役的主題。這場戰爭不僅僅是摩拜與ofo之間的競爭,更是資本力量的較量。這種全新的共享商業模式吸引了資本入駐。
而資本的瘋狂入駐,助長了摩拜和ofo惡性競爭的氣焰,雙方一味地醉心于比拼入駐城市數量以及價格戰。企業原本需要耗時幾年走完的歷程,共享單車企業只用了1年,甚至更短,便匆匆走完。
在嬰兒期(企業初創階段),它們沒有達到擴張與資金的平衡點;在學步期(企業在業內建立了一定市場地位,生存有了保障的階段)、青春期(規模迅速膨脹的階段),雙方也根本無心積累和沉淀,殊不知,在這兩大時期,企業的大忌便是陷入速度與規模的攀比之中,應強調收入與利潤的成長。
如此一來,一旦資金鏈斷裂,下場可想而知。
長期的燒錢行為,灼傷了投資者的熱情。2018年底,ofo突然爆雷,拖欠用戶押金、裁減公司員工等負面新聞層出不窮……ofo還未書寫完青春期的燦爛,便匆忙收場。與之對比,摩拜是幸運的,找到了美團接盤,創始人全身而退,企業平穩駛入壯年期。
如若ofo與摩拜放慢廝殺節奏,在不同階段理性成長,市場也給企業足夠多的時間判斷方向及分析問題,合理安排結構、人員和制度,那么,ofo能夠幸存嗎?
答案是肯定的,共享充電寶便是最好的例子。
2018年下半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多家頭部運營商紛紛宣布實現整體盈利。與共享單車行業相同,該行業同樣也經歷過瘋狂的燒錢以及點位爭奪戰,2017年5月,街電燒光3億元,在全國21個城市鋪設柜機近4萬臺,投放移動電源20多萬個。
但共享單車慘痛的教訓警醒了共享充電寶行業。不同于ofo在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癡迷于擴大企業規模,共享充電寶企業在這一期間并沒有戀戰,2019年開始,業內狂熱的擴張張便慢慢消散,各運營商開始注重盈利,于2019年下半年提價。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讓整個行業回歸理性。
目前,手機電池技術未得到突破,移動充電已經成為了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高頻剛需,再加上共享充電寶的成本及盈利周期都比共享單車行業更具優勢,幾大先天優勢加持,讓共享充電寶企業的生命周期普遍比共享單車企業更長。
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似乎冥冥中就被一種力量制約,難以脫離命運的怪圈。其實,前人早已將大樹種好,總結了企業不同時期的生存法則,然而在這個浮躁的世界,卻很少有人會想起最質樸的商業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