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艷
摘 要:教書育人是教育教學的根本,提高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是必須關注的研究課題。教師職業本身特性和社會客觀條件等共同決定了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關注教師職業幸福感獲得,讓教師的工作充滿尊嚴和幸福,夯實教師職業發展基礎,筑牢教師職業體驗和獲得根基,促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三觀”。這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和教師的自我修養。
關鍵詞:農村教師;策略;職業幸福感
教師職業幸福感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快樂體驗,是教師職業獲得滿足和發展的必然結果。教師通過自身工作發揮潛能實現職業理想,這是一種持續的力量獲得,伴隨著自身和諧發展。
近年來,很多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持續低下。調查發現,許多農村教師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生活缺乏激情,工作沒有積極性,沒有熱情和創造力。職業幸福感指數低下的教師,培養出的學生自然缺乏積極陽光的心態。結合當前農村教師職業發展現狀分析教師缺乏職業幸福感的原因,在發展農村教育和提升教師職業激情基礎上,形成提升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狀及原因
教師社會評價和社會地位不符。社會常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來形容教師職業,但這些道德光環與教師職業現實嚴重相悖。現實農村生活缺乏尊重教師的社會氛圍,農村教師的社會尊重感嚴重缺乏,社會評價期望值太低,教師職業幸福感獲得無法得到滿足。
教師收入與其他行業落差較大。隨著經濟飛速發展,有些外出打工者收入高于教師工資收入,嚴重影響教師職業吸引力。農村教師除了工資外沒有其他收入,現實社會中大家比的是職業、收入、房子、車子。
學校管理不規范,缺乏民主性。在職稱評聘、評先選優、績效工資發放等方面缺少監督機制,領導優先。工作分配缺乏規范和民主,教學成績好壞成為衡量教師發展的唯一標準,教學工作缺乏特色,學校領導執行力嚴重不足,造成教師無法形成群體凝聚力和向心力。名目繁雜的量化考核走進校園,蠶食著教師教學之余的工作自由,嚴重降低了教師職業幸福感。枯燥機械的量化考核導致教師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課堂教學缺乏激情,工作積極主動性不足,職業倦怠心態嚴重,制約了教師幸福發展。
教師職業特點決定了工作的復雜性、特殊性和繁重性。教師除了管理班級、備課、上課、活動、家訪外,還要迎接各類檢查、培訓,為評優晉職傷透腦筋,長年累月致使教師不堪重負。
教師自身業務能力差,從教水平低,工作壓力大。由于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大部分農村教師專業成長得不到重視,業務培訓機會少,當在課程改革中面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時失去了勇氣和自信,處于沮喪、焦慮、自卑的情緒中,從而自甘落后,產生倦怠,職業幸福感逐漸下降。
教師適應新教學秩序、教學理念、教學關系的能力差。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影響了教師的職業適應能力,從知識的傳授者到引導者思想換位不易,接受新穎的教學理念困難。面對獨生子女群體組成的學生,教育手段和方式缺乏,處理學生缺乏教育機制和智慧,讓教學共組和學生教育舉步維艱。面對這些挑戰,教師承受了巨大壓力,有些教師消極對待,以班級學生不出事為上策,造成工作倦怠。
二、提高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策略
強化社會尊師重教認知,發揮政府平衡作用。教育是農村發展的根本途徑。因此,教育對地方綜合發展的支持作用自不待言,教育潛移默化影響地方發展,這種積極的促進作用看不見也摸不著。需要社會和當地政府的清晰和長遠認識,不能鼠目寸光。針對農村教師幸福感缺失現象,當地政府要發揮砥柱作用,營造濃厚的尊師重教氛圍,強化社會尊師重教認知。搭建教師發展和展示交流平臺,以課堂教學為載體,讓教師的付出和收獲成正比,幫助獲得職業幸福感。
關心教師生活需求,解決教師實際困難。關懷教師情感需要,保障教師權益,提高教師收入水平,完善教師工資和津貼補貼制度,夯實教師生活基礎和發展根基,讓教師安心、靜心教書育人。政府和教育部門要保障農村教師基本生活需求和需要保障,完善教師提薪和績效制度,平衡農村教師的付出與收獲,有效提升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提高農村教師社會地位,重視農村教師對當地發展的貢獻,政府要強化正面宣傳和政策引導,從政府層面創建良好的尊師重教的氛圍,發揮社會的正能量,促使農村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和工作歸屬感。
學校管理力求科學規范,實施公平合理的激勵和競爭體制。構建科學民主的管理制度,有效減輕教師負擔,營造愉悅舒暢的工作氛圍,人盡其能、獎勤罰懶。評先選優、評職晉級和年度考核過程做到公開透明,讓教師公正、公平競爭。要讓教師明確干好工作是唯一王道,不讓實干型教師吃虧,激發教師工作創造力。
革新教育教學評價方式,形成多元化評價機制。破除唯分數評價方式,構建提升學生綜合發展的評價機制,用發展評價代替終結評價,為教師發展留白,給予教師更多發展自主權和自由度。
發揮教師自身能動作用。教師要規劃職業發展,在學習中創新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師生互動交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創新課堂教學,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益,有效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時,農村教師要不斷創新,在探索和創造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農村振興靠教育,教育振興靠教師,教師是振興發展的基石。因此,社會、學校和教師要共同行動,有效減輕教師壓力,降低教師職業倦怠情緒,給予教師心靈自由飛翔的空間。
參考文獻:
[1]郭德三.淺談如何提升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J].課程教育研究,2017(21).
[2]王玉虎.提升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中),2018(12).
注:本文系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課題《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有效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BY[2019]G492)研究成果。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