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霞
摘 要:小學生的年紀較小,他們對事物的認知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各種事物的影響。所以學校和家長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這方面高度的重視和關注,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家長和學校要經常和學生溝通,更好地開導學生的心理。一旦發現小學生有不良的心理問題,要及時采取方法和手段幫助他們糾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心理和認知,促進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主要基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和教育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常見問題;教育策略
小學生的心理非常重要,如果在小學時存在心理問題,會對他們的以后學習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小學時期學生經常會存在厭學、不良的行為習慣和逆反心理,教師要經常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家長也要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愿意與老師和家長進行交流,在家長和教師的引導下形成健康的心理,對世界有更加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他們學業上的進步。本文主要是從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有效的教育策略兩方面來展開進一步論述,目的是給予小學生更多的關愛和呵護,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及意義
1.含義
為小學階段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導他們樹立正確觀念,這需要老師結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心理教育方法來開展相關教育活動,并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小學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就小學階段教育模式而言,其教育活動不能局限于文化知識,而是要盡可能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來引導學生實現全面健康發展。
2.意義
當前網絡的普及應用加快了小學生對周邊事物的認知,同時網絡上部分不良信息的出現也會導致小學生出現逆反心理和暴躁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給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開展提出了較大難題。部分小學生受家庭及社會等方面因素影響而出現心理問題,這就需要各小學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視程度,通過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來強化小學生心理素質,其對于緩解小學生心理壓力并實現全面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在為小學生開展心理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其自身學習情況和身心發展情況,同時要提升心理教育活動的多樣化程度,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并解決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就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本身而言,這一教育活動的開展可以引導學生實現健康發展,同時可以為小學素質教育提供重要基石。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
1.厭學
小學生的心理變化比較多,他們會有各種各樣奇怪的想法,他們會覺得課程內容較為枯燥。如果小學生的基礎較差,對學習的內容理解較慢,他們就會對整個課程失去興趣。在上課的時候經常難以集中精力,課堂作業也抄襲其他同學的,會對他們的學習和成績造成較大的影響,也會讓他們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厭學反應,產生一系列的心理變化,養成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
2.不良品行
心理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行為,如果小學生心理存在一定的問題,他們的行為就會發生變化。如果小學生的內心比較孤僻,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不愿意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他們通常會自己進行活動,很難融入外部的世界。如果小學生從心里討厭學習,他們在行為上就不愿意付出努力,會養成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如果小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會對他們整個的人格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整個事物形成錯誤的認知。如果不及時對小學生的心理進行糾正和開導,他們將會有許多錯誤的行為,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逆反激怒
小學生開始對事物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他們會與教師和家長產生不同的意見,很容易就會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并且這一階段小學生非常容易暴躁。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的影響,如果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就會給孩子留下一定的心理創傷。
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找出原因,目標規劃
要想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更好地開導他們的思想,就必須找出他們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只有找出了心理原因,才能從本質問題入手,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糾正。教師要制訂一定的糾正計劃,與家長取得一定的聯系,爭取做到家校聯合共同完成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具體的應用方面,小學老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更好地了解小學生心理需求。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心智成熟程度來制定多樣化教育方案,這不僅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小學生內心世界,而且有利于對癥下藥來解決部分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2.尊重學生,堅持民主
對于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要尊重每位同學的個性發展,這才是真正對學生有益的。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信任,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要堅持用民主的辦法幫助學生,不能過于武斷,否則會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壓力;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更好地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情緒;要讓學生愿意與老師進行交流和溝通,尋求教師的幫助,這樣才方便心理教育的更好推進。在具體應用方面,小學老師要貫徹落實新型教育理念并尊重學生的獨立思維和主體地位,同時要通過開展趣味性心理活動來構建良性師生關系。針對部分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小學老師要充分尊重并理解學生,同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來實現心理健康引導。
3.充分利用班集體的力量
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中,班級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充分地融入班級中,與同學相互幫助共同成長,他們的心理才能更加樂觀開朗。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與班級中的每一位同學融洽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要讓小學生充分地感受到班級的溫暖,感受到同學們的關愛;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是班集體中的一員,要有一定的集體榮譽感;還要與其他同學團結互助,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力量,為班級做出一定的貢獻,更好地激發他們心里的正能量,糾正他們不良的心理想法。
4.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愛
大多數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缺乏足夠的關愛,教師和家長要更好地認識這一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小學生更多的關愛。在小學教學當中,如果小學生的成績上出現了問題,教師要與小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鼓勵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改正自身的錯誤,不能過分嚴厲,給予學生較大的壓力,而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愿意去親近教師。
5.充實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針對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情緒變動大和逆反激怒的心理健康問題,各小學可以結合學生具體情況來開展多樣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其中包括心理咨詢服務活動及心理健康課外活動等,這些都有助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滲透。在具體優化方面,小學心理健康老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心理情況來調整教育方法,通常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及咨詢面談的方式來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心理觀念,以此來提高小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6.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當前部分小學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未能提供專業化的教師團隊,這使得其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及活動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來滿足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在具體應用方面,各小學要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視程度,同時要強化師資隊伍培訓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效率,這對于改善小學心理現狀并提升心理教育活動質量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7.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管理工作
部分小學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這使得其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流于形式,因此各小學需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管理。在具體應用方面,各小學領導要深入調查本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此基礎上開設合理可行的心理教育課程,同時要引導心理健康老師端正個人態度并掌握專業技能,以此來更好地落實心理教育活動內容并實現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疏導。
8.發揮教育行政部門作用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開展與新型教育理念相契合,其對于引導小學生實現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目標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來引導小學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在具體應用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通過劃撥經費及組織培訓等形式來支持小學心理教育工作,同時要強化在社區及網絡層面的監督管理,盡可能為小學生營造健康良好的生活環境及網絡環境,以此來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作用。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問題非常重要,學校和教師必須高度關注起來,經常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和情緒。如果小學生產生了一些不良的心理,要更好地開導他們,讓他們更加樂觀積極。要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找出小學生發生心理問題的真正原因,然后再制定有效的目標規劃和策略;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用民主的方法幫助他們糾正心理問題;要利用班集體的力量去感化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和溫暖,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郭金元.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與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
[2]李洪威,王玉萍.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上),2014(9).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