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
摘 要:隨著當前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更加注重學生素質與能力的提升。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引導學生形成對閱讀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探討小學課外閱讀有效策略的實踐,加強家校之間的配合,營造學生的閱讀氛圍,教授閱讀方法,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體會到讀書所帶來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階段;課外閱讀;實踐策略;研究成果
眾所周知,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但是,當前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存在著問題,因此,教師要針對具體的問題營造閱讀的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加強班內閱讀的評比,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形成競爭意識;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啟發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加強環境熏陶,形成閱讀氛圍
在小學課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形成閱讀環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與學生共同布置教室,懸掛名人的畫像,講述名人的事跡。通過環境的布置,使學生意識到課外閱讀的價值。在黑板設計專欄,發表學生的讀書心得,使學生之間加強共同的交流溝通,置身于讀書的氛圍內,真正提升教育學生的效果。因此,營造和諧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在環境的熏陶下,進一步探索閱讀知識。
二、開發學生閱讀興趣,開展閱讀評比活動
在課外閱讀教學策略落實的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有興趣才能進行進一步的知識探索,產生對閱讀的動力。因此,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開展閱讀評比活動,設計“讀書小明星”的稱號,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競爭意識。為了獲得榮譽而不斷努力,通過這樣的讀書評比活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比如,針對班級“閱讀之星”,可以設置講故事的稱號,對學生的讀書行為進行監督,有效地推動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知識探索,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從而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講述閱讀方法,引導學生記錄閱讀筆記
在當前的小學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授學生閱讀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掌握閱讀方法,進一步開展自我閱讀,比如利用瀏覽法、精讀法、略讀法。交替應用不同的方法加強實踐,有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得到遷移,同時,給學生推薦各種讀書筆記的類型,比如摘抄、提綱。通過學生摘抄筆記,從而引導學生列出自己的心得,相互之間交流感想,提高學生記讀書筆記的能力。
比如,在閱讀欣賞課,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讀物,結合學生的特點,推薦相關名家名篇創設情境,借助插圖、課件進行語言描述,注意教學方法與閱讀內容的結合。再者,進行自主閱讀,明確提出閱讀要求,快速感知文章,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和閱讀經驗進行標注。同時,加強交流匯報,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誦讀,表達自己的體驗,融入自己的情感,進一步提升閱讀效果。
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調動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在當前的小學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網絡和影視劇,調動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播放一些名著改編的片段,從而使學生進一步對文本進行探索。比如,中央臺播放電視連續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我們可以組織觀看活動,引導學生在觀看片段后閱讀書面文本,加強對網絡的運用,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拓展閱讀,開展網絡讀書交流活動,同時,制定相關的獎勵措施,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挖掘自身的潛能。
五、開展家校配合,加強過程管理
首先,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策略落實的過程中,要引導家長配合學校的工作,為學生購置課外書籍,建立班級圖書角,使得學生能夠隨時進行借閱,同時,對家長進行培訓,使家長能夠積極配合學校課外閱讀工作;另一方面,對過程進行管理,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制定讀書周活動,給學生推薦讀物,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讀書的樂趣。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環境的熏陶,營造讀書的氛圍,使學生能夠真正形成對讀書的興趣,開展班內評比,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在閱讀好書的過程中,應用教師所教授的閱讀方法進行精讀和速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再者,教師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要探索不同的課外閱讀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真正愛上閱讀。
參考文獻:
[1]惠蘭.推進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策略及其解讀:來自《小學生課外閱讀和“終身學習”關系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的故事和收獲[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秀論文集[C],2015.
[2]張春影.小學生課外閱讀評價體系構建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2):27-28.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成果,課號:GS[2018]GHB048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