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慶

市場擔心海外疫情依然存在極高不確定性,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趨勢是邊際改善。
A股市場正處于財報季。
“近期市場風格將由第一階段‘殺估值轉向第二階段‘殺業績,真正具備業績支撐的標的將不會再被錯殺。當前板塊估值合理偏低,建議投資者重視具備基本面支撐的優質龍頭。”中泰證券表示。
小標題:業績雙增
數據顯示,截至4月21日,滬深兩市共有221家公司公布了一季報,其中103家業績出現正增長,占比不足50%。
雖然在疫情影響下,超過一半的公司業績下滑,但是其中至少有50多家公司實現了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報凈利潤同比雙增長。如,開爾新材、輝煌科技、普利特、金山股份和拓維信息等5家公司均實現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報凈利潤同比雙翻番。
從行業來看,雙增長股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化工、計算機和電子四大行業。在直接受益于疫情的科技成長領域中,醫藥領域較為明顯,云經濟也有所體現。
中泰證券指出,資金都是逐利的,外資的流入流出從根本上取決于基本面與估值,核心資產向好的基本面沒有因疫情沖擊而發生改變,消費升級、品牌集中仍將驅動行業行穩致遠,當前只是向上大周期中的小周期波動。
底部來臨
目前對于底部的時間判斷市場分歧比較大。除了對疫情的擔憂,機構還在擔心后疫情階段經濟復蘇的進度拖累A股,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一季報超預期的科技股并沒有出現明顯反彈。
市場原本預期一季度是盈利底,二季度會出現顯著反彈,但是跟全球產業鏈相關的行業由于訂單問題,二三季度業績可能也不樂觀,所以在沒有明確盈利底預期的情況下,靜態估值低也沒辦法成為安全墊。
民生證券表示,A股已經探明底部,一次是2月4日中國疫情底2685點,一次是全球流動性底2647點。從國內盈利看,未來一個月伴隨部分中報預告出爐和歐美逐步復工,A股可能逐步走出底部。
而中長期向上的動力一是來自流動性寬松和股債利率極端情形下的配置壓力,在全球主要央行超低利率環境下,長期資金只能向權益市場要收益。二是疫情后經濟的復蘇,疫情前全球經濟在2019年四季度迎來底部,疫情中斷了這一周期性復蘇趨勢,疫情結束后,全球經濟將重回上行周期,而全球貨幣和財政的寬松環境將使得這一周期異常強勁。
目前來看,二季度業績環比改善也是確定的。即使是跟海外產業鏈強相關的行業,最晚到二季度會是業績底,因為歐美現在都在考慮5月復工。股市的反彈一定會領先盈利基本面,所以即使二季度是盈利底,那么市場底也并不遙遠了。
確實,市場擔心海外疫情依然存在極高的不確定性,但與市場一致預期不同的是,安信看到的是極高的確定性:人類會學習會調整會進步,因此無論新冠病毒存在多久,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趨勢是邊際改善。
安信證券認為,A股市場的盈利、流動性與情緒都將呈現改善趨勢。內需才是中國經濟核心。一季度內需處于類停擺階段,形成了經濟底,而對應上市公司盈利的一季報也正在得到消化。從一系列宏觀領先指標和中觀高頻數據看,中國經濟基本面正處于環比改善趨勢,且延續性較強。情緒伴隨著疫情期海外風險的快速釋放,最恐慌時候已經過去,對應著國內各項政策有序加碼,經濟數據呈現邊際改善,風險偏好從低位逐步修復,對應著估值的修復與擴張趨勢。在這貼現率下行過程中,市場逐步重拾其預期將更代表未來的方向,中長期盈利趨勢與空間占優的科技成長股預計表現將再次領先。
資金入場
中信證券認為,A股的底部拐點已經確認,上漲的共識將逐步凝聚:歐美疫情“二階拐點”基本明確,國內基本面底部也已明確,國內政策力度不斷強化。部分場外資金入場的顧慮會進一步降低,資金入場共振將驅動A股強勢上行。
疫情和“美元荒”緩解后,全球資金再配置進程已經全面開啟,EPFR數據顯示,新興市場跨境資金流出有所改善,其中A股在新興股市中相對優勢明顯。
短期來看,穩定的人民幣匯率環境和基本面“回補”會持續吸引外資回流。展望中期,中國得益于有效的疫情控制、龐大的市場規模、穩定的主權信用、更依賴內需的經濟結構,資本市場在本輪全球資金再配置過程中的權重會系統性提高。“美元荒”緩解后,海外資金的再配置已重啟半個月,而一季度基本面數據落地后,國內資金的再配置也將重啟。
除了外資外,今年以來,各類產業資本,尤其是國有資本、險資對140家左右上市公司進行了舉牌增持,行業上集中在科技與低估值板塊,究其原因,既有國企對民企紓困的因素,也有橫向、縱向并購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需求,更有不少增持方是專注科技類公司的產業基金,以及互聯網公司的業務延伸。
在股價調整和疫情影響的業績壓力下,流動性好的公司主動回購。而在再融資新規下,定增的定價彈性變大,僅近兩個月,A股就已推出224項定增方案,其中鎖價項目101個。
經濟數據公布后靴子落地,也并未對市場產生負面沖擊。從公募基金角度看,已經重新確定基本面基準,預計未來更多的是發生結構風格的變化,減倉的概率不大。
另外,配置型需求增加,主題和行業類ETF的申購近期回暖,越來越多銀行理財子資金和險資都更傾向于以ETF和FOF等工具配置A股。未來ETF凈申購也能為A股帶來增量資金。
不僅公募基金帶來資金進場,私募基金最新倉位水平65.2%,處于近5個月最低水平,龍虎榜游資席位買入量也在增加,這兩類資金對流動性與市場情緒相對敏感,在政策利率調整和市場利率偏低的環境下,未來有較大加倉空間和意愿。受疫情影響,國內居民部門部分消費計劃暫時擱置,被動儲蓄和預防性儲蓄提高,3月居民儲蓄大增2.37萬億元,同比增長13%。
另外,低利率環境下,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下行,貨幣基金和余額寶的收益率也在降低;居民儲蓄需要尋找出口,權益資產的配置吸引力會持續提升。
3條主線
中信證券建議緊扣資金輪動,關注3條主線。
首先,密切關注政策后續催化下,前期相對滯漲的基建板塊。其次,從科技板塊龍頭中尋找彈性板塊,重點關注5G、云計算、新能源車等主線。再次,堅持以海外業務收入占比低、上游供應鏈/原材料不依賴于進口、全年業績確定性較強的內需驅動組合為底倉。
中泰證券看好核心白酒企業,這些企業仍處于景氣的通道中,名酒對應2020年估值大多在20~25倍,利率下行大背景之下可享受確定性溢價,近期外資波動正是國內資金拿回定價權的最好時刻,重點看好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順鑫農業等;積極布局古井貢酒、口子窖、今世緣、山西汾酒等標的。食品持續重點看好雙匯發展、三全食品、伊利股份、中炬高新、涪陵榨菜、絕味食品、安井食品、天味食品、湯臣倍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