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磊
摘要: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形成于新中國特定的歷史時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新時代,黨中央對黑龍江省和大慶市的轉型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各行各業要不斷轉換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研究的理論視角,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更好的服務于現實發展。新的時代內涵具有極大的育人價值,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極好的素材,高校應牢牢把握住這一重要資源,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及民族精神。
關鍵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打捆引才
一、研究現狀
高秋平,2016年發表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大慶高校體育教育中的獨特價值研究》,對怎樣才能把兩種精神有機地融入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進行了探討。劉玉珍等,2017年發表的《大慶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分析了將大慶精神貫穿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種模式。姚笛,2019年發表的《新時代培育高職學生“工匠精神”途徑探析》,闡述了將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教書育人中。省社科院大慶分院,2019年發表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踐行研究》,深入分析了新的時代內涵對大慶轉型發展和全面振興的運用機制。研究學者多是從專業課程、職業院校的角度探索教育教學與大慶精神融合發展的可行性,但具體結合大慶市“打捆引才”工程,真正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落實國家政策、完善地方機制有效融合,目前研究較少。
二、踐行的意義
(一)兩種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的政治價值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極大地提升黨的肌體健康和領導力作出應有的表率和貢獻,擔當起全面振興東北的重要責任,兩種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發揮著重大的精神保障作用[1]。
(二)兩種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的育人價值
兩種精神蘊含的新的時代精神是當代青年人為之學習的榜樣。融入高校的三全育人模式中加深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激發大學生的榮譽感、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愛黨、愛國、愛市、愛校情懷。
(三)兩種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的文化價值
兩種精神就是大慶的根和魂,而兩種精神新的時代內涵不僅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是培根鑄魂的精神力量所在[2]。
(四)兩種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的傳承價值
兩種精神新的時代內涵不僅是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繼承和弘揚兩種精神,就要不斷地深入挖掘和踐行新的時代內涵[2]。
三、踐行的主要途徑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定理想信念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新的時代內涵踐行的根本,即要認真加強組織領導[2]。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科學規劃,明確目標,系統化推進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融入育人留才體系中。
(二)抓好文化建設,打牢思想基礎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3]。深挖和踐行“兩個精神”新的內涵,可以將理論成果切實應用到經濟、城市、生態等各個方面,如鞏固和提升大慶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水平、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等[2]。
(三)搭建校企合作,傳承紅色精神
校企合作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融入育人留人體系的關鍵。高校要增強培養大學生“工匠精神”的積極性。企業要在拓展校企融合度上有新突破,為高校提供優質的實習、實踐教育教學平臺。強化“大慶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共建共享美麗家園。
(四)堅持典型引路,建設美麗大慶
結合大慶市政府開展的“看大慶愛家鄉——萬名大學生看大慶”系列活動,搭建起良好的見習平臺,讓更多的大學生走進大慶,走進企業,感受大慶愛才、引才、留才的熱情和執著。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了解歷史,探究文化,才能更好的扎根大慶,建設大慶,服務大慶。
四、踐行的特色之處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由王震將軍主持創辦,在墾區開發建設的偉大歷程中,與墾區人民一道創造出了北大荒精神這一寶貴財富[4]。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極其豐富,將三者有機的結合不斷地去挖掘,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推動社會整體素質的提升。
(一)創新教育內容將兩種精神與課程相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離不開思想政治理論課[5]。兩種精神應結合思政課的特點做為專項的授課內容,讓學生在思考兩種精神哲學內涵的同時,充分認識到兩種精神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二)創新教育方式將兩種精神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
將兩種精神蘊含于具有鮮明校園文化特色的活動中,使抽象的兩種精神變得具體生動,進而通過校園文化熏陶,加深對兩種精神的學習、理解、內化。
(三)拓寬教育載體將兩種精神與實習、實踐、志愿活動相結合
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與企業合作建立的教學實踐基地、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3+1聯合辦學、志愿服務以及大慶市“打捆引才”等為平臺,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兩種精神的內涵,更真切地認識大慶,更好地了解大慶市政府為社會發展作出的不懈努力,從而為建設大慶、服務大慶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沈正翔,崔建東.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時代價值[J].大慶社會科學,2012(4):12–14.
[2]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大慶分院課題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踐行研究[J].大慶社會科學,2019(06):33–38.
[3]許庶.淺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哲學基礎——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角度出發[J].學理論,2018(7):30–32.
[4]北大荒精神登上井岡山[N].八一農大報,2017–10–16(2).
[5]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