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繼翠,林曉碧,平 蘋,周艷輝,朱園園,楊志勤,葛艷瓊,石家利,張 燕,馬 薇
(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0醫院,云南 昆明 650032)
麻醉恢復室作為麻醉科的重要護理單元之一,對保障患者順利度過圍麻期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常規麻醉恢復室護理模式下,患者蘇醒期并發癥較多,且蘇醒較為緩慢,對患者的預后存在一定的不良影響,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快速康復外科屬于目前臨床常用的新型圍術期管理方案,其強調利用循證護理措施,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1]。為了驗證快速康復外科在麻醉恢復室中的應用價值,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全麻手術患者600例為對象,評價了該模式與常規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差異,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接收全麻手術患者計600例。納入標準:(1)均采用全麻手術治療;(2)治療與護理依從性良好;(3)已經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疾病者;(2)惡性腫瘤者;(3)存在精神病史者;(4)不同意參與研究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護理對照組(n=300)與采用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的麻醉恢復室護理實驗組(n=300)。對照組中男154例,女146例,年齡20~74歲,平均(48.32±11.24)歲,實驗組中男161例,女139例,年齡24~75歲,平均(48.58±10.77)歲,兩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常規護理管理,密切進行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控,在出現指標異常時,及時告知醫師處理即可。實驗組則采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干預,主要內容包括:(1)準確評估,在患者入出麻醉恢復室時,均應該準確評估,充分了解麻醉方式、麻醉藥物、手術情況、疼痛情況以及麻醉風險等,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分級管理,采取無縫隙護理措施。(2)以患者為中心,針對常見蘇醒期期并發癥如高血壓、蘇醒延遲等做好預防工作,合理維持患者體溫的穩定,做好保暖工作,并限制液體的出入量,提高恢復期的舒適度。(3)加強麻醉恢復室管理,要求麻醉蘇醒室隨時有人陪護,在交接時也需要做好患者信息的核對。(4)加強醫師、護士的協同合作,制定對患者更具有針對性蘇醒期管理措施,提高恢復期護理服務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1)對比患者蘇醒各項指標,設定為自主呼吸時間、睜眼時間、握拳時間、拔管時間。(2)對比并發癥發生率,常見包括血壓異常、蘇醒延遲、寒顫、躁動、惡心嘔吐等。
數據采用SPSS 21.0處理,設定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自主呼吸、睜眼、握拳與拔管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蘇醒指標對比表(,min)

表1 兩組蘇醒指標對比表(,min)
組別 例數 自主呼吸時間 睜眼時間 握拳時間 拔管時間對照組 300 15.25±1.34 9.25±1.14 10.31±1.52 15.41±1.60實驗組 300 14.54±1.02 7.36±1.20 7.74±1.30 10.45±1.48 t 7.3024 19.7778 22.2557 39.416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實驗組麻醉蘇醒期并發癥包括血壓異常12例,蘇醒延遲12例,躁動24例,惡心嘔吐6例,發生率為18.00%(54/300),對照組麻醉蘇醒期并發癥包括血壓異常36例,蘇醒延遲24例,寒顫18例,躁動36例,惡心嘔吐30例,發生率為46.00%(144/300),實驗組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x2=18.015,P=0.000)。
在外科領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圍手術期麻醉管理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而目前較多研究表明,快速康復外科在圍手術期管理中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且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但過往多應用術前、術中、術后管理中,并未針對麻醉恢復室制定特殊的管理措施[2]。而在麻醉恢復室護理中,受到麻醉的影響,患者仍然處在不穩定的狀態,所以護理風險很大,容易出現并發癥。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做好對患者的評估工作,則能夠實現對患者的分級管理,這對于保障其安全有明顯的價值[3]。而隨著多模式麻醉方案以及止吐藥物的應用,患者術后惡心嘔吐、血壓異常等問題已經得到了改善,而加強恢復室管理,做好保溫工作,也能夠進一步減少寒顫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結果中,實驗組麻醉蘇醒時間與并發癥率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麻醉恢復室護理工作能夠促進患者蘇醒與恢復,且可改善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