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梅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神經科,江蘇 常州 213000)
HCH是高血壓嚴重并發癥,致殘致死率極高,目前主要采取MPST治療,將血腫清除,及時緩解癥狀,挽救患者生命。但MPST中還存在眾多影響因素,可降低治療效果,因此需給予有效護理,本研究就探討圍術期護理在其中的效果。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HCH患者,均行MPST治療,根據不同護理分為2組,對照組(n=40)接受常規護理,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7~68歲,平均(43.25±5.47)歲;發病2~8 h,平均(5.58±1.58)h;出血部位:8例腦葉出血,9例外囊出血,11例內囊、基底節出血,12例丘腦出血;觀察組(n=40)接受圍術期護理,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7~70歲,平均(43.37±5.41)歲;發病2~8 h,平均(5.67±1.52)h;出血部位:9例腦葉出血,10例外囊出血,10例內囊、基底節出血,11例丘腦出血;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1)重要臟器疾病者;(2)意識障礙者;(3)其他腦血管疾病者。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情緒安撫、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口腔護理、呼吸道護理,觀察組接受圍術期護理:(1)術前護理: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并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同時護理人員在旁指點手術配合要點等。②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認真傾聽其述說,并鼓勵其表內心感受,給予安慰和肯定。同時指導患者通過方式訓練、音樂療法等調節情緒,樹立治療信心。③術前準備:完善禁食、備皮和深呼吸、咳痰訓練等相關操作。(2)術中護理:①心理護理:向患者接受手術環境、醫師、麻醉師等人員,消除陌生感。②術中配合:密切關注生命體征,協助醫師和麻醉師完成相關操作。③保溫護理:密切關注患者體溫,輸注的血液、液體等先加熱,并及時將血液、污物清除,避免蒸發散熱。(3)術后護理:①體位護理:未清醒時去枕平臥,將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清醒后改為半坐臥位,降低切口張力,并促進呼吸功能改善。②導管護理:引流袋略高于頭部,及時調整尿管,避免尿管扭曲、擠壓、脫出,并及早拔管。③并發癥護理:講解術后常見并發癥及時原因和處理方式,確保切口清潔和干燥,叮囑合理飲食,及早下床活動,進行功能鍛煉。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及并發癥。(1)神經功能缺損:采用NIHSS評分評價,分值0~42分,得分越低表示神經功能越好。(2)臨床療效:無效:NIHSS評分降低<8分;一般:NIHSS評分降低8~12分;有效:NIHSS評分降低>12分。
選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臨床療效、并發癥以n(%)表示,x2檢驗,NIHSS評分以()表示,t檢驗,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護理前對照組(10.28±1.30)分,觀察組(10.27±1.32)分;護理后對照組(5.02±1.20)分,觀察組(8.21±1.25)分;護理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明顯降低,觀察組降低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6434,P<0.05)。
對照組出現2例消化道出血(GB),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DVT),2例導管脫落,3例切口感染;觀察組出現1例切口感染;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9117,P<0.05)。
MPST是治療HCH常用的方式,療效得到臨床廣泛肯定,但大多患者因疾病的影響和缺乏相關認知,多存在煩躁、焦慮等負性心理,降低遵醫行為,進而影響手術順利實施,并降低康復效果,因此還需輔以有效護理提升療效[1]。但常規的護理忽略了個體差異,并缺乏全面性,弊端較多,因此應用受限,效果不顯著,圍術期護理是指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需要給予科學性、針對性、個體性的護理服務,促進護理質量提升,提高康復效果[2]。圍術期護理將護理干預分為3個階段,術前通過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滿足患者知識需求,指導其如何調節情緒,減少不良情緒,并完善各項準備,為手術順利奠定基礎;術中給予保暖、心理、配合等護理,提高手術安全性和有效性;術后強化導管、體位、并發癥護理,促進康復[1]。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和NIHSS評分及并發癥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MPST治療HCH中應用圍術期護理療效明顯,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