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萍
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心動必然要行動,行動必然要出眾。通過幾年的學校管理,筆者認為只有找準短板,抓實課堂教學,抓好校本研修,抓細教研活動,抓精學校社團,才能提升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
“兩研”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是學校最重要的資源,是學校學科建設最重要的力量;而教研組是教師成長的肥沃土壤,也是最現實的平臺。
抓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主要是解決當前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教研活動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實,不能把教研活動片面地理解為聽課、評課和理論學習。
抓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讓教師成為教學、研究和學習的真正主人,使教師的教學質量和生命質量得到共同提高。學校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左右互動,上下聯通,讓專業引領促使校本研修健康發展。實施學區內的青藍工程,師徒結對,以老帶新,以新促老,讓更多教師進入骨干教師的行列;緊抓青年培養工作,“上好三課”(匯報課、公開課、示范課)磨煉基本功,“過好三關”(過關課、提高課、達標課)提高駕馭課堂能力,“做好三訓”(走出去、請進來、浸入式)促教師業務素質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嚴明考核,獎懲分明,使總結考核推進校本研修穩步前行。重視校本研修過程的監督、研修成果的檢查和考核,做到有考核必表彰,有表彰必獎勵,做到優秀的研修成果必推廣,必繼續完善提升。
“三關”提高教學質量
嚴把起始關 小學低年級教育的重點濃縮起來就是四個字——培養習慣,或者說是養成教育。古人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苯逃瑲w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小學一、二年級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起步階段。學校要做到:一是擇優配備教師。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比知識更重要的是習慣的培養和興趣的激發。學校要選擇有愛心、有耐心、責任心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承擔一年級教學任務。二是專人培訓教師。聘請專家和低段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利用暑期學習會時間對一線教師進行理論與實踐培訓,讓起始教師明白面對新入學的學生在入學的三個階段(興奮期、厭倦期、適應期)該做什么、怎么做。三是用好家長資源。成立班級家委會,建立家長微信群,定期做講座,定期家訪,用好家校聯系本。四是做好“四個”堅持。即堅持鼓勵表揚為主,堅持時時處處督促,堅持不留家庭作業,堅持親子共同閱讀。
嚴把課堂關 課堂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戰場;而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的效率。作為學校,要抓實“常態課”,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堅持分階段、分組定時推門聽課,做到有聽必評,有評必研。
嚴把畢業關 六年級是學生在小學學習生活中的最后一個階段,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中轉站,對學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六年級也是小學與初中的接軌點,學生素質的高低,成績的好壞,將在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中受到新的挑戰,受到新的評價。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和日常考察的監管管理,運用兩種管理模式、加強目標分層輔導、加強考后改進措施的研究等多種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兩種管理模式:以班主任為主、科任教師協助的“齊抓共管”;以畢業年級組為主、各任課老師為參謀的教學管理。目標分層輔導:對于優等生要有針對性地布置課外輔導材料;對于學困生,要采取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勤糾正的訓練方法;對于邊緣生要采取“四優先、五跟蹤”。
“三優”助推促學生發展
學生社團是學生活動的主要陣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途徑,是開發學校課程的重要支撐,也是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有力載體。學生社團具有的實踐和教育功能,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寬闊的舞臺。學校要在社團活動師資配備、社團活動內容、社團活動過程管理等方面下大功夫和大力氣,力爭使社團活動活而有序、實而不虛、粗中有細、有質有量,彰顯特色。
優化師資隊伍 廣泛吸納有特長的人才,構建多元化社團師資隊伍。充分發揮學校有特長教師的才能,根據特長教師的才能創建社團活動,讓這些教師有用武之地,做到人盡其才;聘請有興趣愛好和一技之長的家長作為學校的志愿指導,和老師一起組織社團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家長無私的愛心教育,融洽的家庭關系;聘請專業外援,或依靠社會專業的公益組織人員任社團老師,使社團師資隊伍達到最優化。
優化活動內容 社團活動的作用和效果是課堂教學所代替不了的。社團活動內容可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可以脫離課堂教學,也可以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學校社團活動內容要依據學?,F狀,力爭做到學科全覆蓋、年級全覆蓋、學生全覆蓋,形式上要機動靈活、多種多樣,要注意“點”和“面”的結合。
優化社團管理 本著“把社團活動打造成為學生熱愛學習、發展能力和提升教育質量新的增長點”的目的,加強社團過程管理,做到“四有”(有制度、有方案、有教案、有反思);“三定”(定人、定時、定點);“兩展”(借助大型活動進行宣傳展;依托兩節舉辦成果展)。構建社團評價體系,出臺《社團評比辦法》,根據各社團一學期的活動情況及目標達成度評選優秀社團,優秀小社員,以此激勵教師,鼓勵學生,使社團活動凸顯特色,成為學校品牌。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龍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