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瀟
摘 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為企業帶來價值,企業的價值創造力即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概述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闡述企業社會責任與其價值創造力之間的關系,并基于三重底線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從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角度提出評價企業價值創造力的體系層次和基本框架。
關鍵詞:社會責任;企業;價值創造力;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2.7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8-0012-02
2006年修訂《公司法》時,企業要重視履行社會責任的概念被提出,至今的十幾年中,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迅速發展,黨的十九大更是指出,企業要強化社會責任意識,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進而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國內外諸多學者的研究表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隨著企業對社會責任越來越重視,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往往會考慮社會責任的履行,自愿公開社會責任報告及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因此,基于企業社會責任評價企業價值創造力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
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明確的定義。企業社會責任最早是由美國學者克拉克(J.Maurice Clark)于1916年提出的,但他并未明確定義企業的社會責任。1953年另一美國學者Howard R.Bowen將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為:“商人具有按照社會的目的和價值觀確定政策、做出決策和采取行動的義務。”Boatright(2000)指出,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要對供應商、員工、消費者、債權人、投資者、環境、社區與政府等利益相關者承擔特定的社會責任。Mackey等人于2007年提出,上市公司通過承擔社會責任能夠實現公司市場價值最大化。在我國學術界,1990年袁家方最早進行了社會責任的相關研究,并在《企業社會責任》一書中將其定義為企業的義務。盧代富(2002)則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維護、促進社會利益的義務。周祖城(2005)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是一種綜合性義務,涉及到道德、經濟等多方面。
二、企業社會責任與價值創造力的關系
基于三重底線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社會責任可分為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經濟責任包括企業對股東、債權人、員工、客戶及供應商的責任;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對其他利益相關者即政府和社區的責任;環境責任即企業對環境保護應承擔的責任。企業各類社會責任與價值創造力的關系如下:
1.對股東的責任。企業對股東的社會責任主要是滿足股東獲利的需要,使其對企業的投資能夠獲得充足回報的經濟責任。企業對股東責任的履行情況能夠影響潛在投資者的判斷,投資者在對企業進行投資時必然會被發展較好、股東投資收益高的企業吸引,進而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資金,企業資金充足便可以擴大經營規模,價值創造力大大提高,股東能夠獲得的報酬也會增加,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2.對債權人的責任。企業對債權人的社會責任是指及時全面地披露企業相關信息,保證債務能夠按時償還的經濟責任。若企業積極履行對債權人的責任,則有利于企業形成遵守信用的良好社會聲譽,使得債權人愿意為企業提供更多資金,從而能夠保證企業擁有穩定的資金來源用于擴大規模,增加企業價值。
3.對員工的責任。企業對員工的社會責任主要包括保障員工薪酬及福利、滿足員工晉升及素質提高的需求等責任。對員工社會責任的履行能夠提高員工忠誠度,減少企業為解決員工跳槽問題產生的費用,也能提高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使得員工愿意為企業貢獻價值,同時還能夠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高素質的求職者。因此,積極履行對員工的社會責任能夠提高企業的價值創造力,為企業帶來價值增值。
4.對客戶的責任。企業對客戶的責任表現為保證產品質量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客戶為企業帶來的價值主要來源于客戶滿意度和信任度,積極履行對客戶的社會責任能夠增強客戶的購買意愿,通過顧客之間的信息傳遞又能夠為企業帶來新的客戶,這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增加企業的銷售收入,使企業獲得超額利潤。綜上,企業履行對客戶的責任能夠創造價值。
5.對供應商的責任。供應商能夠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產品的質量及數量,影響企業穩定發展,所以企業要保障供應商的利益能夠得到滿足,主要包括按時足額支付貨款、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協商合作。承擔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能夠保證企業穩定經營,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進而提高企業價值創造力。
6.對政府的責任。依法納稅是企業的義務,也是企業應當對政府承擔的社會責任。稅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企業依法繳納稅款能夠支撐政府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有助于完善市場機制,進而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提高企業價值創造力。
7.對社區的責任。社區是指企業可能影響到的空間及地域,企業對社區的社會責任主要包括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為社會公益事業貢獻力量。企業積極投入公益事業能夠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提供就業機會,能夠帶動社區和企業自身的發展。因此,履行對社區的社會責任有助于企業實現價值增值,提高價值創造力。
8.對環境的責任。環境保護是當今社會的重要議題之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其對環境應承擔的責任主要是指保護環境、綠色發展的責任。節約能源歸根結底對企業有利,有助于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能夠提高企業的聲譽,使企業得到投資者和政府的青睞,進而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因此,積極履行對環境的責任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企業提高價值創造力的手段之一。
三、基于社會責任構建企業價值創造力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提高價值創造力,因此,可以從履行社會責任的角度評價企業的價值創造力,構建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價值創造力評價體系。一級指標分別為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具體評價體系框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責任。經濟責任下設二級指標,即企業對股東、債權人、員工、客戶及供應商的責任,對于股東的社會責任,三級指標可選取股利支付率、資本保值增值率、每股收益率等能夠衡量企業為股東實現的利益的指標;對于履行對債權人的社會責任能夠創造的價值可以選用利息保障倍數、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等既能體現企業對債權人資金安全保障,又能體現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進行衡量;對于員工層面,可以選取員工工資增長率、勞動合同簽訂率等指標評價企業價值創造力;對客戶的社會責任下設三級指標可以選用顧客滿意度、銷售增長率等;履行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能夠為企業增加價值創造力,可以選用重要供應商依賴程度、應付賬款周轉率等進行評價。
2.社會責任。社會責任下設二級指標,即企業對政府和社區的社會責任。對政府的社會責任主要表現為履行納稅義務,由此帶來的價值主要表現為政府給予的支持,因此三級指標可選取稅收上繳率、政府支持力度等;對社區的社會責任的三級指標可選取社會貢獻率、捐贈收入比率等評價企業價值創造力。
3.環境責任。企業承擔的對環境的社會責任所能帶來的價值創造力可用三級指標環保投資率、綠化費用率、環境治理效用率等衡量,這些指標既能反映企業對環境責任的履行情況,也能反映因履行責任創造的價值。
本文提出的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價值創造力評價體系框架,是以利益相關者理論和三重底線理論為基礎的,在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由于評價對象為企業價值創造力,因此在指標的選取上要注意被選取的指標應更多地反映企業價值創造力而非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同時也要注意指標選取的靈活性,對于不同類型的企業可選用不同的指標,使構建的評價體系更有針對性,評價結果更準確。基于此,企業能夠更直觀地定位價值創造能力不足的層面,通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高企業價值創造力,并使企業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 王清剛,徐欣宇.企業社會責任的價值創造機理及實證檢驗——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和生命周期理論[J].中國軟科學,2016,(2):179-192.
[2]? Clark J.Maurice.The Changing Basis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16,(3):200-240.
[3]? Boatright J.R.Ethics and the Conduct of Business[M].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 Hall,2000.
[4]? A.Mackey,T.B.Mackey,J.B.Barney.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Investor Preferences and Corporate Strateg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
[5]? 盧代富.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界說述評[J].現代法學,2001,(3):137-144.
[6]? 趙徵羽,趙迎歡.企業社會責任價值創造機理探析——基于系統研究方法[J].管理觀察,2018,(2):13-14.
[責任編輯 文 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