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開虎
近年來,信息時代下信息技術應用范圍不斷深入,教育理念與教育內容不斷創新,各階段教學一線對未來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在教育與技術深度融合的今天,未來教育的實施出現了很多新樣本,但本質上,一切技術的出現,均是要為人服務,以生為本。因此,要把未來教育落到實處,應從生本視角著手分析,制訂合理的措施,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解決問題能力,并滲透未來教育理念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夯實教學支持資源的同時,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通過此種方式,幫助學生養成終身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便于后續融入社會、實現自我發展。本文主要從生本角度分析未來教育的實施,提出合理有效的應用措施。
了解訴求,構建實踐平臺
教育是立國之本。未來教育是否真正落到實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工作者的認知和掌握,而檢驗未來教育實施效果的最有效的方法,則是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鑒于此,積極開展未來教育,需要在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水平以及學習能力基礎上針對性展開。未來教育的實施有別于傳統教學,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現代化信息技術有機融入課堂之后,推動教學方式的豐富發展,學生的求知途徑隨之拓展。結合實際教學了解到,傳統的學習模式單一、死板,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抵觸情緒較大,容易分散注意力,降低學習效果。
因此,教師要契合學生的實踐經驗與實踐特點,應用教育技術,綜合考量不同學生個體的認識背景,突出具有生活體驗和真實情感的學生主體地位。建立相應的技術應用平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在實踐和感悟過程中,充分發揮教育技術優勢,培養學生的未來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豐富學習經驗,并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關系,基于教育技術有效交流互動。在教育應用平臺中,堅持問題導向,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獲得更多動腦思考和實踐動手機會,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貫通,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還可以豐富學生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加強辯證思維,培養技術素養
其一,教育技術應用中有兩面性,需要學校提升教育信息技術認知,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并靈活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選擇科學合理的技術。
其二,充分結合實際情況,應用教育技術,選擇較強兼容性的技術介質,充分彰顯技術優勢。在前沿理論成果支持下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學習過程更加順暢,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其三,堅持問題導向,實施未來教育。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明確學習思路。根據實際情況,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任務,構建問題對應的發現、分析、解決和反思實踐流程,拓寬問題解決途徑,促使學生在思考和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真正把握未來教育問題的實質內涵,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辦法。
創新教學思路,轉變學習范式
未來教育的實施,應充分契合高中生個體的思維特點、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滲透核心素養理念,預測和分析應用技術運用一段時期后學生的學習成果,強化學生學習能力,為學生個體素質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在未來教育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學習的實效性與基礎性,并進一步強化學習的拓展性,促進學生夯實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將其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把握技術運用方法的同時,了解更多關乎個體發展的信息。在激發學生運用技術高效學習的基礎上,創新學生的參與思維意識,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教育工作者在推動未來教育實施中,要結合素質教育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團結協作,組織創新性學習。基于新技術、新手段、新媒體、新資源,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密切交互,在親身實踐中豐富學習體驗,加深對教師的信賴和信任,潛移默化中養成課堂主體意識。總而言之,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創新學習思路、高效完成課程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從傳統的被動式學習轉變為技術支持實踐下的主動學習,獲得創新學習思維途徑,不僅進一步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后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結束語
生本視角下的未來教育,依托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催生了很多新式教育理念和方法。面對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應進一步突出和強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要以全面、科學、辯證的視角對待技術的工具價值,創設有助于學生高效學習的環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切實做到“信技而不迷技”“用技而不患技”“融技而不技役”,切實從學生具體學情出發,充分發揮學生在技術應用中的主動性,引導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到課程學習中,深化對于課程知識以及學習手段的本質性理解與批判性應用,提升自身的學習遷移與解決問題能力,助推以高階化的思維實現高投入學習。
參考文獻
[1]朱立新.未來教育構建途徑分析[J].基礎教育參考,2013(10):11.
[2]林道榮.未來教育實施的激勵路徑分析[J].新課程改革,2012(2):22-24.
[3](澳)羅杰斯.課堂行為的有效管理策略[M].蔡艷芳,馬慧,郭燕飛,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34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寧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