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雨潔
為了進一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趨勢,在小學數學教學環節對傳統的珠算模式進行了革新,開創出新型的珠心算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比傳統意義的珠算好處,在于它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僅憑大腦隨時隨地就可以進行珠心算。這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小學生珠心算“實撥”環節的有效開展進行分析。
兒歌口訣心間記
珠心算也叫珠腦速算,是學生在進行算數之前,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算盤的輪廓,進而將數字變成算珠,從而對數字進行計算的一種表現形式。珠心算起源于珠算,是對珠算的一種升級。這種算法是對歷史的一種順勢而為,是小學數學領域發展的一種大趨勢,同時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一種腦算形式。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珠心算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對于初次接觸珠心算的小學生來說,學習珠心算則更具難度。因此,教師在小學珠心算課堂教學實踐中,首先應采用實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這可以利用算盤這種實物,將抽象思維有效轉換為小學生容易接受的形象思維,同時也應對學生采取兒歌口訣教學法,使學生對珠心算進行學習,同時這也是為學生奠定良好珠心算學習基礎的重要前提。
例如,珠心算兒歌口訣包括:對于加減連算的+5-4,其對應口訣可為,6下樓梯雙雙下,加上5來減去4;要是用6來連加,則口訣應為,6上樓梯雙雙上,進上1來減去4,右手減5再加1,左手相應也進1。另外還有口訣兒歌,五和五手拉手、四和六齊步走、三與七真親密、二跟八朋友吧、一拖九真長久。在這一基礎上,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將珠心算口訣應用到實踐中,這樣以口訣增加珠心算實撥能力,同時也用實撥練習珠心算的口訣背誦能力,二者具有相輔相成的重要作用。
這種兒歌口訣形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珠心算的興趣,也可以對學生學習珠心算提供幫助。
分組合作,互相激勵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與同伴溝通交流是小學生的自然愿望,因此以學生個體為單位進行學習容易出現枯燥。所以,分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會滿足他們交流的欲望,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分組學習過程中進行互相激勵、互相幫助,從而從整體上提升班級數學核心素養。尤其對于珠心算教學環節,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枯燥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疲勞,分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比學趕幫的學習氣勢,同時也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幫助,這種幫助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比教師對學生的幫助效果要好。
例如,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兩種分組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將同桌分成一組;第二種模式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搭配分組,也就是說應將每個學習小組的基數定在6人,其中應保持有2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并搭配2名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均較弱的學生。這種組合方式有利于學生進行珠心算的學習。前一種分組形式,學生可以互相報備答題以及互相監督等形式進行學習;而后一種分組形式,可以由珠心算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對珠心算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輔導,或者對其進行撥珠指法、方式等行為進行指導,這樣可以有效保證組內學生對珠心算學習能力的提高。
自主探究,注重總結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習珠心算的過程中,5以下加減法的學習過程是較為簡單的;一旦涉及5以上的加減法,對學生來說就會具有一定難度,因為在實撥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會發現下面的算珠沒有了。
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不應該急著對學生傳授計算過程,而是應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在這種狀態下進行學習,會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扎實的記憶,同時也相應地對珠心算的實撥有一個較強的掌握,這對將來脫離實撥進行心腦算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初次遇到9+7這種較大數的算法時,學生們會發現下面一排算珠不夠用了,這時教師應當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使學生自行體會如何利用上層的算珠對數字進行計算。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如果一旦自行發現了大于5數字的撥珠方法,教師則應對他們進行鼓勵,促進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升;而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遇到大于5的數字不會利用算珠進行計算的情況,教師就應及時對他們作出教學引導,使之順利地掌握這種大于5數字的實撥方法。當然,教師也可以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輔導,這種學生之間的輔導,無論是對珠心算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還是對珠心算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都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
結束語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習珠心算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種較強的考驗。教師應當利用各種教學手法,比如看數和聽數進行撥珠,再比如利用撥珠的形式進行數字的書寫等,這些教學方法都可以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始終保持熱情。有理由相信,在學生學好珠心算實撥的過程中,其心算的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常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