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燕 張國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空氣占據空間。
能力目標:
1.能用實驗證明空氣占據空間的猜想。
2.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動手實驗及合作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質疑精神。
教學重點:
能用實驗證明空氣占據空間的猜想。
教學難點:
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教學準備:
一個皮球、一個噴霧器、水槽、燒杯、蠟燭、塑料、小鴨子、氣球、飲料瓶、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魔術嗎?初次見面,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小魔術!”教師點燃蠟燭繼續追問:“你們覺得我把這支點燃的蠟燭放到水里還能燃燒嗎?”生:“不能?!睅煟骸敖裉炖蠋熅鸵魬鸩豢赡埽∽屜灎T在水下燃燒。現在我先請三位同學仔細檢查所用的東西有沒有機關。”教師布置任務:“你們一定要仔細觀察都看到了什么?”
教師做第一個導入實驗“水下燃燒的蠟燭”。
師:“這個魔術是不是很神奇,你們覺得奇在哪呢?”生:“蠟燭怎么會在水里燃燒呢?”師:“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破解這個魔術?!保ㄔO計意圖:魔術主要是為了激趣,破解魔術為這節課的主線,此時安排學生近距離觀看,是為了讓他們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現象,為后面的揭密做鋪墊。)
二、實驗探究
師:“要想破解這個魔術,第一把金鑰匙就是仔細觀察?!苯處煶鍪究諢骸盁锩娴牟糠纸凶鲞@個燒杯的空間。”教師指著講桌上裝滿水和沙子的燒杯問:“這里面裝滿了什么?”生:“沙子和水。”師:“我們就可以說沙子和水占據了燒杯的空間。”教師出示空飲料瓶問:“這里面有什么?你們猜一猜誰占據了飲料瓶的空間呢?”生:“空氣占據了它的空間?!保ㄔO計意圖:占據空間這一概念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很抽象,因此讓學生觀察沙子和水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降低難度。另外也讓學生建立固體液體都占據空間的直觀形象思維,為下一個設疑“空氣占據空間嗎?”和探究實驗做好鋪墊。)
師:“固體和液體都可以占據空間,空氣是不是也占據空間呢?要想證明自己的猜想,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做實驗?,F在我們一起來探究空氣占據空間嗎?只要你們找出其中的道理就能破解蠟燭水下燃燒的神奇?!?/p>
教師拿出去掉瓶底擰有蓋子的礦泉水瓶。提出實驗要求:“同學們一定要仔細看老師是怎么做的,觀察當瓶子壓入水中時瓶里有什么,仔細想為什么出現這些現象?!?/p>
教師演示實驗過程:將去掉瓶底擰緊瓶蓋的飲料瓶,瓶底朝下豎直壓入水槽中。讓學生觀察里面有水嗎?里面是什么?
布置拓展探究:“你們能想辦法讓外面的水流進瓶里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探究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試驗后交流。
問題一:當瓶子豎直壓入水中時,瓶里有水嗎?里面是什么?這時你看到的現象是什么?
問題二:你們組都用了哪些辦法讓水流進去?
問題三:我們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教師讓學生演示讓水流進瓶里的方法并講解原因,教師繼續追問:“為什么這樣做,水就流進去了?”生匯報:“我們把瓶子歪了幾下,就看到瓶里有氣泡跑出來了,那就是空氣,這時水就會流進瓶子里占據瓶子的空間?!鄙?:“我們小組是把瓶蓋打開了,空氣跑了出來,水就會占據瓶子的空間?!?/p>
全班交流得出結論。
師:“現在到了破解魔術的時刻了。”教師請出“蠟燭水下燃燒”時近處觀察的三個同學。問:“你們當時看到了什么?”生:“燒杯里沒有水。”師:“那燒杯里是什么占據著空間?”生:“空氣占據著燒杯的空間?!睅煟骸艾F在誰找到了蠟燭水下燃燒的奧秘?”學生總結魔術的原理。
師:“我們破解了魔術的奧秘,證明了空氣占據空間的猜想?,F在我教你們變一個小魔術——‘會魔法的小黃鴨,它不僅能潛水,還會吹氣球呢!”
教師演示方法:將塑料小黃鴨放入水槽中,將飲料瓶去掉瓶底和瓶蓋,在瓶口套上氣球。教師先將氣球擰緊垂直壓入水中,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小鴨子的位置變化。再將氣球松開,仔細觀察小鴨子的位置變化和氣球的變化。
思考:小黃鴨為什么會潛水和吹氣球呢?
學生分組完成拓展實驗,教師指導。
交流看到的現象解釋小黃鴨潛水、吹氣球的秘密。
三、生活中的應用
空氣占據空間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師出示實物皮球和噴霧器,引導學生理解原理。課件出示氣球、汽艇、救生圈、水槍等圖片,交流空氣占據空間的優點。(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運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意識到學以致用的重要性。)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不僅學會了空氣占據空間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在生活中我們還會看到更多有趣的現象,這時只要我們多問幾個為什么、大膽質疑、勇于探究就一定會發現其中的奧秘!
五、板書設計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