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聯
摘 要: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辣椒作為一種常用調味作物,不僅味道美味吸引人,而且其本身帶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深受大眾喜歡。辣椒正處于升值期,而且我國大力支持辣椒的種植,提高辣椒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辣椒耕種地的增多,因為各地種植環境不同,遭受了不同種類的病蟲侵害,嚴重影響了辣椒的產量,影響了農業的發展。為了提高辣椒產業的收益,帶動農業經濟發展,應探究辣椒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關鍵詞:辣椒病蟲害;發生特點;防治技術
一、辣椒產業發展現狀
辣椒食用價值和醫用價值較高,是目前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經濟文化型農產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辣椒被發現的有益于或有作用于人類發展的價值不斷上升。辣椒產品現在已變成世界市場上良好的食品調味劑、自然色素和藥品原料等。據統計,目前我國辣椒種植量和出售量是占世界比重較大的一方,辣椒種植業對于我國農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巨大,而且進一步推動了世界農業的發展。新鮮辣椒和干辣椒是我國出口辣椒中比重較大的辣椒制品。近年來,農業種植結構不斷得到優化,促進了辣椒種植業的發展。我國選種的辣椒種類很豐富,辣椒的耕種地比例也不斷增加,區域分布很廣,不同地區的種植環境也不相同,我國氣候的多變性和區域性使辣椒種植呈現多樣特色。與此同時,產品的多樣性帶來了危害的多種可能性,辣椒病蟲害在不同地區表現出不同種類和不同程度的危害性,降低了辣椒的產量,阻礙了辣椒種植業的發展。針對辣椒病蟲害的不同類型,分析其發生特點及相應的防治技術在目前來說具有一定的意義。
二、辣椒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
(一)辣椒疫病防治技術
對辣椒疫病的防治重在防患于未然,在某些階段可以采用聯合防治技術。第一,科學處理辣椒種植地。不要進行連續種植操作,長期連種會降低土壤的營養含量和防御能力。因此,應采取輪作方式,并定期對種植土地進行翻耕,運用種植差異互補來補充土地營養。在此基礎上對土地進行施肥,合理控制氮肥使用量。第二,合理選擇辣椒種類。根據種植區域各地氣候、土壤、空氣和水源質量等環境因素的不同,選取適合本地種植的辣椒種類。另外,可以選種本身對病蟲害防御能力較好的辣椒種類,還要進行嚴謹的消毒操作,從而培養出生長狀況良好的無菌幼苗,要在從育苗的盆中移到今后生長的大盆前7d和定植當天噴灑保護辣椒幼苗生長的藥劑,減低病蟲害發生率;移植之前,要利用高溫來滅除土壤中的病菌。
(二)物理防治
1.溫湯浸種。先用清水洗凈種子,再用55℃的熱水浸泡15分鐘,可以有效地殺滅種子上的部分病菌。
2.高溫殺蟲殺菌。在夏秋季節,利用晴朗高溫天氣,把閑置的塑料大棚四周密封,悶棚7天,可以有效殺滅棚內部分病菌和害蟲。在施用農家肥前2個月,將肥料潑水拌濕、堆積,再蓋上薄膜,四周密封。這不僅有利于農家肥充分發酵腐熟,還能有效殺滅病菌、害蟲。
3.趨性利用。根據害蟲的趨光性、趨味性、趨色性等特性,采用高壓汞燈、黑光燈、楊樹枝把、機油黃板、性引誘劑等誘集成蟲,集中殺滅。
(三)薊馬
薊馬屬于纓翅目薊馬科,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通過成蟲以及若蟲吸取辣椒嫩梢、嫩葉、花以及幼果的汁液,最終導致其被害組織老化壞死,使辣椒的產量以及質量受到影響。
1.農業防治。將田間的雜草以及殘株清除,從而消滅蟲源。進行地膜覆蓋栽培,減少成蟲出土或者若蟲落土化蠅。
2.物理防治。在辣椒薊馬發生的初期,采用黏蟲藍板對其進行誘殺。
3.生物防治。可以在棚室內人工放養小花椿等薊馬的天敵進行防治。
4.藥劑防治。采用3%啶蟲脒乳油2000~3000倍液或者1%苦參素水劑800~1000倍液兌水噴霧,結合蟲情的實際情況每7~10天噴施1次。
(四)藥劑防治
1.猝倒病、立枯病。莖基部縊縮折斷或干枯直立。土壤含水量高、濕度大易引起此病發生。發病初期用30%霉靈水劑500倍液,或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1000倍液、50%咯菌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均勻噴霧、灌根,根據病情連續防治2~3次,每次間隔7~10天。
2.疫病。在辣椒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莖、葉、果均可染病,發展迅猛,為毀滅性病害。夏秋季高溫高濕條件特別有利于疫病的發生與流行。發病初期用70%丙生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加50%霜脲氰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加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均勻噴霧,根據病情連續防治2~3次,每次間隔7~10天。
3.炭疽病。是最常見且危害較嚴重的一種病害,主要危害辣椒葉片和果實。發病初期用80%戊唑醇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或45%咪鮮胺水乳劑1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750倍液均勻噴霧,根據病情連續防治2~3次,每次間隔7~10天。
4.病毒病。又叫花葉病,受害病株一般表現為花葉、黃化、矮化、壞死、畸形等癥狀。發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氨基寡糖素可濕性粉劑750倍液、8%寧南霉素水劑1000倍液均勻噴霧,根據病情連續防治2~3次,每次間隔7~10天。
5.軟腐病、瘡痂病。屬細菌性病害,病部初呈水漬狀,后成暗綠色似水泡狀膿皰。發病初期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300倍液、20%噻唑鋅懸浮劑400倍液均勻噴霧,根據病情連續防治2~3次,每次間隔7~10天。
6.棉鈴蟲、煙青蟲。以幼蟲危害果實為主。可以選用24%蟲螨腈懸浮劑1000倍液,或30%茚蟲威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5.7%甲維鹽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
7.蚜蟲、白粉虱。屬于刺吸式口器害蟲,蚜蟲還可能傳播病毒病,白粉虱易誘發煤污病。可以選用10%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5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20%烯啶蟲胺水劑10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
(五)危害葉片害蟲
主要有螨類和蚜蟲。防治螨類害蟲可在剛發現有少量葉卷時噴施藥劑防治。5%阿維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20%噠螨靈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效果較好。防治蚜蟲,最好在定植后或剛有發生時進行防治,藥劑有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劑5000倍液,或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
三、結束語
要想實現辣椒種植業可持續發展,就需要針對辣椒病蟲害的發生特點,探究科學有效的防治技術,采取高效的防治措施,以期改善辣椒的質量和提高辣椒的產量。在辣椒種植過程中,要時刻觀察植株的病蟲害侵害情況,根據各地氣候、土壤、空氣和水源質量等環境因素,制定嚴謹的病蟲害防治計劃,提前做好防治準備,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蟲害對辣椒產量和品質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周清華,張海斌,楊連勇,等.我國辣椒種質資源研究進展[J].中國種業,2011(1):9-11.
[2]黃貞,常紹華.南方辣椒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辣椒雜志,2008(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