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日益臨近和冬季運動項目的大范圍推廣,花樣滑冰體育賽事的播出頻率也逐漸提高,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在花樣滑冰賽事轉播和體育文化傳播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關于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的研究也逐步展開。本文通過錄像分析法、錄像統計法、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CCTV5近四屆冬奧會的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進行研究,發現我國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對我國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未來發展提出以下建議。通過本研究,希望能對未來我國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電視體育解說;花樣滑冰;解說員
【作者簡介】孟瀟慶,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新聞與傳播。
北京冬奧的申辦成功,為我國冰雪運動的繁榮和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特別是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之后,冬奧正式進入“北京時間”。花樣滑冰作為北京冬奧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在國內冰雪運動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在北京冬奧會的時代主題和歷史機遇中,努力實現持續高水平發展。作為國內體育賽事方面最具影響力、最專業化的電視媒體,CCTV5的電視體育解說成為體育觀眾獲取比賽信息最為依賴的一種渠道。CCTV5從2006年都靈冬奧會開始實況解說花樣滑冰比賽,2018年平昌冬奧會花樣滑冰解說評論員陳瀅的解說引起全球花滑迷關注,也讓花樣滑冰這一運動項目和電視體育解說走入大眾視線。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日益臨近,花樣滑冰等冬季運動項目的電視體育解說研究也顯得尤為重要,借此機遇,我國的冬季項目電視體育解說水平和人才培養將會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一、研究背景
電視體育解說是一門傳播藝術,它是通過電視傳播體育賽事的一個重要環節和一種重要方式,在體育賽事傳播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至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國花樣滑冰隊在冬奧會共收獲1枚金牌,3枚銀牌和4枚銅牌,共8枚獎牌,占冬奧會總獎牌數(62枚)的12.9%。足以見得在眾多冬季項目中,花樣滑冰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地位。2018年陳瀅憑借在平昌冬奧會上的解說走紅,國內對于花樣滑冰電視解說的關注度也迅速提升。筆者通過觀看2006年都靈冬奧會到2018年平昌冬奧會四屆冬奧會花樣滑冰(決賽)電視體育解說視頻資料,對其解說內容及文本進行分析,從中發現花樣滑冰電視解說的語言風格特點、內容以及解說方式調整等內在規律,以期能總結一般規律和理論要點,從而更好地指導花樣滑冰電視解說的發展,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同時為喜愛和研究花樣滑冰的學者和花滑迷提供理論依據,推動花樣滑冰運動在我國的推廣與發展。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2006年都靈冬奧會到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花樣滑冰決賽電視體育解說錄像和文本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用錄像分析法
筆者仔細觀看和研究了從2006年都靈冬奧會到2018年平昌冬奧會花樣滑冰決賽電視體育解說直播錄像,并對其中的解說語言、時長等進行了認真地記錄和統計。
2.數據統計法
對央視四屆冬奧會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的解說時長、述評比例、解說形式、解說內容、口誤數量等進行統計。最終使用EXCEL工具進行分析和處理,并制作相應的表格。
3.文獻資料法
主要通過國內外的數據查找平臺如:中國知網CNKI、讀秀、Wiley Online Library、百鏈MedaLink等數據查找平臺,以花樣滑冰、體育解說、電視體育解說等為關鍵詞,進行學術期刊、著作等與本研究有關的研究資料和文獻成果的查閱,結合2022北京冬奧會官方網站、各類報紙的官方網站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指導,
4.對比分析法
將四屆奧運會中的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從中發現變化和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我國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現狀
1.解說專業化水平逐步提升
表1四屆奧運會花樣滑冰單項解說時長統計及解說內容比例
王惠生曾提出,體育解說中的背景介紹、現場評論、同步說明和留白的黃金比例應為2:2:4:2;也就是說解說員在比賽過程中,要對比賽進行背景介紹、同步說明、現場評論和留白。背景介紹包含比賽隊員的基本信息(年齡、國籍、出生地、身高、節目音樂等)、過往參賽經歷、教練等情況,同步說明主要是對花樣滑冰的比賽規則以及對動作要求進行專業講解,現場評論是要對某一選手比賽情況或者整場比賽結果進行分析評論。由于花樣滑冰項目有極高藝術性的特點,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也不同于其他項目的解說同步說明居多,花樣滑冰解說更多的是在選手整套比賽節目結束后通過錄像回放的方式進行分析評論,同步說明更多的是用來播報選手比分。
從CCTV5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評論員在近四屆冬奧會中的解說可以看出對于解說最重要的同步說明和評論呈上升趨勢(表1)。同步說明和評論要求解說員對花樣滑冰專業技術動作和比賽規則足夠了解,這部分時長增加也說明解說員對花樣滑冰項目專業知識水平的提升。從2010年冬奧會之后CCTV5將解說員改為評論員。稱呼的變化也體現出電視體育解說專業水平的提升。
同時電視節目制作技術的發展,使得解說評論員的背景介紹大幅度減少,在選手上場前電視屏幕上會有選手相應的背景信息字幕介紹。這也讓解說評論員有更多時間進行現場同步說明和評論。
2.體育解說評論員呈現方式多元
在近四屆奧運會上,花樣滑冰單人項目比賽的解說人員幾乎都是由一位解說評論員和一位嘉賓構成,評論員有陳瀅、張萌萌;嘉賓先后由陳露、佟健等退役運動員擔任,退役運動員的專業視角和掌握的獨家信息也會彌補非專業運動員出身的解說員的知識盲點,這樣解說才會更具有針對性和權威性。這種團隊解說的方式也極大地豐富了解說的內容,兩人互為補充的互動式解說方式也可以緩解電視受眾的審美疲勞,獲得最佳的體育比賽觀賞性感知。
從2014年開始,在中場休息間隙,加入了前方評論席、后方演播室以及單邊注入點專項記者的現場連線,填補了中場休息的空白,給受眾傳播更加及時的場內外消息,最大限度地發揮電視媒體在進行信息傳遞時的作用。
3.解說語言與花樣滑冰項目的藝術性結合較好
電視體育解說就是要“傳播體育”和“分享感受”,解說語言的適度的情感表達對于花樣滑冰這樣藝術變現力十足的運動項目來說至關重要。筆者觀看近四屆冬奧會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發現解說語言的文化內涵越發深厚,情感表達更為流暢。相比較往后三屆來說,2006年的解說中規中矩,在語言的藝術表達上缺乏亮點。
從2010年都靈冬奧會我國花樣滑冰雙人滑運動員申雪、趙宏博突破歷史收獲中國花樣滑冰歷史上首枚金牌,解說評論員陳瀅引用魯迅的話語評論道:“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十分恰當地描述了當時選手面臨的壓力和挑戰。
2014年索契冬奧會女單奪冠熱門日本選手淺田真央短節目發揮失常,自由滑憑借高難度動作完美發揮證明自己,選手激動落淚的同時,陳瀅用同樣富有感染力的解說打動觀眾:“人生目標是可以通過堅守信念,而不是屈服來實現的。在追求高難度的路上,淺田真央從未放棄!盡管這條路注定會走得很艱難,很孤單,但是上天不會辜負你的勤奮和堅持!”。
2018年平昌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單衛冕冠軍羽生結弦自由滑表演結束后,陳瀅獻上了一段被奉為經典的詩意化的解說:“容顏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索契冬奧會冠軍在平昌周期面對四周小將們的挑戰,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御風暴。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這段解說使得極富美學意蘊的解說與藝術表現力極強的花樣滑冰項目完美結合。
4.女性解說員在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中優勢明顯
花樣滑冰項目藝術性強,對抗性弱,比賽節目需要結合音樂和舞蹈,所以其比賽更像是一次藝術呈現,這種藝術氣息、對細膩的情感表達和拿捏,女性較男性更勝一籌。這也是為什么CCTV5關于藝術性強對抗性弱的、對身體形態要求高的競技體育項目,如體操、藝術體操、花樣滑冰、跳水、花樣游泳等一般由女性解說員來擔任。
其次女性解說員的親和力更強,陳瀅是CCTV5花樣滑冰項目主要的體育解說員,其甜美干凈的嗓音,溫柔不失力量的聲音帶給人聽覺上的享受。
(二)我國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存在的問題
1.互聯網快速發展對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造成沖擊
在當今傳播速度更快、范圍更廣泛、方式更便捷、互動性強的新媒體時代,雖然電視媒體相較于廣播擁有了聲畫結合的優勢,也憑借其無障礙實時畫面直播、轉播賽事、專業性解說以及綜合的欄目策劃等優勢依然占據大眾關注奧運的首選位置,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PC、手機、PAD、IPTV乃至戶外大屏等各類終端爭相搶奪用戶市場,與傳統媒體在競爭中交融互補,形成了全媒體的傳播格局。雖然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央電視臺在技術上有了極大的發展,但是電視媒體的單向度傳播還是存在滯后性,受眾反饋不及時,信息獲取不方便,使得很多觀眾更愿意選擇依托便攜式移動設備的網絡直播。
2.解說內容、風格單一
電視體育解說的內容一般包括:描述畫面、解釋說明、背景介紹及現場評論。我國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形成的模式一般是選手上場前對選手基本信息、過往參賽經歷、當天比賽采用的音樂進行簡單介紹,比賽結束后整體點評再對其比賽中部分動作進行逐一點評,最后現場同步播報比賽成績。因為花樣滑冰比賽的特殊性,解說員要在選手比賽結束等裁判打分的間隙進行解說評論,短時間內要進行繁重的解說評論,使得解說模式流程固定,難以突破且缺乏新意。
我國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員一直以來主要由陳瀅擔任,長時間由一個人擔任花樣滑冰項目的體育解說,風格自然比較單一,會給觀眾造成審美疲勞。
3.解說與嘉賓配合不默契
“解說員+嘉賓”的模式是現在電視體育解說中常用的一種解說方式,這種方式有效地分擔了解說員的壓力,從2006年都靈冬奧會上采用此方式一直到2018年平昌冬奧會,陳露和佟健參與擔任解說嘉賓。從近四屆冬奧會發現,解說員和嘉賓在配合主持時因現場情況復雜,磨合時間短等原因,會造成雙方搶話或冷場的問題。除此之外,由于陳露和佟健沒有接受專業的播音主持專業訓練,說話的語氣和語音、語調和語速等方面與陳瀅配合起來稍顯突兀。
4.解說員人才匱乏
花樣滑冰比賽規則復雜,動作種類多,需要解說員具備極強的花樣滑冰專業知識進行深度與創造性兼具的解說。陳瀅對花樣滑冰所有動作的名稱、組別、分數、連接、難易程度以及所有運動員的名字、家庭背景,甚至過往歷史比賽成績,如數家珍,能夠以專業全面而又精準到位的解說特色去激發觀眾群體的觀看興趣。目前CCTV5解說員多一人擔任多個項目的體育解說,多為全能型解說員,優秀的解說人才后備力量不足。
在網絡體育解說迅速發展的今天,騰訊體育、企鵝體育、搜米體育直播、虎牙直播等互聯網直播平臺大多數只有花樣滑冰項目的比賽資訊,沒有專業的花樣滑冰體育解說,主要原因一是花樣滑冰體育受眾人數較少,二是花樣滑冰體育解說人才匱乏,能擁有專業且有個人特色的花樣滑冰解說技術的人才缺乏。
(二)發展我國花樣滑冰電視體育解說的建議
1.媒介融合時代,突破傳統媒體局限,實現立體化發展
體育解說員應該去了解觀眾想通過解說知道什么,才能讓自身的解說工作做得更好,讓觀眾更滿意。CCTV5App、央視影音、體育“兩微”等互聯網平臺的出現,適時地彌補了CCTV5電視媒體及時性、互動性差的弊端。在單向度傳播的電視媒體中,為彌補互動性差的缺點,解說員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去補充一些自己的見解或者是對賽事的總結,日常生活中也能夠隨時把解說工作臺前幕后的小故事與觀眾分享,拉近與受眾的距離。這樣新媒體平臺讓作為意見領袖的體育解說員擁有了更多表達的機會和樹立個人品牌的渠道,受眾也可以通過這個渠道了解到更多花樣滑冰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