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新媒體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同時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傳統媒體受到新媒體的沖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電視記者應該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方式,合理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改革與創新。本文主要研究在新媒體發展的環境下,電視臺記者可能會遇到的挑戰,并提出一定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臺記者;新聞采訪
【作者簡介】朱啟領,黑龍江廣播電視臺記者。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普及,新媒體也得到廣泛的應用。在新時期,大眾接收新聞的渠道不斷拓展,新聞進行傳播的方式也不斷創新,給電視臺記者的采訪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為了積極應對挑戰,新聞工作者應該積極創新,不斷改進,推動行業的發展進步。
一、新時期新聞采訪過程中遇到的挑戰
(一)新聞采集難度加大
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環境下,人們隨時面臨著海量的數據。對于電視臺的記者而言,雖然具有龐大的信息資源,然而如何高效地進行信息的整合與篩選是當面面臨的一個巨大難題。在海量信息中,不僅需要識別信息的真假,還需要判斷信息的有用性,工作難度相較于過去急劇增加。而一旦出現不實報道,會產生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直接導致公信力的下滑。
(二)對電視臺記者的專業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過去,傳統的采訪過程,僅僅只需要通過對被采訪者進行一問一答的形式展開即可,后期會有相應的工作人員對采訪過程進行剪輯與整合。然而,在新媒體發展的環境下,電視臺的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與受訪者進行不斷的溝通,可能還需要學會如何利用多元化的采訪方式進行采訪與傳播,甚至可能隨時需要進行采訪的直播,沒有后期進行處理。除此之外,為了適應新媒體的環境,電視記者還需要掌握各種軟件進行后期處理的技能,這些對于電視臺記者來說都具有相當大的挑戰。
二、面臨挑戰的應對措施
(一)積極使用新媒體軟件
新媒體時代,網絡工具不斷豐富,采訪工作也因此有了更為豐富的選擇。各類社交平臺儼然已經成為新媒體發展背景下電視臺記者采訪、宣傳的主要陣地。移動終端、手機以及電腦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采訪工作的效率。新媒體融合了語音、視頻、文字,更加豐富了內容的多樣性。因此,新媒體發展背景下,電視臺的采訪更應該與時俱進,熟練使用新型采訪工具與宣傳平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多樣化的大眾需求,提升產品質量。
(二)提高采訪的速度,應對新媒體時代快節奏傳播效率
在新媒體發展環境下,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獲取信息的途徑豐富、便捷、迅速。因此,人們對新聞的時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最新的資訊能夠最快的進入大眾視野中,就需要不斷加快采訪的速度,搶占最新最快的新聞。因此,電視臺的采訪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加快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保證新聞傳播的速度。
(三)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堅持實事求是
新媒體時代,海量數據不斷涌現,各種真假信息在互聯網平臺廣泛宣傳,信息識別難度加大。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電視記者更需要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傳播真實有效的資訊。
(四)新媒體時代需要提高采訪的應變能力
1.反應快、效率高
新聞追求時效性,遇到突發情況應該快速奔赴現場展開采訪工作。同時還需要與編輯做好溝通工作,保證新聞版面的預留。新媒體環境下,各媒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面對同一條資訊更需要做到高效反應,及時報道,才能保證新聞的時效性。
2.創新思維方式
新媒體時期電視記者應該不斷創新自身的思維方式,不能總跟隨大眾的腳步。只有這樣采能夠提供引入關注的新產品。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現場實況非常混亂的狀況下,依舊保持冷靜客觀,保持清醒的思維。分析狀況,解決問題。這也是新媒體時代下,電視記者必備的職業能力。只有沉著冷靜,才能控制現場,安撫受訪者,也有利于采訪工作的順利開展。
3.做到有的放矢
在進行采訪工作中,不能一味追求吸人眼球,不顧信息的真實性,也不顧法律與道德的約束。應該保證新聞通過審核無誤后再進行發布。
4.善于跟蹤報道
面對突發事故,電視采訪者應該做到跟蹤報道,保證新聞的連續性,應該全面了解事情的整個過程以及事件發生的起因和最終的結果。只有做到報道的完善性與全面性,才有可能得到大眾的關注。
(五)進行新媒體技術的相關培訓,利用網絡新聞傳媒
在新媒體時代下,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因此,電視臺記者在工作中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進行新媒體技術的培訓,積極在采訪過程中,利用網絡新聞傳媒的優勢,開展采訪工作。例如:積極學習網絡攝影的相關技術以及視頻錄制錄音等相關的新聞采訪需要的技能,并通過網絡新傳媒的突出優勢以及信息咨詢獲取便捷的優勢,不斷提高電視臺記者的專業能力以及信息識別篩選的能力。不斷提高新聞工作的高效性以及客觀性。
(六)完善采訪流程
新媒體時期采訪難度加大,采訪工作出現許多傳統采訪中未有的困難。因此更需要完善采訪流程,保證采訪工作順利開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采訪的主要目的
在開展每一次采訪工作時,電視臺的記者都應該明確采訪的目的,而不能在沒有目的的情況下毫無主題的展開采訪工作,也不能進行毫無目的性的提問與回答。為了增強采訪工作的目的性,保證采訪過程始終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貫穿始終,就需要電視臺記者在展開工作之前,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采訪的主要目的。另外還需要對采訪目的進行相應的分析,了解該采訪是否為觀眾所喜愛,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采訪的質量有所提高。
2.在采訪前完善準備工作
電視臺的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前,應該做好準備。,例如:了解受訪者的喜好,了解觀眾關注的焦點,明確采訪的主題等。同時還需要考慮到采訪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并針對突發狀況提供相應的應對方案,只有這樣才能防止采訪中出現無法應對的意外狀況。另外,還需要將所需的采訪工具準備好,同時需要確保設備運行狀態良好,無故障、不缺點,為順利開展采訪做好充足的準備。
3.采訪中隨時觀察受訪者狀態
電視臺的新聞采訪者在展開采訪時,應該全程關注受訪者的狀態,并及時根據受訪者的狀態做出相應的調整,需要將采訪的問題問到受訪者的點上,只有這樣才能讓采訪者與受訪者進行良好的配合,提供高質量的采訪內容。
(七)應該尋求獨特播音風格
新媒體時期行業競爭不斷加大,若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應該積極尋求屬于自己的獨特播音風格。
在電視臺的新聞工作中,采訪人員可以根據觀眾的喜愛形成自己獨特的播音風格。以《新聞聯播》的幾代主持人為例,第一代主持人中趙忠祥老師以渾厚的聲音以及嚴謹的采訪態度而著稱,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符合對新聞播報的權威性要求。第二代主持人中,李瑞英以其端莊的形象、得體的著裝、可親的形象聞名,形成了她獨特的風格,既能保證新聞播報的嚴謹性,又體現了親切溫柔的個人形象,為觀眾所喜愛。第三代主持人中,康輝以期風格多樣、言語活潑、形象睿智等深受觀眾喜愛,尤其是年輕的觀眾群體。此外,他聲音洪亮,態度嚴謹,也增強了新聞播報中的嚴謹性。而郭志堅以其良好的形象,微笑的播報方式,讓觀眾群體感覺到親切,也能夠獲得觀眾的喜愛與認可。海霞語速相對較快,但是字正腔圓,能讓人清楚明白地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最后是第四代主持人,郎永淳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郎氏風格”,重點把握的是“說”新聞這種別具一格的方式,以其獨特性備受觀眾喜歡。歐陽夏丹不斷在新聞播報中融入新的元素,同時語態親切,使她的新聞播報聽起來極為舒服。
通過對新聞主持人風格進行一定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不僅可以讓自己的風格避免雷同,也可以加大觀眾的喜愛程度,因此對電視臺的新聞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結語
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新時代環境下,新聞的傳播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也對電視臺的采訪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采集難度加大,專業技能要求提高,多樣化的傳播方式等等,無一不是采訪人員面對的巨大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如何順應時代的潮流,推進采訪工作的創新,是電視臺新聞工作者所面臨的巨大難題。本文根據現實狀況,提出明確采訪的主要目的、提前做好準備、提高采訪的速度、采訪中隨時觀察受訪者狀態以及尋求獨特播音風格等措施,以期能夠為電視臺的新聞采訪工作人員提供些許建議。
參考文獻:
[崔峰,隋少平,新媒體時代電視記者如何做好新聞采訪[J].西部廣播電視,2016年10期,
[2]傅超,新媒體時代電視記者采訪技巧探究[J].新聞傳播,2016年09期.
[3]趙文華,新媒體時代記者新聞采訪工作的應對與創新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6年06期
[4]李浩,新形勢下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6年05期.
[5]周呋軒,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現場應該注意的問題[J].西部廣播電視,2015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