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我國傳統的新聞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和影響,傳統媒體自身的新聞傳播力和引導力都有所下降,社交網絡和自媒體等新媒體具有明顯的傳播力和社會引導力,然而新媒體在進行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傳播中影響力有所欠缺。因此,為了能夠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和引導力,我國應該要創新傳統媒體,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融合,形成完整的媒體傳播體系,從而取長補短,提高新聞的傳播力和引導力。
【關鍵詞】創新融合;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
【作者簡介】朱紅芳,靖江市廣播電視臺編輯。
新聞輿論主要是指在通過各種媒介方式生產的新聞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討論度,并形成全民討論的焦點,從而形成一定的傳播力和引導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生產新聞輿論的過程中就傳播力和引導力兩方面進行分析都具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因此為了能夠有效地發揮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和引導力,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創新融合是新聞輿論發展的趨勢,本文就媒體創新融合發展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和引導力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傳播力:確保新聞輿論傳播渠道通暢且有效
生產新聞的主要目的是新聞能夠廣為傳播,最終形成新聞輿論。形成新聞輿論的基礎上就是新聞具有傳播力。新媒體的到來直接傳播新聞輿論,并對公眾輿論造成影響,最終引發公眾的討論。無論是普通新聞內容還是新聞輿論,其都具有傳播力的特點。
(一)新聞輿論傳播力的特點
新聞輿論傳播力方面的特點主要有:首先,新聞輿論能夠順利到達受眾群體耳邊,在進行新聞的傳播過程中會有多個渠道進行新聞輿論的獲取,新聞輿論傳播力的大小與傳播渠道息息相關,可以說新聞輿論具有傳播上的渠道通暢,將會提高自身的傳播力;其次,新聞輿論的傳播范圍越廣,傳播力越大,即新聞輿論具有有效的目標受眾覆蓋面,將會直接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因此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應該要注重分眾傳播方式;新聞輿論得到有效的傳播,若是想要新聞成為新聞輿論,那么新聞在進行傳播之后還應該對相關或者是對應的新聞輿論進行傳播,這樣能夠加深受眾對該新聞的印象,進而形成新聞輿論。
(二)創新媒體傳播渠道和內容,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
目前,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受到新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在傳播渠道等方面都受到了沖擊。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目前主流媒體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目前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怎么看主流媒體,所以應該要創新主流媒體傳播的方式和模式,多種渠道擴大影響力,可以創新新聞輿論的聲音網站、網頁和公眾號,突出主流媒體的魅力和品位,讓人們尤其是年輕人體會主流媒體的高度和深度,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為了能夠提高在傳播新聞方面的魅力、品位、高度和深度,主流媒體應該要創新新聞傳播方式和平臺,對新聞事實進行嚴格的分析,注重報道新聞的真實性和時效性,同時對社會熱點或者是受眾關注的新聞進行深度報道,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剖析,從國家和政府的高度對問題進行全局分析和報道,這些形式上的新聞輿論是主流媒體新聞傳播的優勢,應該進一步發揚。然而主流媒體也有自身的缺點,如宣傳說教味道濃厚、會議新聞偏多、內容枯燥、語言比較乏味等,影響了主流媒體新聞的收視率和傳播力。為了能夠彌補主流媒體新聞傳播上的劣勢,主流媒體要創新新聞輿論的傳播力,主動學習新媒體的優勢,尤其是要學習新媒體的傳播理念,在表現手法、制作手段等方面多考慮受眾的需求。創新新聞內容,可以在不失莊重的辭藻修飾新聞內容的基礎上使用正面的網絡用語,貼近人們的生活,使用較為風趣、幽默的語言改變新聞風格,同時強力推進媒體融合,做到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同時發力,大屏小屏一起上陣。現在大多城市臺和縣級臺,通過組織重構、流程再造和機制創新,著力打造“新聞一次集中采集、移動客戶端首發、廣播連線播出、電視深度報道”的立體報道格局,通過全媒體全流程全業務的融通互聯,實現新聞的全過程傳播,同時通過“移動優先”,加強新聞的報道時效,爭取以快取勝,以“第一落點”“第一見解”搶占輿論高地,提升新聞影響力和傳播力。現在走在融媒改革前列的城市臺和縣級融媒體中心,新聞記者抵達新聞現場后,首先發回一個標題、一段文字、一張圖片,供客戶端第一時間發稿需要,改變以往客戶端在傳統媒體成稿后再加工發布的做法,力求以“正在發生”“剛剛發生”的新聞時效吸引受眾關注,提高影響力,有的甚至會通過新媒體進行圖文直播和視頻直播,為受眾提供更多鮮活的“即時新聞”,使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得到很大提升。
二、引導力:確保新聞輿論正面引導大眾
(一)新聞輿論的正面導向力
黨和政府要求我國的各種報紙、電臺、黨刊、新媒體等進行新聞輿論的報道時應該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無論是娛樂類、國內新聞,還是社會類、國際新聞都應該要確保報道的新聞具有正確的輿論導向。一般主流媒體在進行新聞輿論的導向工作,尤其是廣告宣傳的導向工作中容易出現沒有足夠的關注度和公眾留意度、對新聞把關不嚴等問題,甚至是新聞報道的導向具有互相抵消和抵觸的問題,這都是沒有做好新聞輿論引導力的原因。
(二)采用講故事方式報道新聞,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力
目前,新聞輿論的引導力發揮已經和以往不同。在自媒體時代背景下,廣大人民群眾能夠通過自媒體方式進行信息的網上發布和傳播,對不同的新聞發表個人的意見,轉發其他人的觀點等,這不僅體現在個人能夠進行信息的獲取和傳播。同時也體現了群體可以進行信息和意見的發表和傳播,自媒體的出現直接導致新聞輿論可以不通過新聞媒體等渠道進行新聞操作和運行,所以新聞輿論的傳播應該要發揮出自身正確的引導力,給廣大群眾正面的影響。
新聞輿論發揮引導力應該要充分結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取長補短進行新聞的傳播和導向,從新聞產生的方式以及大眾的接受方式進行改革。在新聞成為新聞輿論的過程中,仍然是需要主流媒體的記者對新聞或事件進行深入的采訪和調查,同時及時對事實進行報道,生產專業的新聞,同時需要發揮信息的權威性。此外,在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調查和采訪的過程中,記者還應該要本著事實進行選擇性的描述,用真實感人、具有啟發性價值的事實進行新聞報道。可以采用講故事等方式進行新聞編輯,在進行故事講解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突出新聞輿論的引導力。比如《無錫日報》曾經刊登過《做好事“潛伏”27年“炎黃”終于找到了》”系列新聞報道,獲得過中國新聞獎,在該系列作品中,真實性、感人的、對人有啟發價值的、人們能夠感同身受的新聞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報道,不僅能夠使新聞具有可讀性,同時也會引導人們對新聞中的好人好事行為產生敬佩,并對自身的行為產生影響。在江蘇揚州,丈夫犧牲十年,周忠燕瞞了兒子十年,2019年清明她帶兒子去了西藏,丈夫犧牲的拉則拉哨所。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中心記者通過講述兒子的一篇作文,制作系列新聞報道、專題報道。新聞專題《爸爸,遲到十年的拼圖》感人至深,故事化的敘述方式重現戍守邊疆不幸犧牲的偉大的父親,堅守秘密護兒長大的偉大的母親,新聞作品被各大央媒刊播,引起廣泛關注。人們喜歡被這樣的事件新聞所感化并受到引導。通過網絡平臺將故事新聞進行傳播,同時主流媒體進行轉載,或者是根據新聞內容制作新聞短視頻或者新聞圖片等進行新聞報道,都能夠使大眾接受,并對大眾產生正面的導向作用。傳統媒體應主攻新聞資訊類短視頻,在確保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展示事件的關鍵瞬間和細節,遇到重大社會事件,善于用過程性的內容跟蹤事件的發展,增強內容傳播的時效性和節奏感,從而擴大信息量、提高傳播效率。為了能夠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力,新聞編輯過程中,相關記者應該要保持謙遜的態度,實事求是,講好故事,之后通過各種正面影響力的媒介進行新聞的傳播和引導,為大眾做好正面引導的工作。
結語
總之,為了能夠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主流媒體和新媒體應該要取長補短,拓寬新聞輿論傳播的渠道,并保持傳播渠道通暢,創新新聞的內容敘述和形式,從而有效地傳播新聞;為了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力,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可以講好故事的形式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潛移默化地對大眾進行正面引導,擴大新聞輿論的引導力影響。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和引導力,結合主流媒體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和渠道,科學、合理地報道新聞,使新聞成為新聞輿論,從而為大眾產生較強的傳播力和引導力。
參考文獻:
[1]杜尚澤.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劉云山出席[N].人民日報,2016-02-20.
[2]童兵.新媒體時代輿論表達和輿論引導新格局[J].新媒體與社會,2017(7).
[3]丁柏銓,論新聞傳媒對受眾的影響力[J].當代傳播,2016(1).
[4]丁柏銓,新聞傳媒公信力芻議[J].新聞愛好者,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