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洋 黃渝露 孫欣
[提要] 隨著經濟社會和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會計基礎規范在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研究發現:新形勢下企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中仍然存在財務管理意識自上而下整體缺失、財務會計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和財會專業人員業務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應當通過提高財務管理意識、完善財務會計制度、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和規范人員管理、提升人員專業素養等措施,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嚴格落實會計基礎規范。
關鍵詞:會計基礎規范;內部控制;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5月25日
隨著我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財務會計工作對企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和財會人員專業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當前各企事業單位尤其是中小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暴露得越來越明顯,通過完善會計基礎工作,結合財務管理新模式,進而促進企事業單位持續、穩定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一、會計基礎工作在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
會計基礎工作是企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中基礎性工作的統稱,具體包括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的規范填報、會計檔案的保存和財務會計制度的建立和執行等。1996年6月頒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詳細規定了會計基礎工作的各個方面。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使《規范》也在不斷修正的基礎上逐步完善,為各行業財務會計工作的穩健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由于我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財務會計工作在企事業單位管理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此時,會計基礎工作在財務會計工作中的地位也水漲船高,規范和完善會計基礎工作對于保障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高效率、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二、新形勢下企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中的問題
如前文所述,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企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體制都隨之發生了相應的變革。改革工作推進過程中,由于財務會計制度的滯后性和財會專業人員專業知識的欠缺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新形勢下企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仍然存在一定問題。
(一)財務管理意識自上而下整體缺失。經過筆者調查發現,不論是國有企事業單位還是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對財務會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實務中大量存在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工作的混同,認為會計核算等同于財務管理,在經濟效益的驅動下,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原始的會計工作中。甚至大量的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知之甚少,究其原因,與其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對財務管理工作的正確認識密不可分。鑒于此,本單位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形成對財務管理工作自上而下的意識缺失。
(二)財務會計制度不完善。財務管理工作的穩健推進離不開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然而現實中由于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單位的財務會計制度存在簡單照搬同類企業的相關文件,在相應位置做出簡單修改后就頒布實施的問題,這就導致了本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無法有效開展,僅僅能夠完成一些形式上的會計核算工作,進而無法有效地規避本單位財務風險。不僅如此,缺乏完備的財務會計制度也使得財會專業人員不能正確履行工作職責,導致資金使用的混亂,容易導致壞賬、資金利用率降低等資產損失。
(三)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密不可分,一般包括事前風險防范、事中風險控制和事后管理監督三個部分。高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有利于提升企事業單位經營效率,有效降低經營風險。事實上,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現在,仍然有相當數量的單位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例如,在編制每月銀行存款調節表時,經常出現由出納人員進行該項工作,顯然不符合內部會計控制的要求,同時,由此導致的單位人員侵吞財物等違法行為屢見不鮮。
(四)財會專業人員業務水平有待提升。作為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主要執行人的財會專業人員,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也要求財會專業人員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從實務中看,財會專業人員的專業素養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主要表現在新老員工工作配合的程度上,具體而言,新員工掌握著最新的信息技術獲取和使用能力,但缺乏財務會計實務經驗,而老員工卻用陳舊的工作方式指導和培訓新員工,這導致了先進的信息技術水平與財務會計工作不能有效的結合,嚴重影響了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效率。
三、會計基礎規范指導下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完善措施
結合前文指出的企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通過完善會計基礎工作,結合財務管理新模式,進而促進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持續、穩定發展。
(一)摒棄陳舊觀念,提高財務管理意識。如前述,《規范》是為了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建立規范的會計工作秩序、提高會計工作水平而制定的部門(財政部)規章。在信息技術和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企事業單位應當摒棄固有的陳舊觀念,開展自上而下的財務管理規范學習,尤其應當對修訂后的《規范》加強學習,以提升全員的財務管理意識,提高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具體而言,對于單位負責人,應當提升自身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強對會計基礎規范的宣傳力度,組織相應部門的員工不定期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工作能力。對于專業出身的財務會計人員而言,更應當時刻牢記會計基礎規范對于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性,著力提升財務管理意識和專業水平。
(二)加強體系建設,完善財務會計制度。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是保證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穩妥運行的前提,實務中,各企事業單位應當根據自身所屬行業、企業規模等因素的差異,有針對性地建立本單位財務會計制度,堅決杜絕生搬硬套,免于財務會計制度流于形式。具體而言,應當至少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應當保證財務會計制度健全;其次,應當切實做到嚴格落實已經建立的財務會計制度。保證財務會計成果能真實、全面地反映本單位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應當從以下角度入手:第一,嚴格根據《公司法》和《企業會計準則》等規范文件制定本單位財務制度文件,第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財務會計制度進行完善,杜絕文件一經制定就束之高閣,流于形式。嚴格落實已經建立的財務會計制度同樣重要,應當根據本單位財務會計制度設置相應的部門和崗位,杜絕一人兼數職,尤其應當杜絕一人負責全部財務會計工作的現象發生。
(三)嚴格會計管理,建立內部會計控制。構建合理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完善人事制度。合理設置采購與付款業務的部門和職位。對貨幣資金收支和保管業務建立嚴格的授權批準程序,互斥崗位做到相互分離,有效控制。第二,建立財務風險控制系統。如規范投資決策程序,在討論重大投資項目時,需加強項目自立項至實施等環節的管理,對于決策、實施等環節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嚴格控制投資風險。第三,強化內部會計控制監督體系。杜絕只強調對審批程式的監督,堅決落實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監督落到實處。
(四)規范人員管理,提升人員專業素養。財會專業人員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參與者和主要執行者,信息技術和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也要求企事業單位加強財會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以適應財務知識的不斷更新換代。有鑒于此,對于企業而言,應當在招聘本單位財務會計人員時,著重考察應聘人員對財務會計知識的熟悉程度,堅決杜絕無證上崗。此外,企業應當根據自身需要,合理設置財務會計部門和崗位,加大對財務部門的資源投入,確保不得一人兼數職,尤其不得兼任互斥崗位的工作。同時,建立崗位考評機制,落實獎懲制度。對于財會專業人員而言,應當加強自身財務知識的學習,熟悉財會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內容,不斷提升業務能力,保證財務會計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主要參考文獻:
[1]蔣龍超.淺析中小企業會計制度設計問題及建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8).
[2]李蘭桂.關于事業單位會計基礎規范問題的思考[J].時代經貿,2019(15).
[3]陳萍.關于民營企業規范會計基礎工作的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3).
[4]王敏.對強化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思考[J].交通財會,2019(8).
[5]卜立景.內部控制視角下高校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探究[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1(3).
[6]吳磊.集團公司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水平自我提升機制的構建[J].中國農業會計,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