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明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網絡時代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展開研究,闡述了網絡時代對高校思政工作帶來的挑戰,并以此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網絡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校;思政;信息化
思政工作是我國教育部門所承擔的關鍵性工作,而高校的思政工作則是針對高校培養的學生展開思想方面的教育工作,但是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海量的虛假信息、暴力信息和色情信息等都會嚴重影響到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嚴重者甚至會導致高校學生形成反社會的思想人格,在這種環境下更應當針對高校學生的思想進行正確的引導,但是因網絡信息的難以防范和難以管理,導致高校所展開的思政工作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解決網絡時代對思政工作造成的影響,進而展開網絡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工作是各大高校所面臨的關鍵問題,因此本文的研究內容顯得至關重要。
1 網絡時代對高校思政工作帶來的挑戰
1.1 網絡信息化帶來的挑戰
網絡信息化時代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信息的海量性,因信息數據非常龐大且隨處可見,因此我國政府所展開的網絡信息管理方案并未取得良好效果,進而對高校學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在這種環境下因高校學生自身不具備判斷信息是否正確的能力,因而導致被轉發的網絡信息會對高校學生這種青少年進行不利的心理影響。另外,因我國大多數高校在思政工作方面仍然采用較為傳統的工作方式,因此在實際思政工作開展期間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無法針對網絡信息化做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最終會導致思政教育工作難以展開。
1.2 網絡虛擬化帶來的挑戰
網絡虛擬化也即是目前較為常見的網絡匿名和網絡普及,同時我國在針對網絡環境所實施的司法立法并不完善,缺少相關的懲罰舉措,因此在網絡匿名的前提下,大多數高校學生青少年都會在網絡上宣泄暴力,因而會導致網絡與現實無法分清,大多數高校學生面臨著網絡心理障礙的難題。所謂的網絡心理障礙也即是青少年長期使用手機或電腦等信息化產品,通過虛擬網絡交流平臺的方式進行溝通,但是其對網絡存在著錯誤的認知,因此經常會出現癡迷網絡的現象,這說明網絡虛擬化的問題對青少年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青少年的內心世界會因長時間接受網絡虛擬化而造成偏激和孤僻等錯誤的心理狀態,嚴重者甚至會封閉自身的心理環境不與外界進行溝通,即便是學生自身具有較強的定力,也會因周圍人的影響因素而陷入到網絡虛擬化當中,對現實生活產生厭倦的心理。因此,經常能夠看到現代的高校學生脫離了手機和電腦后個人所呈現出來的人際交往能力相對較差,這也代表了在網絡虛擬化的影響下高校學生的心理已經出現自我封閉的現象。在這種背景下,高校的思政工作很難展開,因高校學生在網絡虛擬化的背景下已經形成自我封閉的心理狀態。
2 網絡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對策
2.1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因互聯網形成的時間相對較短,雖然互聯網發展趨勢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但是這種影響仍然屬于可控范圍之內,因此高校方面在展開思政工作期間應當注意對價值觀念方面的教育培養,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成果,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夠讓大學生在面對信息的時候擁有較強的自我處理能力和信息分辨能力,要讓大學生了解到哪些信息是正確的,而哪些信息是對自身發展不利的,也即是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在面臨網絡時代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因此,本文認為若想要突破高校思政工作所面對的困境首要對策就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還應當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學生自身的三觀不受外界的不良信息影響,堅定學生自身所具備的心理防線和熱愛黨的決心,這樣才能確保接下來的思政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加大網絡思政教育的工作力度
思政教育工作力度也即是展開思政工作的頻率,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高校在展開網絡思政教育期間都會選擇每月進行一次或者半年進行一次,這種頻率雖然相對較高,但是相隔的時限過長,學生在接受了教育后無法得到與之匹配的復習時間,無法消化相關的思政教育知識。因此本文認為高校在展開網絡思政教育期間可以采用網絡軟件的方式進行,通過簽到、布置小任務的方式來展開相關的網絡思政教育工作,這樣能夠加大網絡思政教育的工作力度,同時還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并掌握思政教育知識,這樣頻率較高的長久性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能夠潛移默化學生對思政教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一種相對較為有效的教育手段。
2.3 構建完善的網絡時代思政教育團隊
本文認為在高校開展思政教育期間應當通過構建網絡時代思政教育團隊的方式來展開思政教育,將教育團隊充當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礎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傳統的思政教育團隊只需要通過相關的培訓就能夠接替網絡時代思政工作,并且因傳統教育團隊自身具有較為豐富的思政工作經驗,因此在開展思政工作期間能夠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诖藨攲ζ湔归_培訓,在培訓期間需要針對傳統教育團隊的思政工作手段和工作內容進行重構,比如可以通過學習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來提升傳統思政教育團隊的專業技能,使其能通過網絡信息的渠道來展開思政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綜上,若是通過培訓的方式將傳統教育團隊轉化為網絡時代思政教育團隊能夠起到良好的思政工作效果,并且教職員工能夠利用自身的工作特性對學生使用網絡信息的方式進行引導,同時還能優化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
2.4 開展網絡道德建設計劃
道德是一個人在抵抗不良信息的關鍵能力,因其歸類為思想素質的一種,因此本文認為應當通過開展網絡道德建設計劃的方式來展開具有創新性的高校思政工作。高??梢酝ㄟ^構建道德規劃的方式對大學生上網瀏覽信息和網絡上匿名發言等進行規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因此,思政教育團隊應當總結歸納目前網絡環境上所出現的不良操作行為和不良言行,并以此為基礎作為道德建設計劃的核心,通過規章制度的方式對學生上網操作的行為進行限制,同時還應當構建相關的監督部門,針對違規的學生進行相關的處罰,這樣的管理方式能夠有效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思政道路。同時,本文認為處罰的程度要相對較低,在開展思政工作期間要盡量抱著懷柔的態度進行,避免過硬的態度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心理,要通過心理疏導和思政疏導的方式來展開相關的道德建設工作,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管理效果。另外,本文認為還應當建立預警管理體系,也即是由專業人員負責對高校網絡進行全天候的監控,若是發現不良信息及時刪除并進行溯源,從根本上斷絕不良信息的傳播。
3 結論
網絡時代背景下的不良信息對高校學生心理方面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為了解決網絡時代背景下所面臨的困境,高校思政教育團隊應當從實際出發,結合信息技術來展開相關的應對措施,本文認為道德建設計劃、預警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是針對高校學生所展開的關鍵性對策,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思政工作效果。
參考文獻
[1]袁智勇.網絡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工作探析[J].農家參謀,2020(15):240+242.
[2]胡楊峰.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戰及對策[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0,37(04):102-103+111.
[3]于鵬.網絡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與發展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0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