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龍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峻,環境安全隱患更多。我國近年來境污染問題十分重視,但還是經常發生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件,這給社會發展和居民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要做好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監測工作,采取科學的治理措施。
關鍵詞 突發性 環境污染 事故 應急監測
對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其原因是較為復雜的,通常來說主要是工業領域的生產事故或有毒有害物品的泄露造成的,但主要原因還是人為的失誤造成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具有嚴重的危害性,可以在短時間內破壞生態環境,威脅居民的生命健康。針對環境污染事故,我國近年來不斷加大對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重視,建立了突發環境應急監測技術的規范和體系,取得了重要的效果。但由于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目前環境應急環境監測質量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斷的完善。
1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意義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有助于其快速的掌握污染物的種類,從而有針對性的判斷污染的范圍和程度,從而為后續的環境污染事故治理提供科學依據,有效的避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影響擴大。同時,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治理過程中,需要科學的環境監測數據作為支撐。對于工業企業來說,其生產所需的部分物質對于人體健康會產生巨大的威脅,并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同時,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還具有治理較難的問題。因此,需要做好應急監測工作快速的分析和判斷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特點,從而采取科學的治理措施,避免污染的進一步加劇和擴散,降低居民的安全隱患和財產損失。
2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主要特征
2.1突發性
相較于其他環境污染事故而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在出現后的短時間內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激烈擾動,從而導致瞬態嚴重污染問題的出現。簡而言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普遍會在出現后的短時間加以快速惡化,造成嚴重損失。此外,這類問題也具有較高程度的不可預見性,很難通過對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而提前發現問題。
2.2危險性
相較于常規環境污染事故而言,這類事故的主要出現成因為生產事故、貯運事故以及自然災害(受到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所泄漏污染源普遍為石油、各類化學品等具有高度污染性與有毒性的危險物品。因此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出現后,這類危險污染源在泄漏過程中會對生態環境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2.3多樣性
不同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出現成因、出現時間、排污方式、污染源種類數量、濃度等元素都存在較高程度的差異性,此外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主要由生產事故、貯運事故、泄露事故等構成,事故形式較為多樣。
2.4持續性
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出現后的一定時間范圍內,污染源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破壞,并有較高可能引發一系列環境污染問題的出現,持續對生態環境與人民群眾的人身健康與財產安全造成危害、影響。此外,在多數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中,所泄露產生的污染源普遍具有高度污染性與有毒性,會對生態環境造成長時間的影響和破壞。
3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監測的措施
3.1做好應急監測準備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不確定性比較大,在進行預測時會面臨很多的困難,因此需要對應急監測更加重視,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更好地對事件進行處理。應急監測準備工作應該在突發事件的不同階段都有所體現,因此,加強防范才是預防事件發生的基本前提。應急監測準備工作包含多方面的準備措施,相關人員需要對其有明確的認知。一是制定應急監測預案。應急監測員主要就是針對可能發生的事件制定的科學預案,為快速、科學地開展應急工作提供準確的依據。用以規范事件不同階段的工作行為,對具體工作人員進行明確,對工作方法進行規范,為事件處理提供準確的指導。當事件發生時,需要將制定好的應急預案發放到每個人的手中,積極做好相應的準備,并且需要檢測人員對應急作業文件有充足的了解。二是及時更新應急監測設備。在進行監測時,便攜式應急檢測儀器最為符合,該儀器可以快速響應,并且在操作過程中沒有繁瑣的內容,為應急監測提供便利,使污染區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確定。為了從根本上提升應急監測能力,需要積極引進多種設備,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優勢。很多地區的監測站都開始增加突發性應急監測車的數量,并且在車上放置了大量的設備。
3.2現場監測和積極響應
近些年來,突發環境事件不斷發生,特別是一些影響比較大的污染事件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重視,需要環境保護部門不斷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準確進行判斷,才能降低事件帶來的影響。在進行現場監測時,必須以快速、有效為主要的監測原則。首先,需要對監測因子進行確定,快速收集現場信息,并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進一步確定污染因子。其次,需要采取科學、規范的方法,對風向等因素進行準確判定,經過專業的檢測和仔細的計算,對污染物濃度和擴散范圍等進行確定。然后,進行實時的跟蹤監測,因為環境污染產生的影響需要持續很長的時間,所以在此期間內需要對污染源以及環境質量進行追蹤,確保事件周邊環境的安全。最后,在事件發生后,政府與相關部門需要形成合力,共同進行處理;及時發布準確的信息,使公眾可以對污染事件有準確地了解,穩定社會環境,使人們可以安心生活。
4結語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工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我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頻發,呈現緩慢增長的趨勢。對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處理,對于環境保護部門來說是十分困難的,在處理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要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污染事故進行應急預案的編制,從而在發生后有效的結局。使環境污染事件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保障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 呂愛玲.企業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預案體系探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7(02).
[2] 李雙.淺談突發水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技術[J].科技風,2016(12).
[3] 吳斌.對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思考[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