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惠玉
摘 要 在揭示基于信息化技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本質的基礎上,從時代特征出發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所面臨的挑戰和應當具備的建設新思維,最后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各環節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 信息化技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現代化建設
國家層面先后出臺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等一系列文件,對教育現代化做了完備的頂層設計。
1基于信息化技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本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手段、師資隊伍建設等相關因素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現代化過程,是針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客體、環體等內部因素的現代化更新和變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服務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目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2基于信息化技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面臨的挑戰
2.1網絡化時代的教學資源
網絡化時代給教育帶來的變革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學資源變得不可把控和不可計算,極大的拓展了書本知識的局限性,表現在學生擁有更多的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和方式,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實時更新教學資源,否則無法滿足學生對當前社會的認知理解。
2.2全媒體時代的課堂教學
全媒體時代的課堂教學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更加強調學生和教師要具有較高的信息化素養。一方面,學生和教師都需要能夠熟練操作手機、電腦和各種APP軟件;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的操控能力上要有顯著提高,避免教師一個人講但沒學生聽的尷尬局面。
2.3微傳播時代的自主學習
互聯網的不斷升級,微傳播自主學習方式已經成為新的學習模式,微傳播自主學習不僅強調學習自主性,,更強調碎片化時間管理理念,在非集中的小片段時間內完成短小知識信息的閱讀和吸收,以此提升學習的效率。
2.4大數據時代的教學管理
大數據為教學管理提供了強大的分析來源,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的教學情況、學校的教學運行情況提供可行的分析報告和建議。從學生層面看,可以為學生制定尊重個體多樣性的培養方案提供數據支撐;從教師層面看,可以為教學策略調整提供參考;從學校層面看為學校進行質量診改和質量體系建設提供依據。
3基于信息化技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新思維
3.1平臺集成思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要善于集成各大信息化教育平臺的作用,目前比較成熟的信息化教學平臺包括超星學習通平臺、智慧職教平臺、中國慕課網等,這些平臺有的側重于教學實施全過程、有的側重于教學資源共享,但都很好的為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方便。
3.2圈群共享思維
圈群共享思維即提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要運用朋友圈、好友群等圈群作用,利用圈群的特定性和有限性,在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中發揮圈群中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力來達到教育作用。
3.3跨界融合思維
跨界融合思維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要突破專業限制,以網絡平臺為媒介,吸收其他領域的優勢來豐富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法或手段。
3.4迭代創新思維
迭代創新指重復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的反饋過程,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活動或行為。迭代創新思維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要遵循從低級向高級的循序漸進的改進和創新,并且要善于總結和歸納,在反饋中形成高質量現代化建設。
4基于信息化技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措施研究
4.1豐富信息化思政教學資源庫和構建思政信息化教學平臺
就目前看,比較專業的思政教學資源庫有中國慕課網,而比較專門的思政教學資源庫有超星學習通,兩者由于都具有一定的側重面,無法同時滿足既有豐富的資源,又能貫穿整個課堂,從這點看,豐富信息化思政教學資源庫和構建思政信息化教學平臺還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能夠融合資源庫和教學兩方面的作用。
4.2完善智慧職教信息化環境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需要在智慧職教的思想觀念下建設符合信息化實施的環境,環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提供必不可少的硬件設施,否則,一切的推進都會舉步維艱。
4.3加強現代化的信息素養的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實施主體包括教師和學生,現代化的信息素養的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將是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至關重要的一環,教師需要首先從思想觀念中變革,肯定信息化素養是教師能力的重要能力要求,在行動中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
4.4推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信息化管理評價機制
通過推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信息化管理評價機制,真正做到形成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做到管理評價作為長效機制發揮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監測作用和對教師學生的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 鄒慶華.推進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機制建設[J].理論探索,2015(04):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