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圣潔 白雪婷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重視民眾心理健康問題,明確提出了要加強社會心理健康服務。如何認識我國目前心理減壓機構的發展難題,如何面對社會大眾對心理減壓的有效性、專業性認識不足的現狀,是我國心理減壓機構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關鍵。
關鍵詞:心理減壓機構 心理咨詢 心理服務體系
一、心理減壓機構發展概述
1、心理減壓機構的含義
心理減壓是對人自身的心理進行緩解宣泄的一種方式,源于心理咨詢并高于心理咨詢。心理減壓機構主要是針對心理健康被忽視及壓力過大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方式方法進行壓力傾訴排解的機構,其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務主要包括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健康管理與促進等內容。
2、心理減壓機構發展概況
(1)公益性組織與機構的建立
首先,現存的具有基本服務功能的心理減壓機構多分布于醫院、學校、軍隊等。醫院的心理減壓機構多偏向為病痛困擾的病人紓解焦慮;學校的常見心理機構是心理咨詢室、心理減壓室,通過咨詢交談及各種減壓活動引導宣泄;部隊中,常見的是通過音樂、沙盤、宣泄人、團體箱等合理減壓,舒緩官兵的緊張疲勞。
其次,我國的公益性心理服務組織已經逐漸成為必不可少的存在,各地已經建立如自殺預防熱線、民間社會公益性心理援助組織、心靈伙伴公益性服務熱線等組織,它們為降低社會負面效應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2)商業化心理減壓機構的發展
首先,在傳統商業模式中,減壓方式大多偏向于心理咨詢,隨著時代發展,新型減壓方式如借助音樂、宣泄人、沙盤、VR等大量涌現,傳統機構也有了新的擴展。
以壹心理減壓機構為例,它將傳統線下的咨詢、排解等線上化,依靠心理咨詢,心理課程,心理測試,心理FM等方式成功地實現商業化,目前累計擁有1200萬用戶,632名心理專家,600多位專欄作者,并且其還和全國792家心理機構建立起了合作關系,將傳統心理減壓機構發展引出新方向。
此外,伴隨著互聯網+的時代到來,內容付費,知識變現,泛心理學開始流行,使個人心理健康咨詢和服務發生了新的轉變。它們使得從事心理咨詢服務行業的人員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也破除了心理健康咨詢需求者的心理障礙,無需面對面也可尋求幫助。
(3)心理減壓服務人員隊伍的儲備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服務相關專業人才雖然逐年增加,但儲備量遠少于社會需求。2017年我國高等院校有2916所,其中設有心理學部/院/系的約427所;2018年,中國心理學會全國性會員近9000人。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德國平均每萬人中有2.4個心理治療師,美國每100萬人中,有大約1000名專業人員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服務。而在中國,每100萬人中,只有24位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專業人員。因此,國內市場空缺較大,發展前景廣闊。
二、心理減壓機構發展面臨的問題
1、服務體系不完善
在我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還不完善。大部分行業如金融行業、教育培訓行業、計算機行業等尚未開展心理減壓服務或開展少,忽略心理壓力對員工及企業的影響。這就使得職業人群的心理壓力普遍未得到重視,且許多企事業單位提供的心理減壓場所、模式過于單一,無法適應員工的實際需求。
此外,目前流行的心理減壓模式都從西方國家引進,缺少適合我國國人東方文化的減壓模式。例如,美國的擁抱師通過長時間的肢體接觸來傳遞解決人類復雜的情感需求,但這一模式在中國的接受程度就及其有限。值得借鑒的是,日本將其演變為成人包裹減壓方式,是將人裹在一塊透氣的布中,模擬在子宮內的舒適感,達到緩解緊張的情緒,這就容易被大部分的日本人所接受。中國和日本雖然都處在東亞文化的大環境下,但就減壓模式發展的進程而言,“中國特色”的發展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2、專業程度有限
首先,心理行業人才稀缺。心理減壓機構是一個新興的行業,許多機構和個人都是在摸索中前進,行業獲利難度較大,這也是許多心理咨詢師選擇離開本行的原因之一。
其次,心理從業人員專業度相對較低,自從2017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取消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執業證書考試后,心理咨詢培訓和考試開始由民間力量開展,導致心理服務市場專業程度參差不齊、監管缺位等問題接踵而至。目前較多心理行業從業人員職業素質較低,大多沒有醫學或心理學方面專業學習背景,只經過短期培訓考取證書,這使得從業人員專業程度令人質疑。擾亂市場秩序,導致缺乏受眾的信任。
此外,中國心理學行業發展現狀與西方國家相比較,缺少明確的知情同意原則、保密原則、與來訪者關系等道德準則與行為規范。西方國家均存在心理學家或者說心理學從業者特定的道德準則與行為規范,而中國的心理學從業者道德準則和行業規范缺乏具體執行力度,缺少監督機構和監督制度,這就使得大眾對心理咨詢與減壓的不信任度無法降低。
3、公眾認識度不高
首先,部分社會公眾對心理減壓機構接受程度不高,對心理咨詢服務的認識不明確,對心理減壓行業不信任或存在偏見,使得許多心理減壓機構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以至于陷入窘境。這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咨詢費用偏高是傳統心理減壓商業模式發展的一大瓶頸。現有新晉咨詢師一小時的收費約為400元左右,接受督導的費用約為600元左右,接受個人體驗的費用為400-1000元不等。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心理減壓服務的普及設立了門檻。
同時,我國心理減壓機構地域發展偏向問題嚴重,受經濟文化影響,沿海發達城市對心理減壓接納度較高,發達城市試點及推廣普及面較廣,而在發展中地區普及緩慢,多數市場未得到充分開發。地域、經濟條件等限制,是大眾對傳統心理咨詢接受度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其次,社會人文關懷的缺失,輿論的不良傾向,對待有心理疏解需求群體的錯誤看法,這一系列因素使得某些人群過于在意自己的社會形象,從而忽略減壓的需要性,致使社會公眾對于心理減壓認知度不高。
三、 心理減壓機構的發展建議
1、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
首先,在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尚未大范圍普及的情況下,《關于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名單及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中提出的完善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為心理減壓機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北京市西城區、朝陽區等、天津市全部市轄區、湖南省長沙市、海南省三亞市等試點地區,人們遇到心理不適及情緒障礙時,有望在身邊就享受到方便、可及的心理治療和咨詢服務。基于此,應當更進一步開展針對職業人群的心理減壓服務,為在職人群提供健康宣傳、咨詢傾訴、減壓方法等服務,傳遞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借助外界心理調節方法和緩解抑郁、焦慮等常見心理行為問題的方法,為職業人群提供方便高效的減壓途徑。
此外,基于文化背景的心理減壓才是最適合的,在東方,既要考慮我們接受的科學的嚴密和實證,也要考慮中國的國情和文化傳統。可以借鑒芳香療法來發展中國自古就有的焚香靜心;引用道家、儒家的思想與現代大眾生活方式融會貫通,減輕心理壓力,道家無為而治、儒家中庸之道都賦予了中國所特有的心理減壓思想。
2、加強心理減壓服務人才隊伍的培養
一是要加強減壓機構與專業人才對接,提高機構專業性、規范性、完整性。首先,要充分發揮心理疏導社會支持等優勢。鼓勵專業人士加入共同發展減壓機構;還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留住人才;同時,也要聚焦心理應用,參考發達國家心理健康專業人才的標準,以學歷教育為主,促進社會心理減壓服務從專業化、標準化、產品化、品牌化、職業化到行業健康發展。
二是繼續完善行業規范準則及行業協會組織,約束機構行為,要求各類機構共同遵守規范,遵守普遍道德準則,對大眾有更深刻的人道關懷和理解溝通,讓心理減壓行業更好地發展。
3、普及和提高心理減壓的大眾認識度
第一,應當正確引導大眾輿論,搭建一個保密性強、人性化服務、情感傾訴的平臺,精準研判大眾訴求,讓大眾公開、正確、理性接受心理壓力健康減壓,認識減壓的必要性及合理性。通過線上互聯網微博、公眾號平臺推送等,線下走訪、車輛廣告、社區宣傳欄等途徑來引導大眾正確認識心理減壓。
第二,要使心理減壓機構深入基層。城鄉社區是社會服務的基層單位,應當注重促進轄區居民的心理健康,為弱勢群體提供公益性服務,建設心理減壓健康服務網絡,促使心理減壓健康服務網絡覆蓋城鄉,使得城鄉人群心理減壓健康問題得到關注和及時疏導。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國內心理減壓市場需求龐大,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不斷完善更新,應從多個方面采取適當措施,完善社會公眾對心理減壓的認識,健全心理減壓社會服務體系,努力為我國心理減壓機構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盛世華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2019-2025年中國心理咨詢行業需求變化趨勢及新的商業機遇研究報告[R].深圳:盛世華研,2019.
[2]韓布新,楊謙,李慧.我國心理學機構建設與招生的大躍進.第十七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報告者論文摘要集,2014.
[3]王國強.心理健康助力全面小康[N].人民日報,2017-09-25(07).
[4]徐菁菁.心理咨詢師的自我修養[N].三聯生活周刊,2019-12-19(封面).
[5]陳雪峰.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 33(3):30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