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所以,在高職院校中各個科目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學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心態,促使學生身心發展。本文從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概述,提出體育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的重要性,并舉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維護健康的四大要素之一,對人類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精神方面、情緒方面和意識方面都保有良好狀態。在智力正常發育的情況下,保持情緒的樂觀和穩定,意志堅強,行為規范,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性。同時,還能很好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壓力中進行調節,保持充沛的精力,具有樂觀精神和人際協調性。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在一般情況下比較一致,能共同的發育和發展。
1高指學生目前心理健康狀況概述
1.1入學適應性較低,沒有自信
很多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認為在高職院校學習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高考的不利在短期內對他們造成了心理上的影響,使學生沒有自信。在入學后的人際交往和環境適應性等方面都較低,這是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在入學初期非常普遍的現象。
1.2團隊意識薄弱,處理人際關系問題較差
人際關系對于新時期學生來說是一項比較重大的問題。很多學生由于是獨生子女家庭,與人的接觸較少,但是在進入高職院校后,人際關系更加的廣泛,角色呈現多元化變化。很多學生渴望友情,愿意保持比較寬泛的人際交往,通過交往獲得親密的友誼。但是,很多學生缺少人際交往的經驗,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比較困難,常常感到不自然、不協調。
1.3在學習方面抗壓性不強,缺乏學習動力
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形成很大的壓力,面臨新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很多學生對此感到迷茫與不適應,在考試前過分焦慮,成績波動較大。學習方面沒有較強的抗壓性,缺乏學習動力。
2體育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促進作用
體育教學有其獨特的功能,在培養學生抗壓能力和塑造健康人格方面非常有幫助。在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學會面對挫折和失敗,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品質。在體育教學中感受各個階段的成敗,形成較好的抗壓能力。在學生運動過程中,能拋除雜念,更加集中精力,有利于健康積極人格的塑造。同時,體育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因為很多體育項目都需要自己獨立完成,這個過程是學生自主思考和自我實踐的過程。從而,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面對問題的能力。另外,有些體育運動需要與同伴進行合作,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有很大幫助。在比賽過程中,學生與隊友之間的合作,可以增強集體競爭力,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體育教學在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促進作用,是其他教學課程所不能及的。
3高職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1優化教學環境,形成良好教學氛圍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建立良性互動的體育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開放積極的心態參與到教學活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學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可以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理,提升心理素質和身體機能,進而起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利用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熱情,讓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這樣能更好地鍛煉和提升自我的能力,與老師和同學進行良好溝通,培養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從而以更好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
3.2針對性指導,增強教學效果
新時代的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很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方面都不盡相同。所以在體育教學中不能按照以往的傳統方式教學,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分析,特別是針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這樣可以更好的發揮體育教學的疏導功能。例如,有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可以讓這些學生與性格內向的學生進行活動,有效的帶動成員參與到體育活動中,讓性格內向的學生在教學中得到更好的心理指導。
3.3利用團隊合作提高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能力
體育教學很多內容都需要進行團隊協作,只有在團隊協作中才能更好地完成體育項目,感受體育的魅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的優勢,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團隊意識和集體意識。體育教學的團隊合作還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們的交流和溝通。在具體教學工作中,要充分利用這一特性,加強學生在完成基礎項目的同時,更好地進行溝通交流,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這對學生以后步入社會也有很大的幫助。
3.4樹立教師的健康形象
教師應在新理念和教育改革的環境下,確保自身身心健康,加強心理健康和專業技術方面的學習。在教學中,積極的嘗試,提高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以健康的心態和豐富的知識,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健康形象,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4總結
體育教育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部分,作為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課程之一,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也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教師要豐富課程內容,掌握學生心理,用更好的方法使學生在身心的成長上都得到飛躍,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霞.高職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7(07):139-139.
[2]鄒昆.高職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8(36):124-124.
[3]俞國良,趙鳳青,張寶山.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與評價[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05):95-98.
作者簡介
彭睿(1982.06—),男,漢族,江西萍鄉人,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本科,高職助教,研究方向: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