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 南充 637000)
在競技體育中競走項目是我國田徑的優勢項目,是我國在國際大賽上的重點奪金項目之一,我國競走項目曾創造過輝煌,但是在賽場上的表現并不穩定。一方面隨著國際比賽規則的不斷變化,我國運動員短時間內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另一方面我國部分競走運動員年齡較大,在競走后備人才的選拔上容易出現斷層。因此,后備人才的培養是影響我國競走項目發展的重要問題,只有充足的后備人才,才能確保我國在競走項目上的優勢。
2016年8月30日國家體育總局印發的《競技體育“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在競技體育的發展中學校業余訓練狀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重要保證,學校是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搖籃,完善“體教結合”模式是解決當前我國競技體育發展問題的路徑選擇。學校體育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基礎,是我國多渠道、多層次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的重要戰略舉措。如今教育部積極鼓勵各個學校組建各項體育運動代表隊,各個學校也都高度重視體育課的開展,使同學們的課余活動豐富多彩。嘉陵一中位于南充市嘉陵區,是一所集初、高中一體的現代化新型省級重點中學,在組建運動代表隊當中也非常的多元化,各個代表隊多次參加省級、市級、區級的比賽并取得優異的成績。其中競走項目的發展較為突出,多名隊員在每年的四川省青少年田徑耐力項目對抗賽中取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每年為省一線訓練隊輸送多名后備人才,并成為四川省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培養基地。競走項目能夠在眾多項目中有較好的發展,一定有它突出的優勢,找出他的優勢為其他學校、其他項目的發展提供參考。雖然競走項目在四川省比賽中取得的成績還相對優秀,但從全國比賽中所取得的成績能夠看出,與其它地區競走項目的開展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發展過程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因此,對于嘉陵一中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所出現的問題采取調查、進行研究是我們刻不容緩的事情。
本文以南充市嘉陵一中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的隊員和教練員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利用中國期刊網CNKI數字圖書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和四川農業大學圖書館等大量地信息資源,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
(2)問卷調查法。
對嘉陵一中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的隊員發放調查問卷,并收回進行問卷效度檢驗。學生調查問卷包括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問題所在。此次發放100份學生問卷,回收97份,有效問卷94,有效率為94%。
(3)實地考察法。
通過對嘉陵一中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實時統計,為了進一步保證研究的科學性與準確性,2016-2018年的寒暑假親身參與嘉陵一中競走隊的日常訓練,了解嘉陵一中競走隊的現狀。
(4)數理統計法。
對所獲取的數據運用Excel統計軟件進行數理統計分析,制定相關圖表,為文章提供可靠的數據作為參考。
(5)訪談法。
將收集到的資料和問卷所調查出來的結果和老師進行交流,提出能促進嘉陵一中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對基地的學生和教練進行交談,深入了解,提出合理的對策。
(1)教練員的年齡、性別。

表1 教練員的年齡與性別情況分析
表1顯示,通過對嘉陵一中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的4名教練員進行調查,從性別比例來看,男女教練的比例不平衡,基地隊員女生要多于男生,女教練只有一名,事實上女教練在運動訓練中有很多的優勢,例如女教練對少年女隊員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了解得更清楚,相互之間更容易溝通,無論是在訓練期間還是在比賽期間對女隊員的管理都更加的方便;從年齡情況分析可以看出,教練員的年齡偏大,缺乏年輕教練,容易出現競走項目教練員的斷層。嘉陵一中競走隊與南充高中競走隊相比,教練員的情況較好,南充高中競走隊的唯一一位教練為男性,年齡在40歲以上。
(2)教練員的學歷、職稱調查。

表2 教練員的職稱結構
根據調查,嘉陵一中競走后備人才基地的4位教練員都是學士學歷,沒有一人達到博士學歷和碩士學歷的,說明目前嘉陵一中競走隊的教師的學歷結構整體處于一個中間的水平。從表2可以看出,教練員隊伍中高級教師1人,中級教師2人,初級教師1人,總體來說競走隊教練員的職稱結構偏高,但教師們還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水平。教練員具有較高的學歷,對他們盡快的學習和掌握競走訓練理論、探索訓練規律也是很必要的。
(1)后備人才來源情況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嘉陵一中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隊員的來源為:城市26名、鄉鎮33名、農村35名。從圖1可以看出,嘉陵一中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的隊員來自城市的較少,占總數的27.7%,大多數隊員都來自農村和鄉鎮,根據對教練員的訪談,他們認為來自農村和鄉鎮的孩子更加能吃苦耐勞,意志力更加的堅韌,也更加的服從教練員的安排,但是同時也存在著家庭條件相對較差,營養得不到保障,父母多數不在孩子身邊,對孩子的管教太少等情況。而來自城市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營養等問題能夠得到保障,但他們的家庭擔憂高強度的訓練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因此會更多的干擾訓練。

圖1 后備人才來源
(2)后備人才選拔情況調查。
通過調查得出,在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的94名隊員當中,自愿加入的有38人;體育課老師推薦加入的有12人;老師選拔的有28人,選拔方式采取的主要方法為到周邊各級中小學校比賽、運動會去觀察選拔,學校承辦區級運動會、市級運動會和省級運動會等比賽選拔;同學推薦的有16人。隊員多為自愿加入,只要對競走感興趣,無重大疾病,家長同意皆可,有無基礎也無所謂。教練員對于不能參加比賽的同學就當鍛煉他們的身體,培養他們對運動的興趣。這樣的選拔機制雖說能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和學習競走,但也容易造成競走隊員們能力的層次不齊。

圖2 隊員選拔情況表
(1)隊員的年齡、性別調查。

表3 隊員的年齡與性別調查
從表3可以看出,男女生的性別比例相差不大,女同學占總人數的56.4%,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多數女生從身高發育來看都要快于男生,學習競走動作技術也稍稍優于男生。從年齡結構來看,年齡在11-15歲之間的隊員占總體的42.6%,因為在這個年齡階段,正是發展身體柔韌性、爆發力,以及力量訓練的最佳時機。對于7-10歲的隊員,教練員主要發展小運動員全面的身體素質,訓練內容很少涉及專項。過早專項化,運動營養跟不上,運動強度大,會使運動成績出現“拔苗助長”的現象,導致很多優秀競走苗子的運動壽命過早夭折。
(2)隊員的訓練年限調查。

表4 隊員的訓練年限
從表4可以得知,競走隊的隊員訓練時間在一年以內的較多,競走項目的訓練內容相對枯燥,訓練時間也比較長,有的隊員不能長期吃苦、受傷或升學等原因選擇了中途放棄,所以能堅持常年訓練的隊員就越少。堅持訓練3-5年的占總體比例的16%,情況不太樂觀。因此,運動員的可持續性發展有待提高。
(3)隊員的文化成績調查。
從教練員和隊員中了解到,在選拔隊員的時候不對文化成績有所限制,在小學中選拔的隊員成績相對較好,他們訓練的時間短、任務輕,對文化成績影響較小。初中選拔的隊員成績最差,正常的文化課學習時間得不到保障,訓練和比賽與上課發生沖突,訓練任務重,強度大時,隊員的體能恢復較慢身體處于疲憊狀態,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的效率就會很低,并且這個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叛逆期,有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整個學習氛圍不好,導致形成了惡性循環。高中隊員的成績也較好一些,他們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迫于升學的壓力,對文化課程不敢放松。教練員對運動員進行意志品質、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意識也很薄弱,競走運動是一項訓練較為枯燥的項目,缺少了意志品質的教育會使運動員在后期訓練過程中后勁不足。
(1)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的訓練情況。
競走訓練的場地為嘉陵一中的操場,嘉陵一中是一所集初中和高中的一所學校。火花第五小學位于嘉陵一中旁邊,所以競走隊在上學期間的訓練時間是每天下午4:30-6:30,參加訓練的隊員都是競走隊中相對固定的隊員,大部分是嘉陵一中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有30-40名,火花第五小學的隊員有十個左右會參加訓練。因為比賽大部分都集中在寒暑假,所以寒暑假都會留下有機會參加比賽的隊員采取一天兩練的訓練模式,參與寒暑假訓練的除了嘉陵一中和火花第五小學中有機會參加比賽的隊員之外,一般還會增加很多從其他區、縣、鄉鎮上選拔來的小隊員,人數大概在40-50名左右,這些隊員的流動性就相對大一些,因為就讀學校不同,寒暑假過后,其中一部分隊員會因為不能及時和長期的參加訓練而選擇退出,剩下的一部分隊員因為熱愛和訓練成績較為優異,教練員會推薦他們進入嘉陵一中的初中或者高中就讀,以保證能夠及時和長期的訓練。嘉陵一中的競走隊作為四川省的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培養基地,它每一年選拔的人數較多,流出的隊員也比較多,但每年參與競走隊訓練的隊員都控制在100名左右。
(2)近三年來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的人員流出情況。
根據總教練員的記錄,近三年來競走后備人才基地的隊員流出情況大致在每年30名左右,其中升學的在5-6名之間,輸送到省隊訓練的在10-15名之間,每一年都在逐步增加,這說明競走隊人才培養效果在不斷提升;其他分類里包括中途不能吃苦退出訓練隊的、受傷退出訓練隊的或家長不同意參加訓練的等等,這樣的隊員在12-14名之間,每年也有減少的趨勢。

表5 近三年隊員的流出情況
(3)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近三年的競賽情況。

表6 近三年的參賽情況
比賽是檢驗訓練成果的唯一標準,以賽代練也是非常好的訓練手段,是增大強度的有效途徑,從表6得知,嘉陵一中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在這三年中,參加校級比賽2次,市級比賽1次,省級比賽4次,省級以上比賽只有1次。由此可以看出學校是比較重視競走項目的發展的,在校運會中單獨設置競走項目,為嘉陵一中競走隊員提供以賽代練的機會,并且檢驗隊員平時的訓練效果。但是市級還未受到過多的重視,因為就南充市目前競走項目發展情況來看并不算樂觀,有競走訓練隊的只有嘉陵一中和南充高中兩所學校。雖然省級比賽參加的較多,幾乎每年都會參加一到兩次,但參加比賽的次數從總體上來說是不夠的,不能達到提高競技水平的程度。
從表7可以看出,2016-2018年獲得第一名的人數逐漸增多,進入前八名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梢钥闯黾瘟暌恢懈傋哧牭乃皆谥饾u的提高,但始終與其他地區的競走隊有較大差距,在省級以上的比賽中無法取得更好的成績。

表7 近三年省賽獲獎情況
(1)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的訓練場地和器材。
場地器材設施是學校體育工作賴以進行的物質基礎。近年來由于學校對體育課程越來越重視,運動設施、場地器材得到逐步的完善,才使得競走項目更好的開展。

表8 場地器材調查情況表
競走項目的訓練大多數是在操場上進行,在協調性訓練當中會用到跨欄架、拉力帶和墊子等器材,初中和高中的隊員每周會在力量房進行一次力量訓練,力量房的訓練器材較為單一,只能滿足隊員最基本的力量訓練要求。為了提高隊員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教練員還會定期帶領隊員到公園或者車輛稀少的外場進行比賽模擬訓練。場地器材基本上是能滿足訓練的需要,但從場地器材上也能看出訓練器材和方法較為單一,像瑞士球、波蘇球、平衡板等競走訓練常用來鍛煉隊員平衡感和髖關節靈活度的器材及方法都沒有采用。
(2)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的經費投入。
培養優秀運動員必須有充裕物質保障,嘉陵一中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須依賴經濟投入,因為訓練的物質條件,如訓練場地設施、器材、參加集訓和比賽的花費、教練員的待遇及先進訓練方法和手段都是以經濟為基礎的。競走隊每年會參加省級或省級以上的比賽一到兩次,每次的比賽經費都是由南充市體育局支出,隊員如果獲得名次也會得到一定的生活物品或獎金作為獎勵,教練員帶隊的補助由南充市體育局支付,每天有40元的補助,器材設施由嘉陵一中定期購買。訓練成績較為突出的同學會安排到四川省競走隊或者成都市四川香港馬會奧林匹克運動學校參加集訓,參加集訓的同學每個月會獲得由南充市體育局600元生活費資助。
(1)有利因素。
南充市體育局和嘉陵一中領導的大力支持,在校運會中設立競走項目,為同學們增加比賽機會;定期購買器材,保證場地器材滿足訓練需要;教練員和隊員的福利好,教練員每天40元的補助,參加集訓、比賽的同學每個月600元補助;教練員選材的范圍廣;教練員的帶隊經驗豐富。
(2)不利因素。
訓練隊伍龐大,訓練任務重,但教練員缺乏,訓練隊應以專職教練員為主;教練員對競走交流學習的機會較少,在運動隊管理和訓練方法的更新以及創新上并沒有較大的突破。競走隊參加比賽機會較少,一年只能參加兩到三次比賽,隊員得到的鍛煉比較少。教練員對運動員進行意志品質、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意識也很薄弱,缺少了意志品質的教育會使運動員在后期訓練過程中后勁不足。競走項目的普及程度較低,同學和家長們對競走項目的了解較少,對競走項目后備人才選拔有一定的影響。
(1)嘉陵一中競走項目后備人才基地的教練員隊伍的職稱和學歷都較高。帶隊年限6-10年之間有兩名,11-15年之間的有一名,由此可以看出教練員的帶隊經驗等很豐富,教練人員數量暫時不能夠滿足競走訓練的需要;
(2)教練員交流學習的機會太少,一些新穎的、科學的訓練方法和訓練器材不能及時的運用;
(3)隊員的選材范圍廣,多為自愿加入隊伍,沒有其他的要求與條件,這樣導致新選拔的隊員能力參差不齊。平時訓練時間較短,很多同學都沒有參加系統的競走訓練,寒暑假訓練一段時間后又開始上課,因此導致人員流動性大;
(4)運動員的文化成績較差,隊員的心態不對,教練員也只注重運動員技能方面的學習,不注重運動員文化方面的學習,對運動員進行意志品質、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意識也很薄弱,缺少了意志品質的教育會使運動員在后期訓練過程中后勁不足;
(5)競走項目的普及程度還不夠高,沒有可以進行宣傳的平臺;校領導對競走的重視程度較高,競走項目的比賽在學校運動會開展的較好,但嘉陵一中競走隊參加省級和省級以上的比賽次數較少;
(6)經費投入有限,對教練員及集訓隊員的補助情況較好,但在飲食、住宿、醫療等方面的保障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