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 內江 642150)
隨著新時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速度。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注重教學各方面的改革,通過對其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實質性問題所在,并基于現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出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而體育健康課程作為一門重要學科,不僅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很大的作用,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全面的人才,在其過程中要注重樹立學生對待課程正確的態度,構建起體育課程新體系。
通過對高職院校的專業進行分析,大致將其分為三類,而伏案型主要是指低頭工作,長時間處于高度工作狀態的專業類型,對上肢的靈活性要求較高,主要包括會計、計算機、化驗等工作。其職業特點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身體素質,可以利用健身操的形式來鍛煉學生身體的整體素質,重點鍛煉上肢力量,注意有氧練習,培養學生較為靈敏的反應和速度,有利于更好地適宜工作需求。與此同時,在進行體育健康活動時要教會伏案型職業學生適當的休息技巧,通過活動頸椎、眼睛等部位,達到放松效果。
站立型專業主要包括禮儀、烹飪、建筑等職業。此類專業的特點是長時間處于站立和含胸狀態,會打破身體機能之間的平衡狀態,容易出現血流不暢、心血管等方面的問題。在對此類學生開展體育健康課程時,要加強血液之間的循環,主要通過跑步和形體的形式來增加心肺功能,并通過娛樂形式來提高身體的整體素養。
運動型專業是指導游、銷售和交通等職業,因為其高強度的工作密度和工作環境問題,導致其身體負擔加重,尤其是心肺功能上,很容易出現心血管和肺部的疾病,在對運動型職業進行體育健康鍛煉時要注重對耐力的訓練。通過爬山、游泳等項目來鍛煉學生的心肺功能,此外,要教會學生自我放松訓練,讓學生進入此職業后能夠勞逸結合,促進自身更好地發展。
高職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培養出各方面的人才。教學目標直接影響培養學生的質量,因此教學目標在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體育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適應社會、運動參加和技能五方面開展教學。而在現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缺乏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體育健康教育的相關經驗,沒有深入了解到體育健康所包含的教育范圍,在設計體育教學目標時常常出現偏差,直接造成在現階段的實際教學中,高職學院體育教師只針對運動技能開展教學活動,而對其他方面并不重視,造成學生只學會相關的運動技能,但沒有接受相關的運動思想,還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與教育改革后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相悖。
教學管理在整個體育健康教育中屬于重要的環節,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出現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首先,在學校管理方面對體育健康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對體育設施的投入不大,直接造成學生在上體育健康課時缺乏相應的設備,如足球場、籃球場、臺球桌等,無法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無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為高職院校體育健康課程改革設置了阻礙;其次,在教師層面,有缺乏優質的教師資源,教師的專業水平沒有達到學生的需求和教師年齡差距過大等一系列問題,主要是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來自于中職院校,并且教師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教育,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容易產生抵抗心理,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無法產生對課堂的積極性,對教學質量發揮消極的影響;最后,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程度不高,由于現階段學生的個性較強,對體育健康課程都有自己的看法,同時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教師為達到教學任務,只是對體育技能進行簡單的教授,沒有對課堂進行創新設計,也不具有專業的針對性,因此學生對體育健康課程的態度不容樂觀,參與到體育健康課程中的積極性也不高,制約著體育健康課程的改革進程。
高職院校部分學生的思想仍然停留在考試不掛科的層面,學習的積極性有待提高,職業學校強調以專業技能為主,忽視了體育健康的重要,沒有意識到體育健康鍛煉的關鍵。同時,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專業化人才,要求學生的專業技能突出,體育健康教育課程在教師和學生眼中被當作副科課程,此外,在對學生進行體育健康的評價時重視結果,輕視過程,出現一味關注最終考試成績,卻忽視平時考核的現象,使學生沒有掌握體育技能,無法很好的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求。
合理定位高職院校體育健康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進行改革的首要任務。要準確把握課程的方向,在定位過程中要堅持實際性和深入性,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水平進行明確定位,采用層層遞進的教學手段,每節課先設定一個小目標,隨著課程的深入,目標難度逐年加大,最終達到終極目標,在設置課程目標時,要遵循合理科學的原則,保證每節體育健康課程中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訓練,以此來保證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教師要深入了解體育健康課程的五大教學目標,根據五大教學目標來合理創設課堂內容,在其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單一教學方式,突破應試體育教學觀念,創新教學形式,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
完善體育課程結構在改革過程中處于基礎環節,在其完善過程中,要注意課程設置,個性化發展和專業技能等方面。首先,高職院校中的體育課程應該以實用性為主,遵循學以致用的原則,根據三種類型的專業設置來設計教學課堂,要堅持打破傳統教學中的原則,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要求既要突出專業特點,同時也要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促進學生學習與專業技能相關的體育鍛煉,避免在之后的工作中出現身體損傷的情況;其次,在對課程結構進行設置時,要注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創新教學形式,體現出將學生個性和職業發展相結合進行創新設計;最后,體育課程要迎合學生的專業技能,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要以五大內容為核心,以終身健康為核心,培養起學生良好的健康習慣,促進課程結構體系的完整。
高職體育健康課程要豐富體育教學形式,通過俱樂部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讓學生了解到必須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在其設置俱樂部過程中,要按照和市場相結合的原則,增加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機會,不僅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的場所,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此外,學校也可通過開展體育課外活動來加強對學生的鍛煉,在傳統的體育教育中,運動會都會一年辦一次,在運動會的籌集工作中,以湊合的態度來辦活動,同時比賽項目沒有創意,只是傳統的跑步、跳遠等,因經費不足導致設備無法達到比賽的要求,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就要重視各方面的完善,首先要完善體育設備,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輕松的運動環境;其次要加強師資建設,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最后要多開展此類活動,要以實際為原則進行創新的活動設計,如,開展趣味運動會,通過背夾球、搶板凳等游戲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愛,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各方面體育健康需求。
在體育課程的改革過程中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給在職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要堅持灌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把立德樹人思想貫穿到教學的各個方面中來,教師要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課程,建立起正確的教學理念;其次,學校要注重加強教師的再教育工作,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不斷學習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對策,通過不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新自身的教學模式使其更加適應學生的特點,以達到與時俱進的教學效果;最后,在招聘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時,要重視其專業技能,要求教師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保證在源頭上教師質量的水平,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既有給學生講授正確的體育理論,同時也要留出時間讓學生進行嘗試和鍛煉,在其過程中教師要進行積極的指導,采取鼓勵式教學方式,樹立起學生正確的體育觀念。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鍛煉習慣時進行體育健康課程改革的總計目標,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習慣的培養,不僅可以將有意識地鍛煉不斷內化為無意識的進行鍛煉,培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同時正確的鍛煉理念和技巧也是培養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使用強化機制,當學生進行正確鍛煉時要采用積極強化,給予其積極的暗示,在做出錯誤的動作時,要及時給予消極強化,達到消除行為的目的,并通過積極的體驗來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的好處,逐漸建立起對體育鍛煉的積極認知,從而養成“終身體育”的鍛煉習慣。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體育健康課程的改革是必要的。根據高職院校專業分為伏案型、站立型和運動型,要依據專業特點開展具體的體育健康課程改革措施,針對現階段高職院校在體育健康課程中出現的教學目標不合理,教學管理不到位和教學評價單一的問題,這就要求學校要重視其問題實質,做到合理定位教學目標、完善體育課程結構、豐富體育教學形式、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培養“終身體育”習慣,從而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