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多么懷念能打球兒的日子!
說起北航,我距今最后一次打籃球,就是在那兒。大年二十九的下午,學生大都回家了,場子里的人也就是平常的1/6。野球嘛,打起來簡單,幾個不認識的球友,手心手背一分撥兒,就能3對3、4對4地較量起來。那天,對方陣中有兩個強手,堪稱一高一快。高的是籃板狂人,快的乃突破高手。他們一搭一檔,拿了不少分。突然,大水沖了龍王廟!突破高手飛身上籃,落地時不慎,重重踩在籃板狂人的腳上。打過籃球的都知道,這時候踩人的比被踩的危險得多,十有八九要崴腳(我以前的幾次骨折,都是這么傷的)。果然,那哥們兒坐在地上捂著腳直哎喲。我們給他扶到旁邊的長凳上,還有人買了瓶礦泉水讓他冷敷。按以往的經驗,這時候應該去醫院拍片子,先判斷是否傷著骨頭。但在這個節骨眼兒,誰敢輕易去醫院呢?萬一因為去趟骨科再給感染上……后來,那位老兄是自己打車回去的。也不知道究竟傷情怎樣,希望他健康平安。
既然打不成球,那就網上、電視看看比賽吧。雖然現在大家知道,全世界幾乎所有賽事都停擺了,但一二月份,NBA、歐洲五大聯賽等職業賽事,的確陪伴了萬千悶在家里的中國球迷。
不過,相信很多中國球迷跟我一樣,高水平的國外聯賽可以“欣賞”,離“投入”卻有距離。體育比賽是需要主隊情結的。只有發自內心支持的球隊,才能讓你休戚與共,每一秒鐘都隨著他們的表現,心潮起伏或喜或悲。2月初,中國女足和中國女籃相繼出戰了奧運預選賽。在特殊的時間,這兩支胸前印著國旗的巾幗隊伍,用她們的努力拼搏、用她們的精神意志,感染、振奮了許多人。
中國女足參加的奧預賽,原定的比賽地點正是武漢。因為新冠疫情,改到澳大利亞的悉尼。比被迫失去主場更困難的是,姑娘們在賽前半個月都不能正常訓練。球隊抵達澳大利亞之后,要經過14天的隔離,不能外出訓練,每天只能在賓館走廊里跑步、進行力量練習。對足球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臨近重大比賽卻半個月連球都不能碰,對競技狀態的消極影響有多大!更何況,中國女足的頭號球星、武漢姑娘王霜也因為武漢封城被困在家中,沒能隨隊出征。但是,重重困難面前,“鏗鏘玫瑰”依舊傲然綻放!先后6:1克泰國、5:0贏中國臺北,最關鍵的第三場與東道主狹路相逢,唐佳麗第85分鐘打進漂亮遠射,險些就客場戰勝澳大利亞隊。只可惜最后時刻,被對方扳平比分。兩隊都是2勝1負,因為凈勝球的劣勢,中國隊以小組第二身份出線。
中國女籃更提氣!與女足一樣,也是被迫放棄了原本設在佛山的主場,轉戰貝爾格萊德。比女足難度更大的是,三個對手沒有一支弱旅,全都是排名世界前20位的強隊。正因為對手的強大,才更彰顯這支中國女籃,配得起“真金不怕火煉”。首戰開門紅,順利拿下英國隊,姑娘們收獲了自信。次戰,遇上高居世界第二的西班牙隊,中國隊已經12年沒贏過她們了。賽前除了少數鐵粉,沒什么人覺得我們能勝。可是,中國隊愣是用逼迫性極強的防守,在下半場造成西班牙隊失誤頻頻,又用犀利的快攻反擊,一舉拉開了比分。第四節打到將近一半時,領先了15分!眼看勝利在望,對方卻突然緩過神來,一波高潮過后,離比賽結束不到40秒,居然反超了中國隊1分。危難顯英雄!球隊隊長、外線核心邵婷挺身而出,底線強行突破反手上籃,不僅命中還造成對方犯規加罰一球!這個進球,一下子把我從椅子上“彈”起來,情不自禁高喊“NB”,握拳重重一揮。相信那一時刻,全國不知道多少人家,都響徹著這么一聲吶喊。

馬甸公園籃球場,疫情期間被關閉。
本以為,那段時間中國體育的最佳鏡頭非此莫屬,沒想到接下來,邵婷馬上就被主教練許利民搶了風頭。對陣韓國隊,中國隊從頭贏到尾,打得對方絲毫沒有脾氣。即便這樣,下半場稍有松懈,許利民立刻叫了暫停,他的訓話也通過轉播話筒,令所有人聽得真真切切:“打的是什么,干什么?你們作好準備了嗎,球贏了嗎?胡來!你們有點兒出息!小農意識!富不了!”一番怒吼,讓姑娘們徹底警醒,最終100:60取得大捷。而“小農意識”四個字,也迅速登上了熱搜榜。網友這樣評論:“這真的是好教練!該耐心時耐心,該嚴格時嚴格!”“嚇死我了,我在電視機前一聲都不敢出。”“嚇得我以為比分追平了,結果一看還領先22分!為許指導的永不松懈點贊!”

2018年,中國女籃在北京打了一場教學賽。這次疫情中的表現,中國女籃圈粉了無數國人!
邵婷的致命一擊、許利民的當頭棒喝,都是中國女籃技術、作風雙重過硬的最好證明。而中國女足和中國女籃的“逆風航行”,更是超越了常規意義上的體育競賽,在特殊時期給我們帶來了力量和希望。災難面前,每個人心里都郁結了那么多的沉重、難過,對患者的同情、對自己與親朋的擔憂。突然,一群胸前印著國旗的姑娘,用頑強的精神、用昂揚的斗志、用開朗的笑容,劈開黑暗、現出光明!她們,是你、是我,是許許多多中國人的代表。讓我們相信:不可能人人都是白衣戰士,在一線與病魔搏斗。但只要每個人都做好自己,陽光總會驅散陰霾。她們帶來的力量,絕非廉價的心靈雞湯。這力量因真實而美好,溫暖心靈、點燃斗志,讓我們一澆塊壘、振奮起來!
除了業余籃球選手和球迷,我還有另一個身份——體育從業者。前些年,做過中超、世界杯預選賽、CBA、NBA中國賽、中網等職業賽事的運營推廣,后來又搞了兩年青少年足球培訓。去年7月入職了一家“企鵝系”的互聯網體育公司,從事教練員的線上培訓。
我3月初,回單位復工。就在復工的第三天下午,人力突然找我們部門的人挨個兒談話。開門見山:培訓業務砍掉,整個部門解散,按N+1賠償。而兩個小時前,我還跟領導一起,為了爭取一項直播課程的廣告位資源,通過郵件和其他部門“吵架”。轉瞬,只剩下一腦袋虛幻。
還沒來得及自怨自艾,就看見朋友圈里好幾位同行也都宣告失業,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公司的員工。流行的招呼句式,也從“求合作”變成“你也被裁啦?握手!”沒兩天,歐洲五大聯賽、NBA相繼停賽,歐洲杯宣布推遲一年。緊接著,多米諾骨牌里最大的一塊——東京奧運會,在日本政府苦苦堅持了兩個月后,終于也宣布延后一年。隨后,巴塞羅那俱樂部和NBA聯盟,也被曝要求球員降薪、停薪。可以想見,各種體育營銷全都暫停、廣告主大幅削減相關預算……眼看全世界的體育行業,在號稱“奧運之年”“體育大年”的2020之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冰河期。
當然,這不奇怪。體育,能吃還是能穿?社會“停擺”之下,人們首先要保證的是免受饑寒、吃飽穿暖。按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百廢待興的當下,應該排在體育前面的行業簡直太多了。體育必須是“吃飽了撐的”以后,才能被顧及的。
可是,體育真的不重要嗎?著名足球教練、利物浦隊主帥克洛普說:“足球,是那些不重要的事情里,最重要的一個。”我想,這里可以把足球擴大到體育。體育不能吃、不能穿,不關乎國計民生。但是,體育可以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
編輯? 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