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張海濤
摘? 要: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學校體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本文根據現代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以及邏輯分析法,深入分析中小學校開設體能訓練課的S(Strength:優勢)、W(Weakness:劣勢)、O(Opportunity:機遇)、T(Threat:威脅),使社會各界認識到中小學校開展體能訓練的必要性,同時促使教育部門充分地認識到發展學生體能的重要性,并在中小學校開設體能訓練課。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使中小學校開設體能訓練課在保持優勢和抓住機遇的前提下,將劣勢和威脅降到最低,也為中小學校體能訓練課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中小學校? 學校體育? SWOT分析? 體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7(a)-0131-03
SWOT Analysis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Cours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ANG Zhe? ZHANG Haita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25?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akes "health first"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Based on the physical health status of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deeply analyze S (Strength), W (Weakness), O (Opportunity) and T (Threat)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courses offered b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make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 realize the necessity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students' physical ability and set up 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 cour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helps to make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courses offere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minimize disadvantages and threats on the premise of maintaining advantages and seizing opportunities, and it also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cour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WOT analysis; Physical training
體能訓練課是新時期學校體育貫徹“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必然產物,是以學校體育為媒介,發展學生體能,以提高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為總目標的體育實踐課程。學校體能訓練課的開設是基于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呈全面下降趨勢,尤其是肌肉力量、耐力和柔韌性下降幅度較大。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美食日益豐富。隨著社會的發展,近些年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狀況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1],讓人們為青少年的成長甚是擔憂。本文是根據現在中小學生身體的實際情況,提倡學校開設體能訓練課,并用SWOT分析的方法,明確開設體能訓練課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中小學生開設體能訓練課的S(Strength)、W(Weakness)、O(Opportunity)、T(Threat)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全球學術快報及《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學校體能》《體育游戲》等進行相關的文獻資料的搜集和整理[2]。根據本文的需要,對以上書籍和文獻資料進行閱讀、分析和總結,為本文提供理論支撐。
1.2.2 訪談法
本文采用訪談法,在準備好訪談內容后,聯系該市市區內幾所中小學體育教師、學生家長和領導進行訪談。此外,隨機抽取中小學不同年級的不同班級進行體能測試,再將訪談結果和測試結果匯總。
1.2.3 邏輯分析法
利用SWOT分析法,對中小學校開設體能訓練課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分析。通過相關的理論知識、實踐探究對其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
2? 結論與分析
2.1 中小學校開設體能訓練課的S(Strength:優勢)分析
2.1.1 體能訓練課目標設置符合各階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學校體能訓練課目標的設置不搞“一刀切”,也不會出現“拔苗助長”的現象,體能訓練課不等同于常規體育課,常規體育課的部分結構一成不變、教學內容單一無趣、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生既喜歡體育課,又不喜歡體育課。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中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3]。然而,體能訓練課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特點設置目標,體能發展的目標也不同。例如,小學階段,一至二年級學生模仿能力較強,骨骼和韌帶、肌肉較為柔軟,抓住這個特點對該階段的學生多做一些移動、躲閃的游戲訓練,主要發展學生的柔韌性、靈敏性和協調能力;三至四年級學生在一至二年級的基礎上增加平衡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的訓練;到四至五年級隨著學生的生長發育,可以對學生進行速度和耐力的訓練[4];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生長發育快速期也就是青春期,在這個年齡的學生理解能力強、易沖動、身體各系統機能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骨骼和肌肉發育相對完善,可以對其進行爆發力、有氧耐力和力量的訓練。
2.1.2 體能訓練模式多樣靈活,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中小學生發展體能可以采用多種模式,小學階段多以趣味性的游戲和團隊競賽為主,讓學生樂在其中、動在其中。初中階段的學生以挑戰自己、多人對抗和競賽為主,讓學生懂運動、會運動、愛運動。體能訓練不受傳統固定模式約束,訓練方法不斷創新,訓練器材不斷變化,讓學生保持新鮮感。情景設置模式以發揮學生想象為主,讓學生成為自己心目中的“運動英雄”;團體競賽模式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學會為了集體利益奉獻自己;挑戰自己模式充分利用學生青春活力的特點,為每一個學生設置挑戰內容,不與他人比,只與自己比,每一次對自己發起的挑戰皆是進步;競技模式對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組織競賽,有競賽就會有輸贏,讓學生知道人外有人,運動要堅持不懈、勇于拼搏、敢于爭先。
2.1.3 評價方法的實效性
學校體育的評價方法主要以總結性評價為主,過于絕對、單一。學校體能課的評價方法要打破常規評價方法,根據不同年級、不同體能層次設定不同的評價內容,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每一個學生做出有效的評價。學生是評價的主體,學生的自主評價是學生學習和鍛煉的動力源泉[5]。將學生按年齡劃分、按性別劃分、按學生的體能層次劃分,設置實際有效的評價內容。教師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學生之間做相互評價、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家長做對比評價。匯總之后對學生進行評分并設置下一階段的體能訓練目標。
2.2 中小學校開設體能訓練課的W(Weakness:劣勢)分析
2.2.1 學校基礎設施的局限性
目前,中小學校由于人為因素和資金不足,存在體育器材短缺的情況。在學校里常見的體育健身器材有單杠、雙杠,比較單一又缺少樂趣。學校選址一般在市區內,多數學校只有1塊籃球場和面積不大的操場,很難滿足平時的體育課和課間操所需要的空間。擁有室內運動場地的學校更是少之又少,在筆者調查的學校中都不具備室內場地。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沒有室內場地的學校只能選擇停止體育課。
2.2.2 體育教師對體能訓練的知識匱乏
在我國師范高校和體育院校里還沒有具體開設體能訓練專業,這些高校開設的專業較為傳統,不能全面滿足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用人單位到高校招聘體育教師普遍都以三大球為主。傳統的教學課堂在延續,沒有根據現在中小學生的興趣和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去針對性招聘人才。就中小學校開設體能訓練課來說,具有體能訓練師資格又同時擁有教師資格證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中小學時期是身體成長的關鍵階段,對于中小學生體能訓練必須有專業體能教師進行指導。體能訓練師資的匱乏是中小學校開設體能訓練課的一大難題。
2.2.3 傳統教育的選才模式,使家長對孩子的培養重智輕體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實踐型人才是我國培養人才的目標。雖然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全國范圍內也出現選拔人才的新模式,但這些試點省市畢竟是少數,其余的省市依然秉承傳統的教育模式和選才模式。現在中小學生的家長們,曾經都接受過傳統教育,在他們成為家長之后頭腦里仍舊是傳統的教育思想,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分”高于一切,孩子為了高分日夜苦學,家長更是忙得不亦樂乎,承擔了孩子學習以外所有的工作,使學生缺少勞動和體育鍛煉,嚴重地違背了現代培養人才的方法和目標。
2.3 中小學校開設體能訓練課的O(Opportunity:機遇)分析
2.3.1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
近年來國家為解決國民體質健康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年-2030年)》政策和相關考核方案[6],在國家層面上支持全民健身,相關政策出臺后得到全國人民的積極響應,社會各界也隨之組織各種健身活動和體育競賽。同時也要求各級各類學校,通過學校體育課培養懂運動、會運動、愛運動的學生。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體育得到重視,從而推進了學校體能訓練課的開設。
2.3.2 多媒體信息的傳播,激發學生對運動的熱愛
如今,學生通過網絡信息、多媒體視頻可以觀看國內外各種體育賽事,體育綜藝節目的熱播讓中小學生對體育運動充滿熱愛。學生觀看節目之后,便會去模仿自己所向往的體育明星,渴望自己也可以參加這類體育節目、去玩這些體育游戲。體育運動的精神對中小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會將心目中的體育偶像當做自己前進的目標,這對中小學生的成長是積極的。
2.4 中小學校開設體能訓練課的T(Threat:威脅)分析
2.4.1 體能訓練課存在運動風險
體能訓練課存在運動損傷,中小學生正處于愛玩好動又充滿好奇心的階段,體能訓練課的模式和訓練使用的器材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在校開展體能訓練課時學生會表現得極其興奮,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有可能會出現不必要的風險。學生在訓練中沒有按照教師所教授的動作去做,也可能會出現扭傷、刮傷、摔傷等情況。體能訓練好比投資是存在風險的,但專業的體能教師結合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和安全可靠的訓練器材,是可以將運動可能出現的風險降到最低,甚至完全規避使風險為零的。
2.4.2 訓練負荷過大使學生感到身體疲勞,影響其他學科教學
體能訓練課要有訓練密度和訓練負荷,學生的體能情況是各不相同的,運動負荷的選擇很困難。通常會選擇中等的訓練負荷,因為中等強度的負荷能使更多學生接受。在體能訓練時學生積極地調動身體各系統的機能,但訓練結束后一部分學生會出現身體疲憊的現象,導致學生身體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其他學科教學氛圍和質量。
3? 結語
體能訓練課的目標設置符合各階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其訓練模式靈活多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并且評價方法具有實效性。在新時期,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多媒體信息的傳播為中小學校開設體能訓練課帶來了機遇。在新的機遇下,政府應加強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體育教師體能訓練知識的培訓、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和選才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實踐型人才。運用合理的訓練方法和訓練器材規避運動風險,安排適當的運動負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曾結冰.青少年校園大課間開展“體能操”活動的研究——以廣州市花都區鄺維煜紀念中學為例[J].科教導刊,2019(6):184-185.
[2] 李翔.排球游戲的創編理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3] 夏義明.關于初中學生體育能力和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J].田徑,2020(4):27-28.
[4] 高大沖.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跟蹤研究[D].蘇州大學,2016.
[5] 馬敏.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初探[J].當代教研論叢,2020(5):21.
[6] 李彪.“健康中國”視域下中國武術健康價值的時代審視[D].蘇州大學,2017.
[7] 王天宇,金麗.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及我國的現狀[J].科技資訊,2017,15(28):236-237,239.
[8] 馬增光.現代體能訓練對提高校園足球高一學生靈敏性水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9] 楊剛.論中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不足及改進措施[J].田徑,2019(12):27-28.
[10]吳萬學.基于體能訓練在中學體育教育中的創新體系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