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原油價格巨幅震蕩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很多投資者擔憂是否會演變成一場金融危機。大多數老百姓都在關心,特殊時期,該如何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那么,“黑天鵝”沖擊之下,普通投資者如何理財?黃金還是避險資產么?新技術企業是否一定是贏家?上述問題想必是很多人的困惑。為此,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
黃金不是無原則的避險資產
不少昔通投資者,對股市波動尚可理解,對于本身就具有保值功能的“黃金”一度信心滿滿,對其一度價格跳水大惑不解。對此,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解釋道,傳統避險資產比如黃金近期的震蕩與全球金融風險和美元流動性危機相關。在金融市場恐慌情緒大幅提升的情形下,傳統的風險和避險資產鴻溝被打破,隨著美聯儲常規貨幣政策工具用盡,美元走強、金價下跌、油價下跌、美股持續下跌,傳統意義上的投資理念和風險/避險資產分類面臨新的適用性困境。
“黃金并不是無原則的避險資產。”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記者表示,隨著近期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爆發以及原油價格下跌(兩個交易日內超過30%)打破了各種資產之間的日常風險相關性。投資者轉而以控制風險為主,密切關注波動率,大家急于出售黃金換取現金以彌補其他地方的損失;此外美元走強和通脹預期降低也削弱了黃金的吸引力。
“不過,隨著美聯儲宣布開放式的資產購買、歐元區利率徘徊在一0.5%等背景之下。黃金本身無利息的特點反而成為了一種優勢,在最初的極度恐慌情緒平復后。黃金終將閃耀。我們還可能看到黃金價格有所恢復。”魯政委補充道。
“跑贏通脹”要看長期
黃金價格波動,股市行情反復,那么對于風險偏好比較低的投資者而言,宂竟如何選擇理財方式呢?
“當下最穩妥的投資肯定還是銀行理財產品。”魯政委認為,即便近幾個月以來,CPI比較高,銀行理財產品顯得“魅力不足”,但從長期來看,收益率還是相對穩健的、應該是可以跑贏通脹的,
實際上,從投資理念上來看,任何一個階段都穩賺的投資是不存在的,而“長期持有”可能是大多數人應當培養的一個觀念。“理財也好,股票也好,都是如此。”魯政委還編了幾句順口溜,其中兩句是“理財買長長買股、買股緊抓白替消”。
他解釋,這兩句話是說,在相對普遍的降息預期下,理財要買長期限的。而從更長期投資的角度,還是要買股票。“自替消”則是指可重點關注的領域。其中,“白”就是“白馬股”,“替”就是進口替代領域中國企業的成長機遇,“消”就是內需型的消費類股票,這都是未來中國成長性較強的幾個領域。
“不過,我不建議個人投資者直接去買個股,更建議他們去買基金。”魯政委表示。
看好“消費升級+硬核科技”領域
與魯政委關注的“白替消”相似,程實也建議要關注具有長期成長性的領域。在大動蕩的背景下,成長性向好、估值合理的中國資產仍然具備相對吸引力。建議投資者踏刃慎行,警惕跨資產、跨市場、跨行業的風險傳導。井關注相對韌性較強的長期配置選擇。而其中。中國“消費升級+硬核科技”將成為貫穿未來長期的價值主線。有望在全球視野下保持長期的成長性優勢。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上述領域的企業都將是大贏家。實際上,疫情對于上述成長性領域也有不同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
一方面,一些仍在成長、尚未有成熟應用模式的新動能領域可能遇到短期瓶頸。“從短期來看,本次疫情對中國新興產業的供給側造成了兩輪沖擊,沖擊渠道依次為內部的復工壓力和外部的產業鏈阻滯。”程實認為,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就是為了及時打破上述兩種沖擊的共振,避免短期新經濟在供給側面臨壓力的失控。
另一方面,包括視頻會議、遠程辦公等有較為明確應用場景的領域會得到爆發性增長。魯政委表示:“疫情讓很多本來就發展相對成熟、但應用場景較少的企業得到了新的機會。疫情可控、社會秩序全面恢復后,需求可能會有所回落。但是大浪淘沙,一些優秀的企業會從中總結經驗、脫穎而出。短期的過熱以及之后的回調,也是優勝劣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