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
當前,商業銀行基層員工普遍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迫切需要各級行高度重視和加強員工心理關懷。
員工心理關懷是以員工為客體,對其心理狀態實施緊密跟蹤,對心理狀況偏離常態的員工進行干預,整體提升員工對生命情感良好體驗的過程。因此,員工心理關懷應創造積極的生命情感體驗,關注個體作為生命體的真實存在,使“安全與健康情感、受他人尊重與自尊情感、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情感”的價值得到真正落實。
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多采用自上而下的管教方式,把員工當成教育改造的對象。心理關懷則是運用心理學所揭示的心理規律,幫助員工去預測和控制自身心理現象的發生和運行。
新媒體通過互聯網等渠道,以計算機、手機、數字電視等終端為載體,綜合運用文、圖、聲、光、電等各種表現形式,全方位、立體化展示傳播內容,具有開放性、大眾性、平等性、互動性等特征?;ヂ摼W“連接一切”的屬性、“大數據”的基礎、“尊重個體”的價值取向以及互聯網構成的“有機生態圈”,正契合了新時期員工心理關懷的運行要求。
作為基層員工“娘家人”的分支行工會組織,因勢利導,創新載體,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搭建員工心理關懷平臺,既可以突破在員工心理關懷方面的時空限制和成本約束等問題,又能夠實現員工心理關懷的專業、及時和互動,將對員工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搭建“互聯網+工會”平臺,擴大員工心理關懷的滲透力。通過平臺對本單位員工定期開展心理檢測,對心理健康偏離的員工開展心理關懷的專業幫助;通過內部網絡發布心理輔導資料、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制作心理電子雜志等,幫助員工掌握自我解壓、自我釋放的技能,從而能正視客觀環境,以健康向上的心態對待工作、生活和人生;通過建立網絡溝通平臺,由專業人士與員工實時進行交互溝通,打破員工心理謎團,挖掘員工內心潛能,使員工放飛心靈的翅膀,積極應對來自社會、家庭和單位的各種不和諧因素干擾,成為擁有美好心靈、開闊心胸、陽光心態的銀行人。
搭建“互聯網+工會”平臺,增強員工心理關懷的有效性。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大標志就是APP的廣泛應用。手機APP可以植入員工心理關懷概念,讓員工打開手機就可以接受快速便捷的心理服務,建立起新型的心理關懷模式:手機APP可以開通專業的線上心靈顧問,并建一個安全、保密的傾訴平臺和溝通渠道,即時幫助員工疏導負面情緒;手機APP可以設立團隊成員間的心靈論壇,發布專業實用的心理貼士。手機APP模式是員工心理關懷的變革,因其具有新奇、有趣、便捷的特點,易為廣大基層員工特別是新生代員工所接受。利用APP開展員工心理關懷,可以最便捷地對員工及時紓解工作壓力,提高工作質效,增進身心健康。
搭建“互聯網+工會”平臺,提升員工心理關懷的幸福感。新媒體為人們提供低成本獲取信息的渠道,但多如牛毛、良莠不齊的信息,也容易誤導廣大受眾者。通過平臺,可以精心篩選有益信息,利用上下班、周末休息“碎片化”時間段,通過微信推送相應內容,在微信群內開展互動研討,形成從組織到個體雙向反饋,并適時提供思想道德教育,以應對網絡的多元化的挑戰和沖擊。創新開展以讀書會、青年論壇、巾幗講堂等為主題的“創建學習型組織,爭當知識型員工”活動,通過移動考試平臺舉辦“微競賽”,激發員工學習熱情,促成學習氛圍的良性循環。通過梳理“員工生日信息表”,每月為過生日的員工送去祝福,或許是一束鮮花、一張卡片,甚至僅僅一聲特別地問候,也會讓員工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增強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