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一季度(總第88次)例會在北京召開。對于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總體可控,我國經濟增長保持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但同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及其對世界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也給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挑戰。會議指出,要跟蹤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加強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并更加突出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袁雅理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貨幣政策重心將逐漸轉到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上來。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選擇再貸款、再貼現、定向降準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抗疫保供、復工復產、脫貧攻堅、春耕備耕、畜禽養殖、外貿行業特別是國際供應鏈的產品生產等給予大力度信貸支持。并積極引導銀行體系適當讓利實體經濟。
我國金融體系運行總體平穩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針對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需求,金融系統響應早、行動快、精準施策,快速出臺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人民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定向降準,提供短期和中長期流動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及時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有力、精準地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會同銀保監會等部門對疫情發生之后受影響比較大的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貸款給予展期和續貸。
目前來看,上述“組合拳”正在產生積極成效,我國金融體系的運行總體平穩,金融市場預期穩定,貨幣信貸平穩較快增長,國民經濟經受住了疫情沖擊,也為全球經濟金融的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
上述會議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針對性和逆周期調節的要求,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金融風險有效防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果顯現,貸款實際利率明顯下降,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雙向浮動彈性提升,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增強。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從外部看。全球經濟需求下降導致國際貿易萎縮,我國經常項目收支順差將進一步收窄,但隨著人民幣資產避險特征日益凸顯。資本項目順差持續增加。我國國際收支總體平衡,對國內流動性影響有限。從內部看,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種類豐富多樣、空間較大,有利于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
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在更突出位置
當前,國外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世界各國都在出臺增加流動性、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各項措施,其中也包括較大幅度降低利率舉措。就我國而言,自去年人民銀行推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以來,企業貸款實際利率水平已有明顯下降。今年2月份,一般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5.49%,比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了0.61個百分點,這顯示改革潛力正在釋放。
3月27曰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要抓緊研宂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加快,需要通過更加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調控支持經濟恢復發展。在溫彬看來,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可能有以下三個方向:一是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等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合理,引導市場利率穩中有降;二是隨著能源和食品價格下降,通脹水平將逐季回落。要通過釋放LPR改革潛力,盡快降低企業和居民部門資金成本,刺激投資和消費,穩定和擴大內需;三是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將專項再貸款、再貸款再貼現等資金定向投入到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沖擊,需要全球聯合應對。對此,上述會議指出,要跟蹤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加強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要健全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協同和傳導落實機制。對沖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目前來看,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對我國金融市場造成一定影響,但總體上來看,我國金融市場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了高度的穩定性,波動幅度很小,運行總體平穩,市場預期也比較穩定。
3月27曰晚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召開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視頻會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發言中表示。目前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中方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揮全球金融安全網的中心作用,促進國際協調應對疫情沖擊,維護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
面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表示,下一步要重點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按照既定的方針和既有的政策框架來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國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金融大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信貸市場和外匯儲備規模,擁有世界第二大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保險市場,保持好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就是對全球金融穩定的重大貢獻;二是要加強對國際金融市場運行的監測,深入分析和研判本輪國際金融動蕩的內在規律,要結合前期中國在應對疫情方面的政策經驗,及時為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提供建設性意見。
當前,各國都在動用現有一切政策工具恢復全球經濟增長,維持市場穩定井增強經濟韌性。二十國集團3月26日宣布,正采取迅速有力的措施支持經濟,保護勞動者和企業,尤其是保護中小微企業;正在向全球經濟注入超過5萬億美元資金,作為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經濟措施和擔保計劃的一部分,以抵滑大流行病對社會、經濟和金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