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曾璽凡通訊員胡深敏吳育珍)“無論初中去哪所學校就讀,我都會把環保踐行下去。”7月11曰,株洲市淞欣學校六年級畢業生尹烯諾在綠色日記中這樣寫道。摸摸手邊在畢業典禮上領取的“兩型小公民畢業證書”,6年的在校環保教育讓她倍感珍惜。
作為湖南第一所參加全國首批創建“國際生態學校”項目的學校,淞欣學校一直把生態環保理念作為發展的重要主題。校園里,1250盞照明燈均為節能燈,并安裝有空調節能集成優化管理控制系統,共投入10萬元用于節水改造可年節水,萬噸,教室和辦公室均有可回收垃圾箱,學校垃圾回收率達90%。
2010年,該校還引入了德國先進環境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從三年級起在日記本上用簡單的話語,寫下當天的環保思想及綠色行為。自此,一本綠色日記開啟了學生們的十年陪伴。
“原來,講究衛生就是節約用水。”三年級的彭雨欣一筆一劃寫下了這天的環保感悟。她說,因為自己不講衛生弄臟了衣服,媽媽只得多洗兩遍,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
五年級的張晨旭則在日記本上記錄下了自己扶正小樹苗的經歷:“馬路旁的小樹苗倒了,但我只有紅領巾能給它系上,可紅領巾不能弄臟,這可怎么辦呀?”最后晨旭還是用紅領巾拴住了樹苗,“看到小樹苗開心了,紅領巾也會開心的。”
“今天,我自己一個人在家做作業,為了節約用電,我拿著作業本來到了窗前。”“從電視里我了解到衣服脫水只需一分鐘即可,我立馬去告訴了二姨。”“我自己栽的桂花樹開花了,很香,這就是勞動的成果。”……
學校生態環境教育室主任肖玲告訴記者,10年間,學生們用純真語言記錄下自己的點滴成長,并早已把學校的環保教育帶人日常生活中:聽見爸爸洗澡時水一直開著,彭雨欣會生氣責備他不節約用水;龍亦然把外出游玩時喝完的空酸奶瓶裝進書包,直到投入班級里的可回收垃圾桶才放心……
“在淞欣的日子里,孩子們學會了節約水電、垃圾分類、愛綠護綠、維護生物多樣性,這些都將深深刻在他們心里,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扎實基礎。”校長徐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