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孩子們初學《弟子規》時,由于有故事引領,前幾天學生們的興趣尚可。后來因為背誦任務,學生們的興趣漸漸消失殆盡。
為了喚醒學生的興趣,我給學生布置了第一步任務:以小組為單位,自行選擇誦讀伴奏音樂和誦讀風格。這如同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學生們一下子來了精神。接下來的幾天,學生們下課后就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討論、練習,引得眾多行人關注。
一周后,學生的興趣又慢慢回落。我隨即開啟了第二步任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伴奏音樂和誦讀內容,編一編配套動作,創編出屬于自己的“弟子規韻律操”。學生的積極性又被調動了起來。下課后,學生們聚在一處,一邊誦讀,一邊展臂踢腿。同樣的,這也成為了校園里一道美麗的風景。
又過了一周,學生們自編的“弟子規韻律操”問世。
為了防止學生的興趣再次回落,我趁熱打鐵布置第三步任務:知行結合——回家實踐。面對老師的肯定和家長的贊揚時,學生的興趣自然就會高漲了。
最后一步:匯報展示。我把學校領導和各學科老師都請來觀看學生表演“弟子規韻律操”。有觀眾觀看,學生表演得格外用心。就這樣,我“步步為營”,一步步喚醒學生的興趣,把他們帶進經典誦讀的秘境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