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體洶涌如潮的時代,傳統媒體特別是紙煤的生存空間一步步被擠壓和蠶食,“危機”與“創新”成為了所有報人們都無法避開的字眼。此背景下,處于紙媒下游的文摘類報紙的發展同樣遭受了嚴重沖擊,但文摘類報紙本身具有獨特的存在價值及發展意義,仍然可以在激烈的新媒體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基于此.在新媒體時代,文摘類報紙應如何突破傳統編輯思路和發展路徑呢?本文結合《文萃報》的編輯工作,對文摘類報紙的存在價值以及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并著重探討其創新發展路徑。
優勢:信息真實度高.內容新穎深刻
在新媒體迅猛來襲的過程中,紙質媒體的發展受到了嚴重沖擊,但新媒體并沒有完全取代紙媒,就是因為紙媒具有新媒體不具有的優勢,其中最突出的優勢就是信息的真實度比較高。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信息的傳播速度快,但有很多信息沒有經過真實性驗證,這樣的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容易誤導受眾,導致人云亦云的情況出現。不同的是,紙媒所傳播的信息,其真實度比較高,很多信息都是經過探究、考察之后確定的真實信息,所以說,對于部分注重信息真實性的受眾群體來說,紙質媒體所傳播的信息更加可信。
另外,文摘類報紙內容更加深刻而新穎,所刊發的文章蘊含深刻哲理,為讀者帶來許多啟示。同時,很多文章深入挖掘新聞內容。對于一些鮮為人知的新聞事件,文摘類報紙加以重新整合、多角度敘述,使原本沒有引起讀者足夠關注的新聞煥發新的生機,以這種方式增添了報紙內容的新穎陸。
創新:緊跟時尚新風打造欄目、版面
必須正視的是,在新聞時效性方面,文摘類報紙顯然無法與新媒體競爭。在文摘類報紙的組稿、編輯過程中,一般不會發布都市類報紙和網絡媒體激烈競爭的動態新聞,即使轉發一些重要事件新聞、引發社會影響的消息,也不會簡單地轉發,而是另辟蹊徑,注重將各種報刊的相關內容加以整合、組織并形成一篇深入解讀、富于思考的文章。因此,文摘類報紙必須提升新聞敏感性,在一些重大事件、熱點事件發生后要著重打造“第二落點”,在體現新聞性的同時,更加注重報紙內容的可讀性。
作為一張文摘類報紙,內容上大多只能實行“拿來主義”,如何加工和包裝就成為了獨家賣點。不斷推出新欄目成為了《文萃報》多年來的一大亮點。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如何采網絡之長補己之短?《文萃報》在頭版開辟了“聲音”欄目,輯錄兼有個性和思想性的人物言論,成為了普通讀者歡迎的發聲陣地。而“熱點圍觀”欄目讓讀者就當下某一熱點題材激辯、碰撞,智慧的火花閃爍躍動,活躍了人們的思想,成為了名牌欄目。
在網絡時代,文摘類新聞總是要慢半拍。為此,《文萃報》大膽創新,開創原創欄目。《文萃報》編輯部經過精心策劃,在,版推出了每周一期的“談天說地”專版,借鑒電視新聞中常用的“說”的方式,在紙媒的新聞表現形式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人生百味”版面很多年都排在讀者心中最愛看的版面前列。編輯在文后附加的原創點評,幫助讀者閱讀理解,深受好評。
深耕:與讀者進行更多的交流
新媒體的顯著優勢在于讀者能夠對信息及時交流評價,有很多讀者喜歡這樣的信息交互方式,而這一點是傳統紙質媒體做不到的。鑒于這樣的情況,紙質媒體應通過加強與讀者的互動交流來吸引讀者。
《文萃報》通過建立互動平臺讓老年讀者們參與辦報的同時,也擁有了展示、休閑的陣地。《文萃報》舉辦過數次不同主題的征文,因為主題貼近生活都得到了讀者的熱烈支持和參與。近年來,收藏鑒寶類的欄目在電視上十分火爆,足見老年入對于收藏的熱情。《文萃報》就曾適時推出《收藏秀》專版,吸引了很多讀者參與。該互動欄目是對以往征文活動的一次改革,是報紙與讀者深層次的互動。除刊登征文外,編輯部還邀請省收藏協會權威鑒定專家為讀者開展免費鑒寶服務,鑒定“寶貝”的真假、為“寶貝”定價、預測收藏前景,為讀者解疑。
總而言之,在嚴峻的挑戰下,文摘類紙質媒體應做好自身的創新工作,通過不斷地完善自己,吸取新媒體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來拓寬自身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