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加昆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特種設備在人們生產以及生活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以必須要加強對特種設備的檢驗,進而提升對特種設備的質量管理,確保設備的安全使用。
關鍵詞:特種設備;檢驗過程;事故風險;預防
引言
所謂的特種設備指的主要是一些對危害生命安全、危險系數較大的設備,譬如壓力管道、壓力容器、起重機械以及大型游樂設施等。作為與人們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的重要設備之一,特種設備的安全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而特種設備的檢驗則是保證特種設備安全運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必須要加強對特種設備的檢驗工作,定期對其進行檢驗,重視對檢驗過程中的潛在事故風險的認知,從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提升對特種設備的檢驗質量。
1 特種設備檢驗過程潛在的事故風險類型
1.1高空作業(yè)
對于特種設備檢驗工作而言,高空作業(yè)的情況較多,根據相關標準可知,凡是墜落高度超過基準面2米以上的作業(yè),均可以被稱作為高處作業(yè)。而對于特種設備而言,譬如,起重機械、大型電站鍋爐等的檢驗勢必會涉及到高空作業(yè)。在高空作業(yè)中存在較多的風險因素,尤其是高空墜落的風險,所以,在檢驗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施工電梯、井架以及腳手架的安全檢查。
1.2受限空間作業(yè)以及有害氣體
受限空間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在某種封閉或者半封閉的環(huán)境下作業(yè),且入口相對狹小與外界處于隔離的狀態(tài),所以特種設備檢驗在此種環(huán)境下極易出現有毒有害或者供氧不足的問題。譬如,過濾氣泡、壓力容器等的內部檢驗極易受限空間的限制。除此以外,在特種設備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難免會進入到密封的環(huán)境下作業(yè),而在此環(huán)境下檢驗人員極有可能受到有害氣體的傷害,所以,為了保證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必須要采取安全措施來預防有害氣體對檢驗人員的傷害,譬如,確認受限空間是否有線對流通風,有毒有害氣體是否置換到制定位置等。
1.3觸電傷害
在特種設備檢驗過程中還會遇到預兆不強,但是危害極大的觸電傷害。在對特種設備機電設備的檢驗過程中,往往需要涉及到動力電源以及控制電源,并且還有需要進行功能性實驗,所以導致在檢驗過程中極易造成觸電傷害。而且,對于承壓類特種設備的檢驗而言,其往往需要使用焊縫打磨以及X射線機等電工器具,如果沒有正常的進行電源布置或者存在電纜接頭老化的問題均會導致檢驗人員出現觸電傷害風險。
1.4電磁輻射傷害以及其他傷害
電磁輻射傷害指的主要是射線對檢驗人員所造成的傷害,尤其是在對承壓類特種設備的檢驗中,經常會使用到射線檢測,無論是X射線,還是伽馬射源在檢驗過程中均會有放射性物質的產生,從而給檢驗人員帶來安全隱患;另外,在對特種設備檢驗的過程中還會涉及到其他多種潛在事故風險,譬如,交叉作業(yè)傷害、高溫中暑、窒息等等。
2預防措施與安全防護
2.1優(yōu)化升級檢驗檢測技術方法和手段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特種設備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其性能及結構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設備的指標以及質量也明顯提升,基于此,特種設備檢驗方式也應緊跟發(fā)展步伐,不斷優(yōu)化 升級,從而有效地提升特種設備的安全與穩(wěn)定性,降低檢驗過程中潛在事故風險的發(fā)生幾率。譬如,聲發(fā)射在線檢測技術、漏磁檢測技術、爬壁機器人自動側厚技術、超聲導波技術以及便攜式光譜儀等的應用,有效地提升了檢驗效率和質量。其中,聲發(fā)射在線檢測技術主要是對大型特種設備的底板腐蝕情況的在線檢測,漏磁檢測技術則是在不用特殊清理防腐涂層的基礎上即可以實現對相關質量檢測,爬壁機器人自動側厚技術則是通過超聲波技術來實現檢測,超聲導波技術則是通過預埋地下管道的方式來進行特種設備的檢驗,而便攜式光譜儀則主要是應用在現場的金屬成分分析等。
2.2針對風險類型,有效制定措施
對于特種設備檢驗過程的事故風險的預防措施還應當根據不同的風險問題制定專門的解決方案,第一,對于高空作業(yè)風險的預防。首先,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崗前安全培訓;其次,高空作業(yè)相關人員必須要熟練掌握作業(yè)要求以及作用標準,對于高空作業(yè)工具,譬如腳手架、安全帶等必須要進行安全檢查,確保其質量合格,安全可靠;再者,進行高空作業(yè)過程中必須要佩戴安全設備,譬如安全帽、安全帶等,另外,作業(yè)人員禁止酒后作業(yè),必須要保證清洗的作業(yè)頭腦;最后,在高空作業(yè)的一定范圍內設置安全警示標示,禁止非工作人員入內,確保其他人員的生命安全。另外,進行高空檢驗時還應當由專業(yè)人員進行監(jiān)護配合,如果出現氣溫低于5攝氏度、高于40攝氏度,或者大霧雷雨等特殊天氣時,應當立即停止高空作業(yè)。
第二,對于受限空間以及有害氣體的事故防范。當檢驗人員在受限空間進行特種設備的檢驗作業(yè)前,首先,要在相關安全管理人員的許可下執(zhí)行相關作業(yè)票據,如果,在檢驗過程中會涉及到用火、登高或者臨時用電的情況,還應當開具專門的作業(yè)許可工作票證。其次,檢驗人員要與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工作,不僅要確保相應的安全措施到位,而且還要保證檢驗人員對作業(yè)存在的風險以及注意事項有清晰的認知;最后,當在受限空間進行工作時,必須要按照“先通風、在檢測,最后檢驗”的原則,并在作業(yè)前,對受限空間內的氣體譬如,氧含量、有害氣體成分等進行取樣分析,確保合格后方可進入檢驗作業(yè)。除此以外,在進行檢驗時,相關人員還應當佩戴相關的安全設備以及對講機等安全以及信息通信設備,確??梢酝饨邕M行正常的聯系,并且檢驗現場還應當由專業(yè)人員進行監(jiān)護等。
第三,對于觸電傷害的潛在事故風險預防措施。當檢驗人員對特種設備電氣設備進行檢驗過程中,首先,要按照相關電氣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制度進行操作,不得私自進行拉線操作等;其次,嚴禁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下應用電氣設備,并對電氣設備做好防潮、防濕工作,進而防止觸電危害;最后,避免用水直接對帶電設備進行檢驗,以防止被電擊傷。如果發(fā)現檢驗現場的電源開關或者電纜線絕緣損壞,應當立即停止檢驗工作并向相關部門進行說明整改;或者當電氣設備突發(fā)起火情況時,應當立即切斷電源并用專門的滅火設備進行滅火,嚴禁用水或者潮濕的東西撲滅火災,防止發(fā)生觸電安全事故。
第四,對于電磁輻射潛在事故風險的預防。對于特種設備電磁輻射風險的防范主要包括三種方式即時間、距離以及屏蔽。對于電磁輻射的防范本質主要是對電磁輻射照射人體的輻射進行控制,從而保證其在合理安全的范圍內。通過控制電磁輻射的人體的照射時間、射線源與人體之間的距離以及通過采用某物質來實現對電磁輻射和檢測人員間的隔離是最為常用的基本方式,可以有效地保證檢驗人員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王 天 曜 , 尚 其 鐸 , 李 敞 . 壓 力 容 器 定 期 檢 驗工作過程中的事故分析和預防策略研究 [J]. 化工管理 ,2020(09):100-101.
[2]李茹.山東金質特種設備管理信息系統(tǒng)評價與改進建議[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2.
[3]王文杰.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的安全管理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