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匯豐
摘 要:目前,我國的經濟在快速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綜合管廊的建設可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間利用率,保障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是新時代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是城市運行的“生命線”工程,是當前國家重要的民生工程.本文通過對我國綜合管廊發展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綜合管廊項目案例介紹,提出我國管廊工程發展歷史較早,但目前發展緩慢,并探討了目前我國綜合管廊的發展中存在的施工技術、管線入廊、運營模式等方面的問題,提出要完善相關立法和標準體系,重視管廊建設規劃、運營管理,加強技術創新研究等針對性建議,以期促進國家綜合管廊建設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綜合管廊;建設現狀;模式
引言
近年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從西方發達國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發展歷史來看,修建地下綜合管廊是解決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看海”等城市病的最科學方式。我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起步較晚,近年來發展迅速,國家和地方政策也從推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到投融資體制創新、入廊收費、規劃設計和運營管理等具體實施辦法。PPP模式是我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運營多年探索后積極推行的科學模式,也是城市化進程中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最可行的模式。隨著我國大中城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必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1建設城市地下管廊的意義
城市地下管廊指在城市地下建設專門用于放置或儲備城市工程管線的一類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簡言之,用于支撐城市日常發展的水、電力、燃氣、熱力等市政生活管道線路,都集中鋪設在城市地下管廊內,由市政機關進行專門管理與維護。就當前城市發展情況而言,建設一個優質的城市地下管廊對城市的安全運行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一,解決地下管線事故。各種市政管網縱橫交錯鋪設在地下,一旦遇到自然災害,就會導致地下管線事故頻發,安全隱患顯著,因此,高質量的城市地下管廊建設對城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優質的城市地下管廊可以有效保護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比較重要的管線,杜絕反復開挖路面而造成交通擁堵的情況,并且可以提高應急防災能力,保證城市安全平穩運行。其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設屬于綜合的大工程,投資規模大,涉及行業面廣,建設一個城市地下管廊可以有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化解產能過剩、提高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質量、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有效地促進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
2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創新管理模式研究
2.1管廊整體吊裝運輸技術
對于地熱“兩能”供熱、供冷熱泵系統工程的施工,北京某單位對整體吊裝運輸提出了相關技術改進措施。在吊裝位置的選擇上,綜合考慮車輛操作空間及吊裝便于操作的位置來提高輸送效率;在施工過程中,利用增加土建臨時吊裝口或在土建管廊未施工前預留管道吊裝口,使管道能夠在吊裝過程中達到水平下管,降低安全隱患和施工難度,提高管道的吊運速度;當管道在管廊尺寸為3.6m×3.4m的狹窄區域內進行運輸時,采用2個自制軟轱轆小車進行運輸,前車帶轉向便于靈活運輸,小車底盤盡量接近地面,每組小車上設有卡具及鎖具,從而提高其運輸安全及速度,相比滾杠運輸方法從時間效率上至少提高一倍,作業人員減少一半;在管道就位上,利用現場預埋吊點進行管道就位吊裝。這種吊裝運輸方法的使用工具簡單、造價低、效率高,對于大管徑大重量管道運輸就位的速度可以達到15min/根。
2.2系統規劃
綜合管廊系統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網絡系統規劃應先于建設完成。然而目前我國各城市的綜合管廊建設大多以孤立的試點工程為主,對于城市全市域內的管廊建設需求、線路布局、斷面形式、建設時序等缺乏科學系統性的分析和規劃,建成區管廊覆蓋率低,建設規模小,服務范圍有限,存在“投資省、斷面小、管線少、局部化、枝狀化”的特點,無法最大程度發揮綜合管廊的建設效益。此外,由于規劃方法的不完善與對理念理解的不深入,綜合管廊系統的層次等級較為模糊,已建設的管廊主要以支線管廊和纜線管廊為主,市區范圍內的干線綜合管廊極少。
2.3綜合管廊建設與運營模式探討
我國現階段的綜合管廊建設與運營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政府全額出資建設與管理、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組建股份公司并管理、授予社會資本特許經營權負責管廊的建設與管理、政府和管線單位聯合出資建設及運營管理四種模式.(1)政府全額出資建設管廊有利于項目的推動,管廊所屬明確,但是政府的財政壓力較大,不利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管廊工程的推動發展.(2)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有利于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但是政府部門建設管廊是為了建設基礎設施服務公共利益,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社會資本投資管廊是為了獲取回報,二者目的不一使后期的運行管理中存在一定的矛盾.(3)特許經營模式由社會資本全權負責管廊的建設和運營,有利于發揮市場的活力且政府雖無財政壓力.但該模式的不妥之處在于政府失去對管廊的經營控制,不能保證綜合管廊的公益性.社會資本為了回報和收益提高管廊的使用費用可能會使管線單位將成本附加在用戶身上,不利于民生.(4)政府和管線單位聯合出資建設并運營管廊的模式減輕了政府部門的財政負擔,但是初期建設管線單位各自出資比例不易把握,且相當于把財政壓力轉移到管線單位上,同樣不利于民生.管廊投資數額較大,公益效應突出,對城市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因此管廊的建設應該是由政府主導主管的工程,管廊的所有權應歸人民政府所有.參考以上幾種運營管理模式,考慮我國的體制國情,建議我國現階段綜合管廊建設與運營由政府部門與社會資本合作出資進行,該模式有利于政府部門引入社會資本進行管廊的建設,建設初期減輕財政負擔的同時也能保證管廊的建設持續推進.管廊的所有權和運營權歸政府所有,保證了管廊的公益性不被破壞,政府后期進行出資回購社會資本的投資,保證社會資本回收資本并擁有一定收益.同時政府部門聯合各管線單位成立運營管理公司,有利于發揮管線單位公司對各自管線管理的技術優勢,降低技術門檻,減輕運營維護成本.
2.4拓寬新型融資渠道
目前有一種新型的融資模式可以參考,就是由政府發起專門基金。一部分由政府出資,另一部分由社會募集,募集的資本可以由專門的信托公司或者基金管理公司以資本形式投資管理,并且定期分享收益。2.5PPP模式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領域建立的一種長期合作關系。其特征為,由社會資本負責項目的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工作,社會資本方通過“政府付費”“使用者付費”“使用者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的方式獲得合理投資回報,政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和質量監管,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PPP模式不僅可以緩解短期財政資金壓力,還可以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機制,提升項目運作效率。
結語
在城市地下管廊建設中,應該堅持讓政府與社會資本建立起一種良性互動,使得信息對稱,風險分擔更加合理,需要從機制上創新,吸取發達地區的經驗,提高市場化運行水平,從而更好地實現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鳳.新常態下PPP模式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住宅與房地產,2017(27):229.
[2]王偉.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9,4(20):231-232.
[3]邵宇.城市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風險分擔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