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會榮
(天津職業大學,天津300410)
“健康中國2030”“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將醫療器械行業帶入高速發展時期[1-2]。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心腦血管、眼視光等設備成為典型的發展較快的領域方向。天津職業大學醫療設備應用技術專業以視光儀器技術為辦學方向,為服務視覺健康的各類儀器的使用維護、安裝調試、技術推廣和流通等提供技術與人才支撐。面對目前新經濟形式下視光儀器設備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變化,經過專業深入調研后發現,在該行業領域缺乏相應的復合交叉型專業技術人員,很多工作人員缺少眼視光儀器設備的光電機算視光等綜合知識,對于儀器的安裝調試、使用維修和營銷等專業綜合問題,無法自行及時快速解決。眼視光儀器設備公司急需既懂較多專業理論,又能對儀器科學使用、檢測、維修、銷售以及管理的實用型人才。醫療設備應用技術專業當前的人才培養目標雖然明確,但對于新的工作崗位所要求畢業生應該具備綜合理論知識以及技術技能,其課程體系及其結構缺乏一定的針對性,不能很好地用于培養新經濟形式下企業所需求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并且該專業在高職專業目錄里屬于醫藥衛生大類中的健康管理與促進類,屬于典型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型專業,課程體系的合理優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加深專業內涵建設的關鍵影響因素。
面對國家新戰略和經濟產業新升級,原有課程體系已顯現出較明顯的不足,為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專業的升級改造,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綜合性工科應有多學科寬基礎作為知識架構支撐,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需求,原有課程體系缺乏“眼科學”“眼屈光檢查”等視光類基礎課程,導致畢業生在視光儀器使用和銷售過程中不能進行深入講解;儀器設備本身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涉及光學、機械、電工電子、微控系統等,原有課程體系缺乏微控系統類基礎課程,導致畢業生對新經濟形式下新型儀器設備整體的運行原理認識較單一、不系統、不完整,進行維修操作時依靠經驗解決問題多,遇到新問題不能根據原理進行系統深入分析并快速解決。
醫療設備應用技術專業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特征對課程的前后銜接性要求較高,原有課程體系考慮課程模塊化教學較多,淡化了多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性,導致課程前后銜接性較差,課程開設學期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學生知識架構存在錯位,導致知識點學習時理解困難,知識網有漏洞,技能水平沒有達到理想的培養標準。
面對新的崗位需求,一些核心技能課在教學內容上還不夠豐富,更新遲緩,如新型視光儀器設備知識融入不多,與實際崗位內容產生脫節;核心技能課多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性,課程設計上需考慮這一特征,豐富授課內容,提升學生綜合實操技能水平;對實踐環節重視度不高,學生缺乏足夠的實踐訓練時間和其他實踐鍛煉機會。
針對醫療設備應用技術專業的優勢和特色,應充分考慮新產業升級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變化,注重復合型緊缺人才的培養,注重多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性,從全局出發,從頂層人才培養目標開始,對課程體系進行系統性重構,從而構建出適應經濟發展和新產業升級的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特色的課程體系。
構建課程體系時,首先應找準崗位需求,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借鑒目前國際上較成熟的成果導向(OBE)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可持續改進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積極引入社會第三方評價,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不斷修正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指導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以及課程內容的持續改進。
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之后可分以下四個步驟來完成課程體系的重構。
2.2.1 “明”
明確工作崗位能力。據此進一步解構出每個工作崗位能力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與素質。醫療設備應用技術專業主要面向四大崗位培養優秀人才:視光儀器的安裝調試、維修維護、測量評估、營銷策劃。每個工作崗位均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復合型人才,需要掌握光、機、電、算、視光等方面的理論基礎知識,需要掌握熟練的儀器維修維護、儀器操作等實踐技能以及具有嚴謹、精益求精的良好職業素養。
2.2.2 “全”
健全知識架構。從全局出發,系統梳理每個崗位能力所需要的素、知、能,重構出所需要開設的課程,保障每個崗位能力從基礎知識到技術技能實踐訓練均有足夠的課程做支撐。醫療設備應用技術專業重構出的知識架構,涉及學科知識面非常廣泛,涵蓋光、機、電、算、測量、眼科等,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技能類包含驗光、定配等,為核心技能提升做強有力支撐,面向四大崗位核心能力開設對應專業特色課程。
2.2.3 “分”
分層課程體系。通識課包括公共基礎課、思修課、創新創業課和素養課,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主要分布在第一、二學期,少數課程根據育人需求合理分布在第一到第五學期。專業基礎課為學生橫向打牢扎實的多學科理論基礎知識,例如本專業的光、機、電、算、視光、測量等歸為基礎課程,在第一、二學期完成。專業核心技能課均與工作崗位密切相關,多學科交叉融合性較強,實操技能性強,包括視光儀器安裝調試、視光儀器維修技術、視光儀器評估與測量技術等專業開發特色課程,在第三、四、五學期完成。
2.2.4 “融”
學科融合。理清課程層次之后,充分考慮各學科課程之間的交叉性,課程前后銜接充分考慮課程內容的恰當融合。一部分基礎課程是純理論基礎型,作為前置課程開設;而一部分基礎課程要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屬于交叉型,要在其前置課程和核心課程之間開設,如圖1 所示。交叉型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在課程內容設置上與崗位對接,充分體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特色,使學生的多學科知識架構能夠融會貫通,真正打通成才渠道,從而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圖1 專業課課程地圖
2019 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更進一步明確了要促進建立校企“雙元”育人體系。企業在課程體系中的深度參與能夠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大幅提升,從入學的崗位認知到畢業前的頂崗實習,均對學生的技能素質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對于醫療設備應用技術這樣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型專業,需要與視光儀器生產類、銷售類、研發類等國內知名企業以及眾多視光儀器使用單位建立多維聯系,除了可在企業開展教學環節、崗位實踐訓練外,在校內的各教學環節同樣需要各類龍頭企業的深度參與,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均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性,需要行業企業精英深度參與教學、教學標準的制訂,具有豐富實踐案例的教材和信息化資源開發,在整個育人體系及過程中不斷深化企業的重要角色,發揮企業的重要作用。
以學生為中心,基于OBE 先進教育理念,以新經濟形式下新崗位需求為導向,構建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特色的課程體系是提高醫療設備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為打造多學科交叉融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應輔以可持續改進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完善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師資隊伍建設體系、雙元校企深度融合體系作支撐,打造全方位育人體系。在育人實施過程中,健全各項體系機制,落地各項環節,落實各課程教學,行校企以及其他社會第三方聯合發力,全方位服務學生,以學生成才為目標,不斷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和技能素質,從而培養出具有較高職業素養、較高技術技能的發展型、復合型、創新型視光儀器設備產業緊缺特色人才,服務國家大健康戰略,推動視光儀器設備產業以及視光行業全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