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通智,李仁旺
(1.貴州工貿職業(yè)學院,貴州威寧 553100;2.威寧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威寧 553100)
家兔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培育的,由于育種、用作寵物、生物醫(yī)學用途和屠宰等多種因素而被運輸。運輸期間,兔子可能會接觸到各種類型的應激,如物理(高溫高濕環(huán)境、顛簸)、心理(如監(jiān)禁、噪音和擁擠)和生理(水和食物不足),同時應激可能來自運輸途中的受傷、饑餓和疲勞(余傳辛等,2017)。動物對應激源的正常反應模式是行為、內分泌、神經(jīng)、免疫、血液和代謝的變化,旨在恢復體內平衡,以適應或促進生存(汪開英等,2017)。因此,科學家們利用生理和行為的變化來衡量和監(jiān)測動物福利,因為這些應激源可以引發(fā)多種生理反應,特別是主要介質濃度的增加,如與應激相關的糖皮質激素、兒茶酚胺,導致生化和血液成分的變化(Nemec等,2012)。運輸誘導血液成分、電解質、激素、代謝物和酶的變化,同時運輸是肉類生產系統(tǒng)的重要臨界點,其管理不當會對動物福利和肉類質量構成潛在風險(Minka和Ayo,2009)。在歐洲一些注重動物福利的國家(特別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已進行了一些關于屠宰兔子前運輸應激影響的研究。相反,特別是在亞洲,關于兔子運輸?shù)难芯坑邢蕖釕な莿游镌诠愤\輸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的一個問題,Zulkifli等(2010)報道了夏季和冬季兔運輸效應存在差異。但在炎熱、潮濕的環(huán)境條件下運輸時長對肉兔血液成分的研究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在炎熱潮濕的環(huán)境條件下評估運輸時長對肉兔血清成分及血液學指標變化的影響。
1.1 動物與試驗設計試驗選擇平均活體重為(2.04±0.23)kg的肉兔630只,按照體重一致性原則平均分為3組,每組8個重復,每個重復35只,在相同條件下飼喂同種飼料。試驗持續(xù)2 d,試驗期間平均環(huán)境溫度30℃,相對濕度76%。運輸前從對照組隨機選取16只兔子采集血樣。T1組兔子運輸1 h,平均行程55 km,T2組兔子運輸3 h,平均行程126 km。將肉兔小心裝入90cm×40 cm×25 cm的塑料籠子中,每個籠子運送5只兔子。
1.2 血液采集與分析每組隨機選擇16只兔子耳緣靜脈采血5 mL。一部分血液離心后收集血清,用試劑盒法測定生化指標。另一部全血用于血液學分析,包括白細胞、紅細胞、淋巴細胞計數(shù)及血紅蛋白濃度、血細胞壓積和血細胞比容測定。
1.3 數(shù)據(jù)分析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化設計,本研究被測變量均以重復為單位,采用SAS統(tǒng)計學軟件的GLM程序進行分析,用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不同運輸時間對肉兔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由表1可知,除乳酸脫氫酶活性外,血清葡萄糖、乳酸鹽、總蛋白、鈣、尿素含量及肌酸激酶、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活性均隨運輸時間的延長而顯著升高(P<0.05),其中運輸1 h后血清上述變量較對照組顯著提高21.24%、17.96%、4.32%、4.79%、15.00%、13.65%、16.15% 和 5.52%(P<0.05),運輸3 h后血清所有生化指標均較對照組 顯著 提 高 45.09%、69.25%、13.66%、13.01%、22.44%、1.23%、25.97% 和 23.31%(P < 0.05),而運輸3 h后較運輸1 h后血清生化指標(除乳酸脫氫酶)顯著提高 19.67%、43.48%、8.95%、7.84%、6.22%、11.25%、8.45% 和 16.85%(P<0.05)。運輸3 h后血清乳酸脫氫酶活性較對照組顯著提高1.23%(P<0.05)。
2.2 不同運輸時間對肉兔血液學指標的影響由表2可知,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血細胞壓積、血細胞比容和血紅蛋白濃度隨運輸時間的延長顯著升高(P<0.05)。其中,運輸1 h后較對照組上述指標分別提高28.57%、7.23%、22.73%、9.05% 和 9.06%(P< 0.05),運輸 3 h后較對照組上述指標分別顯著提高49.32%、12.98%、50.00%、17.08% 和 17.09%(P< 0.05),運 輸3 h后較運輸1 h后血液上述指標分別顯著提高 16.13%、5.36%、22.22%、7.36% 和 7.36%(P<0.05)。但隨著運輸時間的延長,血液淋巴細胞數(shù)量表現(xiàn)為顯著降低(P<0.05),其中運輸1 h后和3 h后較對照組血液淋巴細胞數(shù)量分別顯著降低48.89%和56.27%(P<0.05),而運輸3 h后較運輸1 h后血液淋巴細胞數(shù)量顯著降低14.42%(P<0.05)。

表1 不同運輸時間對肉兔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表2 不同運輸時間對肉兔血液學參數(shù)的影響
3.1 運輸對家兔生化參數(shù)的影響運輸3 h的肉兔血糖濃度顯著高于運輸1 h和未經(jīng)運輸組,這與Liste等(2008)的研究結果一致。在應激情況下葡萄糖參與能量代謝,使其水平成為評估應激的有效指標,因為葡萄糖濃度通過糖原分解和糖異生的速率增加而增加,而糖原分解和糖異生與兒茶酚胺和糖皮質激素的增加有關,這些物質在應激環(huán)境中被釋放。運輸后血乳酸濃度明顯升高。循環(huán)系統(tǒng)能為肌肉提供足夠的氧氣時會發(fā)生向厭氧氧化的轉變,其結果是血乳酸濃度增加。血乳酸濃度也會因喘息而增加。由于兔子不出汗,當其暴露在較高環(huán)境下時,特別是在25~30℃以上時,其試圖通過喘氣等方式來平衡多余的熱負荷(Marai和 Rashwan,2004)。在本研究中,運輸途中的平均溫度為30℃,相對濕度為76%。運輸過程中的熱應激是影響家兔健康的重要因素。運輸后所有家兔的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和肌酸激酶活性均顯著升高,升高的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提示肝病、肌營養(yǎng)不良和內臟器官損傷,而肌酸激酶是一種非常敏感的酶,其可催化組織中肌酸轉化為磷酸肌酸作為能量庫,因此,肌酸激酶活性的升高可以作為細胞肌肉損傷和肌肉疲勞的指標(EFSA,2004)。運輸3 h的家兔血清尿素水平明顯高于運輸1 h和對照組。在炎熱、潮濕的環(huán)境條件下運輸后尿素水平升高可能是熱應激的跡象。在熱應激下,由于腎小管選擇性再吸收能力的改變導致尿素滯留在血液中,動物腎功能出現(xiàn)異常。血液尿素水平升高也可歸因于脫水,因為兔子濃縮尿液的能力有限,僅幾小時不飲水就可能以引起血氮癥(Melillo,2007)。
3.2 運輸對家兔血液學指標的影響由于長時間不喝水、呼吸頻率增加和尿失水等因素,運輸常常會導致脫水。運輸后家兔的脫水和血液濃縮通過血細胞壓積和血漿蛋白濃度升高得到證實。血細胞壓積在運輸后顯著增加,這與Listle等(2008)研究一致。運輸過程中水攝入量的減少直接影響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體積減少。因此,血漿滲透壓、總血漿蛋白和細胞體積增加。體型較小的動物(如兔子)與體型較大的動物在能量消耗上存在差異,體型小的動物每單位體重需要更多的熱量,且比體積大的動物脫水更快,因為其表面積與體積比較大。因此,與較大動物相比,兔子在運輸過程中由于食物或水的缺乏會更快更嚴重地受到應激影響。在本研究中,運輸影響了兔子的免疫系統(tǒng),兩個運輸期均導致白細胞計數(shù)增加。血液中白細胞數(shù)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運輸過程中兔子受到急性應激引起的。眾所周知,急性應激動物的白細胞增多是由內源性皮質類固醇或腎上腺素釋放引起的(Perez等,2002)。
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無論時間長短,肉兔在運輸過程中均出現(xiàn)熱應激,表現(xiàn)為高血糖、高血鈣和高血乳酸癥,同時血液淋巴細胞減少,血清酶活性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