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娟
(中共紅河州委黨校,云南蒙自 661199)
盡量減少虧損、降低成本成為養豬場(戶)實現養殖獲利的首選方式。但很多人在降低飼養成本上出現嚴重錯誤,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李生貴等,2018)。一些人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豬價上,離高效健康養豬的目標漸行漸遠。所以,在豬價低迷時要正確理解“飼養成本”和養豬技術的關系,徹底糾正錯誤的傳統觀念,實現高效的早賣豬、賣好豬、多賣豬的目標。
1.1 主要意義依據產出分析養豬生產的經濟效益,在決定經濟效益高低上,投入和產出有辯證化的關系,所以忽視一方、單純強調另一方并不科學。我國每年從農家屠宰的肉豬占90%左右,飼料費用占總成本80%,生產成本包含豬舍建筑費、飼料費等。經有關研究顯示,100頭的母豬場飼料成本降低5%,收入將增加44.5%,說明應把重點放在降低飼料成本上。
1.2 主要方式
1.2.1 制定合理的飼養標準 可結合具體條件,靈活變動飼養標準,但盲目降低或提升某種營養物質含量,會對飼料利用率產生極大的影響。但不應過度夸大飼料添加劑的作用,在滿足能量、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需求時,依據需要添加添加劑(白秀梅等,2018)。
1.2.2 應用合理的飼料資源,降低飼養成本 加強對廉價飼料資源的開發應用,降低每千克增重消耗的飼料量,按照飼養標準飼喂配合飼料,降低成本。需要明確經濟效益的提升并不等同于生產力的提升。基于此,養豬場(戶)應合理使用飼糧,積極結合自身條件實施。應降低成本,因地制宜的選擇飼料;按照豬種生產性能、生長等情況,確定我國已經制訂的瘦肉型和肉脂兼用型生長、生理階段飼養標準;保證粗纖維含量,飼料盡量多樣化。
2.1 轉變單一飼料,選好豬種提升養豬經濟效益的前提是豬種。相較一般豬種,良種或雜交一代的豬只在同等條件下有抗病力強、瘦肉率高、增重快的特點。當前普遍推廣長白豬、杜洛克豬、大約克夏豬等優良豬種,或者選擇長得快、尾巴粗、吃得多的仔豬,節約飼料30%~40%(張振玲等,2019)。另外,選擇單一飼料無法滿足豬只對營養的需要。通常每增加1 kg,則需消耗大概6~7 kg的單一飼料,僅需3~4 kg的配合飼料。
2.2 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
2.2.1 定期驅蟲 寄生蟲會影響豬只增重及其生長發育,所以想要提升養殖經濟效益方式,要按照本場養殖情況選擇安全、低毒、高效廣譜的驅蟲藥物實施定期驅蟲。
2.2.2 科學免疫 在疾病防控中,科學免疫是極其關鍵的措施,特別是要按照疫情的具體發生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免疫程序。另外,還應實現對藍耳病、圓環病毒病、豬瘟、口蹄疫等對重大疾病的免疫接種。從正規廠家采購,注意接種劑量情況。
2.2.3 加強營養 保證豬只具體強健的體質,獲得較高抗病能力,需積極加強生豬營養,積極預防疾病,一定程度上提升豬群抗病能力。
2.2.4 加強消毒管理 預防疫病發生的關鍵措施就是加強豬場的消毒管理。定期對全場進行消毒,保持豬場衛生,徹底清洗和消毒豬舍內的墻壁、用具、地面等,通常每15 d實施一次消毒,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完成。交替使用消毒藥物,勤換消毒盆和池中的消毒液,防止產生耐藥性(官小鳳等,2018)。
2.2.5 藥物預防 在疾病高發期,可把預防性藥物添加到飼料中,實現一定的預防效果。同時積極添加適量生物制劑或抗病毒類藥物等,提升機體免疫力。夏季要預防熱應激,補充維生素C等抗應激類藥物。
2.3 生料喂豬的經濟效益基于實踐而言,生料喂豬存在極多優點。不經烹煮的生料將保證飼料使用效率更高,營養更全面,營養物質保留完全。生料的種類多,肉豬食欲較好,有較好的適口性,生長更快。另外,有關資料顯示,用熟料喂豬平均日增重266 g,生料喂豬平均日增重313 g,且相較于熟料,生料喂豬的日增重較能提升35%。與熟料相比,生料喂豬每增重1 kg毛重飼料消耗降低11%~34%,同時能節省人工20~40個(朱耀順等,2019)。喂生料在豬長到出欄體重時能節省13~17元的燃料費。相較于熟料濕喂,應用生料干喂的方式產仔率提高30%,平均窩產仔豬增加2.4頭,每頭斷奶體重增加2.5 kg,成活率提高12%,經濟效益提高明顯,且日增重提升大概20%。喂熟料肉豬屠宰率70%,而生料大概是72%,屠宰率顯著提升。熟料喂豬膘厚2.9 cm,生料是2.7 cm,瘦肉率顯著性提升。
2.4 減少隱性損失亂用獸藥,飼料攪拌不均勻、原料水分大等均屬于隱性損失。通常依據干物質計算每天每頭豬的飼料需求量,水分過高則干物質較少,但實際生產中從不測算飼料水分,通過收購原材料計算配合飼料量。如在實際生產中玉米水份要求14%,特別是在10~12月份時,水分達到22%左右。飼料中通常玉米添加劑量占60%左右,當用其拌料干物質,就仿佛在飼料里加5 kg水,造成營養物質不均衡,其他飼料成分較多,損失極大,難以滿足豬的營養需求。10 t飼料經濟損失1000元,100 kg在10元左右(王晗語,2018)。特別是微量成分,在攪拌不均勻的情況下對豬的影響很大,不能均衡滿足豬只需求。一些養豬場(戶)單純選擇多種藥物組合治療疾病,增加治療成本。
2.5 降低飼料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在養豬總成本中,飼料成本是其中極其關鍵的部分,成為有效提升養殖經濟效益的關鍵手段。要選擇外購濃縮料,掌握自配料的技術,自配成品料的辦法。另外,要從外地購買飼料,積極選擇質優價廉的飼料,在質量相同的前提下,考慮價格、質量及路程等。因飼料用量較大,加起來較為可觀,盡量節省一點運輸費。相應的,致力于降低仔豬成本成為重中之重,規模養豬的成本會因仔豬成本的極大比重顯著提升。因此,堅持結合自繁自養、走外購的路徑成為上策。
2.6 適時出欄屠宰要致力于疫病防治,做好養殖和飼養管理,控制出欄時間,均發展為極其關鍵的內容。恰當的屠宰時機能保證增重速度、飼料效益、瘦肉率、屠宰率等平衡,按照養殖需求來決定瘦肉豬的待宰體重。積極摸索和研究豬的生長發育規律,同時尋求恰當的屠宰時機。90~100 kg是最佳的瘦肉型雜交豬屠宰體重,有關研究顯示,消耗的飼料會因體重的增加顯著提升,1 kg的脂肪能達80 kcal,每千克瘦肉需27 kcal能量,是瘦肉能量的3倍。說明需合理控制瘦肉率和體重,并非越肥越大越賺錢,實現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3.1 開發應用青綠多汁飼料對于母豬而言,青飼料是最優質的飼料。在飼養母豬時,我國南方多選擇大量青綠多汁飼料,主要因為其具備很多的優點:提升母豬繁殖力,仔豬健壯、成活率提升,泌乳量也能顯著提升;易消化、適口性好、來源廣泛,野菜、水生植物、栽培牧草等均是極佳的青綠多汁飼料;其營養較為豐富,單位面積產量較高;青飼料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含有多種營養物質,能提供一定微量元素。相應的相較于油料餅類飼料,豆科牧草干物質中蛋白質為其一半,生物學效價更高,能代替多種添加劑。如在水肥條件較好的情況下,聚合草中干物質達23.4%,鮮草含蛋白質達3.1%~4.8%。青綠多汁飼料的多種營養物質相對均衡,來源較為廣泛,但其容積較大,含水量高,需注意其用量,通過青代精合理搭配。在開發青飼料資源時,應注意各類青料的收割期,講求合理的利用。過早收割產量較低,營養成分高,延遲收割將降低其營養價值。
3.2 應用屠宰場下腳料加工應用的飼料資源可以是屠宰場的廢棄下水、血液、碎肉骨、胃內容物等,一個肉聯廠每年屠宰生豬30萬頭,經合理加工制成蛋白質飼料,其廢棄肉、下腳料、血液、碎骨等達到450 t左右,飼喂時取代魚粉,且氨基酸含量高。
當前階段,養豬場(戶)要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堅持低成本、高產出的手段,且高效益是其最終追求的目標。取得的經濟效益、管理水平、市場信息、品種、飼料價格等存在密切關聯。養豬場(戶)應致力于應用當地飼料資源,提升核算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正確分析市場行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嚴抓管理、細抓生產,獲取最大的利潤,通過降低養豬飼料成本,提升經濟效益。